跳转到内容

社民連topic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5年7月2日讯】

Kit :Develop!我想寫成 :https://thecollectivehk.com/回歸28年由盛放到覆滅回顧民主派政治團體土崩瓦解/(cc by

成立19年的香港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今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解散,成為港區國安法實施五週年前夕,最後一個活躍的民主派政黨告別政治舞台。 主席淚水宣布解散稱“有愧于心” 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在記者會上多次面對哽咽,表示強烈的政治壓力,考慮到各方面因素,特別是對會員及同行者的影響,只能沉痛地宣布解散。她表示這是「無奈決定」、「沒有辦法唯一的選擇」。 當被問及具體解散原因時,陳寶瑩表示:「我聶大家領會啦,𠵱家香港能夠有很多嘢,都唔好畫公仔畫出腸。」她多次未能進一步解釋解散原因,只能考慮面對說很大的壓力,亦包括同行者及會員安危在內的其他人才做出決定。 陳寶瑩在聲明中引用美國文學家傑克·倫敦的詩句作結:「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寧投熊熊烈火,光盡而滅;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她手持一朵紅玫瑰——社民連的黨花,強調「飛灰仲有光,仲熱」,希望在黑暗時代仍有光。 創黨成員齊聚回顧19年抗爭路 多名社民連成員出席記者會,包括創黨成員「阿牛」曾健成、副主席周嘉發餘及魏彬、前民陣召集人陳皓寰,以及剛於上月底在47人案中刑滿出獄的岑子傑。 主席周嘉發指出,社民連是過去數年香港僅餘的左翼聲音,訴說過去四年困難重重,銀行戶口被凍結、無法招收新會員,連街頭演講都是「踩鋼線」。他批評政府無止境樹立新敵人,對社會和諧發展並無好處。 副主席餘偉表示,社民連的困難反映整個社會尊崇空間並表達自由越見架構收縮,解散同時標誌「香港社會改造工程的里程碑」。 黃浩銘感謝長毛教囑咐岑子傑憶述睡眠平權路 民連成員黃浩銘在發言中特別感謝入獄中的創黨主席梁國雄(長毛),代表長毛在多個晚上拿著酒杯和中華牌煙跟他談天,教他做人處世,「渠以身作則,以公民抗命,話畀佢聽作為政治人,點樣先說社會肩負」。 子傑回憶早在2008年加入民連時仍是學生,見證創黨成員嘗試聯絡其他群體,包括同志朋友。他指社民連是香港第一個將性小眾放上黨綱的政黨,雖然「同志對香港社嚟講,嚴重係負有佔有毒藥」,但社民連一直到解散都將同志聲音拿走。 近年來屢遭打壓 銀行戶口被凍結 據了解,社民連近年來蹲打壓。 2022年因部分義工被國安警察約談,宣布七一當日不會爆發示威活動。 2023年4至5月,陳寶瑩等人設置街站被票控「無牌籌募」及「允許展示招貼或海報」。 今年2月港府公佈財政預算案時,社民連原計劃向政府總部外請願,最終稱「由於強大壓力」取消行動。在2023年及2025年六月底當日,陳寶瑩均在銅鑼灣被警員帶走。 陳寶瑩承認,社民連連銀行戶口都沒有,因此不會有黨產需要處理。她表示將向社團註冊局發起註銷訴訟。 政治清洗進入尾聲? 社民連解散與港區國安法實施五年來,香港民主黨派幾乎全部消失。自2020年6月30日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眾志、民主動力、新民主同盟、民間人權陣線、熱血公民、支聯會、公民黨等都解散了。 有政治學者表達,大國將正式實現政治清洗的目標。建制派分子則認為解散屬該黨決定。 民連於2006年10月成立,曾是香港泛民主派大第三政黨,以「宣傳反派的反對派」自居,口號為「沒有抗爭,哪有改變」、「濟弱扶傾,義無反顧」。該黨歷來有六人因參與街頭運動「抗公民命」入獄,被逮捕及檢控的成員少數為香港大眾政黨之冠。 明年5月1日勞動節本是社民連20週年紀念日,可惜未能存活到這個日子。

【專題】 社民連19年抗爭史:從掟蕉到47人案左翼政黨的起落

隨著民主社會連線(社民連)今日正式宣布解散,這個成立19年的左翼政黨正式走進歷史。回顧社民連的發展報表,從競選抗爭的先鋒,到最後一個活躍的民主派政黨,見證了香港政治生態的見證變遷。 2006年:左翼政黨誕生 社會民連於2006年10月成立,宗旨包括做“旗幟鮮明反對派”,推動香港民主運動;做“貨真價實左派”,維護基層群眾權益;滲透建制內外參與,組織動員及群眾,改革社會不合理制度及政策。 首任主席由名嘴黃氍民擔任,創黨成員包括梁國雄(長毛)、陳偉業等。該黨以「沒有抗爭,哪有改變」、「濟弱扶傾,義無反顧」為口號,強調是一個反對官商勾結、擁護主權在民、堅持基層的左翼團體。 2007-2008年:初嘗勝果 社民連在2007年區選舉中取得六席,其後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由梁國雄、黃氍民、陳偉業三人選舉,成為立法會內的重要反對聲浪。 2008年:掟蕉事件奠定抗爭風格 2008年,時任立法會議員黃氍民在時任特首曾蔭權宣讀《施政報告》時向總統台掟蕉,抗議政府在生果金對70歲或以上長者引入某種形式納入審查或資產審查。政府最終取消了有關資產審查,掟蕉事件令社民連的競選抗爭手段一舉成名。 2009年:五區總辭變相公投 2009年,社民連和公民黨聯手推動「五區總辭、變相公投」,以辭職、補選立法會方式,作民意表態支持雙普選。社民連競選三子梁雄、黃櫓民、陳偉業,參與公民黨的梁家傑、陳淑莊均有參與,五人在補選中成功參與競選。 2011年:內部分裂 2011年,黃x民、陳偉業因與社連成員出現封閉,決定退黨另一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元氣大傷。梁國雄在2012年起出任主席,成為該黨的標誌性人物。 2016年:全國人大會議主席歸零 2016年,立法會議員梁波梁國雄因宣誓風被取消議員資格,社民連在立法會的議席歸零,政治影響力大幅下降。 2020年:國安法下最後的掙扎 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梁國雄及時任副主席岑子傑參加派民主初選,被控「串謀轉向國家政權」。梁國雄拒絕認罪審訊後被判刑六年九個月,至今服刑;岑子傑認罪被判刑四年三個月,剛於上月底刑滿出獄。 創黨成員陳寶瑩接任主席,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下維持黨務運作。 2021-2025年:艱難前行 國安法時代,社民連仍堅持到銅鑼灣擺街站,宣揚政治信念,但屢遭警員錄影監視。 2021年,社民連在街站展示Patreon二維碼被控非法融資款罪成,陳寶瑩提出申訴被駁回。 2022年,社民連因部分義工被國安警察約談,宣布七一當日不會爆發示威活動。 2023年4至5月,陳寶瑩等人設置街站票控「無牌籌」及「不得準許展示款貼招牌或海報」。 今年2月,社民連原計劃就財政預算案向政府總部外請願,最終稱「由於強大壓力」取消行動。在2023年及2025年六決年當日,陳寶瑩均在銅鑼灣被警員帶走。 2025年:告別政治舞台 今年6月25日,媒體報道社民連今年曾三度受不同「傳話者」提醒,要求該黨必須在7月1日前解散。 6月29日,社民連正式宣布解散,成為港區國安法實施五年來最後一個解散的積極民主派政黨。 數位看社民連

成立年份:2006年 歷任主席:黃x民(2006-2011)、梁國雄(2012-2020)、陳寶瑩(2020-2025) 主席最高人數:3主席(2008-2011) 歷來入獄成員:6人,為香港眾政黨之冠 現有會員人數:未公開(陳寶瑩稱無法確認)

社民連的解散,引起香港政治光譜中左翼聲音的消失,也像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如該黨聲明所言:「寧化飛灰,不作浮塵」,這個曾經在香港政治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政黨,以自己的方式為19年的抗爭路劃下句號。

【分析】社民連解散標誌政治清洗完成 香港民主派政黨時代正式終結

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今日宣佈解散,標誌著香港民主派政黨時代的正式終結。這個曾經是香港泛民主派第三大政黨的組織,成為港區國安法實施五年來最後一個告別政治舞台的活躍民主派政黨,其解散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

政治清洗的最後一塊拼圖

自2020年6月30日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民主派政黨及相關組織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解散潮。社民連的解散,可說是這場政治清洗的最後一塊拼圖。

解散時間軸: - 2020年6月30日:香港眾志即日解散 - 2021年2月27日:民主動力停止運作 - 2021年6月26日:新民主同盟解散 - 2021年8月13日:民間人權陣線解散 - 2021年9月3日:熱血公民解散 - 2021年9月25日:支聯會解散 - 2023年5月27日:公民黨宣佈清盤解散 - 2024年3月27日:公民黨正式解散 - 2025年6月29日:社民連解散

據2024年一項非正式統計,香港已有逾90個機構或組織因國安法影響而解散,其中不少是政治團體。

「軟對抗」策略的終結

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在記者會上提到「軟對抗」一詞,反映了該黨在國安法時代的生存策略。與其他政黨選擇即時解散不同,社民連採取了「軟對抗」方式,包括:

1. 繼續在街頭設置街站 2. 保持請願活動 3. 維持政策倡議 4. 避免觸碰國安法紅線

然而,這種策略最終也無法延續。陳寶瑩表示,連擺街站、請願這些「小到無可再小的行動」都面臨巨大壓力,反映了政治空間的進一步收縮。

    1. 制度性壓力的全面勝利

社民連的解散過程展現了制度性壓力的威力:

經濟壓力: - 銀行戶口被凍結 - 無法進行正常籌款活動 - 因「無牌籌款」被票控

法律壓力: - 街站活動被視為「踩鋼線」 - 成員屢遭約談、帶走 - 「不斷用傳票告我哋」

社會壓力: - 無法招收新會員 - 義工被國安警察約談 - 餐廳器具「臨時損壞」、廚師「突然打架」、商場「突然裝修」

香港政治生態的根本性改變

社民連的解散標誌著香港政治生態的根本性改變:

從多元到一元: 香港政治光譜從過去的多元化(建制派、溫和民主派、激進民主派、本土派等),轉向高度一元化的建制主導格局。

從競爭到合作: 政治競爭模式從過去的對抗性競爭,轉向「愛國者治港」框架下的合作性競爭。

從街頭到體制: 政治參與渠道從過去的街頭運動、議會抗爭並重,轉向完全依賴體制內參與。

對香港社會的深遠影響

政策制衡: 缺乏有組織的反對聲音,可能影響政策制定的平衡性和全面性。社民連過去在勞工權益、社會保障等議題上的倡議,未來可能缺乏相應的推動力量。(例如外勞,日後也可以寫個維基新聞專題)

未來展望:後政黨時代的香港

社民連解散後,香港進入「後政黨時代」,政治參與將呈現新的特徵:

個人化參與: 缺乏政黨組織,政治參與將更加個人化、分散化。

議題導向: 政治動員可能更多圍繞具體議題,而非政黨理念。

制度內競爭: 政治競爭將主要在建制派內部進行,圍繞政策取向和利益分配。

社會服務轉型: 過去由政黨提供的社會服務,將由其他形式的民間組織或個人提供。

結語

社民連的解散,標誌著香港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旗幟鮮明的反對派」到「寧化飛灰,不作浮塵」,這個左翼政黨的19年歷程,見證了香港政治生態的滄桑巨變。

正如陳寶瑩所言,社民連的解散具有「骨牌效應」,雖然她表示「不知道下一個是誰」,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解散標誌著香港政治清洗的基本完成,一個時代的正式終結。

在「飛灰」與「浮塵」的比喻中,社民連選擇了前者——即使微小,仍要發光發熱。這或許也是對香港未來政治發展的一個隱喻:在高度一元化的政治格局下,如何保持思想的多元性和社會的活力,將是香港面臨的重要挑戰。

社民連解散聲明全文:

明年5月1日勞動節,是社會民主連線成立20周年紀念日,可惜社民連未能生存到這個日子。今日,我們沉痛宣佈,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在考慮各方面因素,特別是對會員和同行者的影響,我們決定解散。

社民連成立以來,在沒有普選制,權力天平傾斜於一小撮權貴的政治架構下,我們以「旗幟鮮明的反對派」自居,揭櫫「權力歸於人民」,不單致力爭取一人一票,政治平權的雙普選制度,更服膺公民直接行動信念,透過組織請願、遊行和公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為自身權益發聲,希望將政治和社會資源分配的權力,重歸於普通市民;我們立足於「濟弱扶傾、義無反顧」,堅持為弱勢者發聲,對不公不義的社會政策,浪費資源的大白象工程,從來都是不留情面地公開鞭撻;我們秉持「沒有抗爭、哪有改變」的非暴力手段,透過不同方式,由街頭、議會到法庭,三路抗爭推動公民權、普選制,爭取設立各項社會保障政策,例如全民退休保障、最低工資等。可以說,香港過去近20年重大的社會運動和政策倡議,社民連都立足其中,積極參與,從不缺席。

社民連成立19年以來,期間經歷組織內部紛爭,後來又有因公民抗命,領導層幾近全數入獄的危機。而香港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公民社會凋零、民間組織紛紛墮落、紅線處處、市民動輒得咎⋯⋯面對此情此境,社民連仍堅持發聲,無非是想盡一已綿力,無愧當年初心!

艱難前行,到今天已走到盡頭,我們有愧於心,是因為明白在骨牌效應下,社民連不會是最後一個宣佈「自願」解散的組織!前路維艱,社民連作為一個組織,在香港社運史上要鞠躬下台,但是,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希望以美國文學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詩其中數句,與所有無權無勢者共勉:「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寧投熊熊烈火,光盡而滅;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讓我們在香港的各個領域中,不為無力感所挫,不黑暗所懼,繼續為信念發光!

消息來源

[编辑]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
  • 模板使用错误:请在url中填写正确的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