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被举报学术不端 华中农业大学解聘黄飞若教授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2月6日讯】

华中农业大学调查后撤销黄飞若一切职务和教师资格。11名华中农大研究生早前公开实名举报,其导师兼教授黄飞若学术不端。他们以毕业后前途为赌注,提出125页资料指控导师在论文中造假、伪造数据等。

学生举报黄飞若后 经调查被学校开除

华中农大发布通告,教师黄飞若学术不端等问题调查完毕,学校决定撤销其校内一切职务,解除聘用合同。在师德师风方面,不仅指导学生失责,还少发部分研究生助研津贴。

通告指,在学术方面,教师黄飞若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10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即发现造假数据,2篇论文署名不当,1个科研项目使用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其主编的教材亦侵权他人出版教材的内容。

通告依据有关规定,学校决定撤销其校内所有职务,解聘并报请撤销其教师资格,对涉及学术不端的论文和科研项目申请撤稿、撤项,停用其主编的教材。

南华早报报道,在权力结构严重不平衡的中国,中国学生举报道师须极大勇气,举报教授通常会丧失学业机会,一旦失败求学路断绝,日后在该专业也难发展,学生前途可能面临风险。

央媒称此次11人“自毁式举报”、堪称悲壮勇士。学生表示,准备一个月材料举报黄飞若,目的是不想以造假论文毕业获得学位,也不让其他同学误选黄教授为导师。

学生早前指控,黄飞若教授在多篇论文中存在抄袭、造假等问题,在过去的研究工作中制造、篡改和伪造研究数据,同时大量使用“论文工厂”提供的假论文材料,最后得到学校证实举报属实。

举报涵盖黄飞若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编造及操纵论文数据、鼓励学生在论文中作弊,以及未向学生适当支付研究经费。学生表示,在黄飞若发表或指导的34篇论文中被发现有造假证据迹象。

学生称发现黄飞若34篇论文造假证据,同时称实际伪造论文可能更多。两天后,华中农业大学宣布暂停黄飞若的一切职务和职务,指审核组调查发现,学生提出的有关实验图像、数据和研究结果的问题基本属实。

南华早报报道,过去十年中国学术论文造假问题严重;报道引述统计,去年有超过一半的被国际学术期刊退稿的论文来自中国学者。

11学生齐举报 教授回应全部不实

1月16日晚20:58,华中农业大学课题组十一名成员联合实名举报指导老师黄飞若,多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黄飞若也为无关人士及妻子署名,且扣研究生劳务费。

一成员张某在知乎发布题为“如何看待211高校华中某业大学动物Y养系黄某若教授十几年如一日的学术造假行为?”的文章,并附上长达125页的PDF文档。

多名成员亦在知乎提问“如何看待华中农业大学黄某若教授被课题组十一名成员联合举报学术造假?”下实名回答,并附上按下所有举报人手印的实名举报信。

在其举报材料中,十一名成员细数黄飞若的在指导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中强迫学生造假行为,以使其论文达至“完美”。此外还提到了其操纵同行评议、克扣学生劳务费、不当署名和教材编写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黄飞若的研究室有3名博士生和12名硕士生。

根据黄飞若的学生提供的资讯,他在2016至2023年间主管发表的15篇论文及19份博士生毕业论文中,存在使用相同实验图片但采集目标不同,或者实验图片与原始数据不符的问题。

南华早报引述张姓学生指,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现学校内有些研究生虽未进行实验,却能发表论文。此外,部分样本提供的数据也令人质疑,因为与实际情况不符。

举报信中提到黄飞若宣传两名在其实验室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员发表数十篇重要期刊论文,但其他学生从未见到他们真正执行实验,实验室设备也很简陋。学生认为实验结果很可能是编造得出,因为收获更丰,“这样做麻烦少、花费小、成绩好、量大,自然就成为某些人的首选。”

张姓学生是在对照同侪的研究进程时,渐渐观察到这些不合理之处。虽然这些样本被称为已送第三方机构检测,但觉得测试结果似乎缺乏依据。学生在举报信中表示,目前公开的证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编造的实验可能还有更多待揭发案例。

举报列明,黄飞若2016至2023年间发表的论文,同一实验图片被重复使用在不同论文。论文图片明显拼贴踪迹。原始和发表数据不符,显示操作或制造数据。2020年,当他读研究生时,他开始起疑。他注意到有些学生发表论文,但似乎没有做实验。

例如2021年一篇由黄飞若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中,使用来自小鼠肝脏的一张蛋白质表达实验图片,但与毕业生作者Wang Tongxin的博士论文中,使用的相同实验图片,却是来自小猪肝脏。南华早报报道,这四名学生将于6月毕业,但如果他们保持沉默,很可能会被要求在论文中伪造数据。

我们当然担心后果,但这必须做。我们都做好了最坏准备,甚至准备失去学位回家找工作。
——张同学说

其中一名吹哨人Liu Xiaomeng在一封日志式信中写道:“我曾多次崩溃,真的不知道如何保持正直地毕业。”她在1月17日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此信,表示自己被分入的实验室几乎缺乏所有必要的研究设备和材料,有一次还突然被提供了一些来源不明的数据,要她撰写论文。

与此同时,一位研究动物分子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的华中农大毕业生黄飞若,正以其在该领域的突出表现拔尖。黄飞若被评为省级的“青年拔尖人才”,成为研究界的新星。但学生指控其超过30篇论文涉及包含造假,包括15篇已发表文章和19篇指导的博士论文。

当日(1月16日)学校表示,对涉事教授启动调查程序,不会容忍学术不端行为。虽然他们面对着学校体制中的权力悬殊,也知道举报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成果,但他们认为有必要揭发真相。

这11名大学生胆识地向校方举报,要求调查教授的研究结果是否属实。“学术界长期容忍研究不端。但是我们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待一些权威学者的盛传作弊行为,”《南早》报道引述另一名研究生研究生说。

学生否认教授所言被威胁 教授学术不端坐实

1月18日,涉事教授接受采访表示,举报信和材料内涉及的克扣劳务费、学术不端、操作评审、编造数据等全部不实,并表示是有带头学生威胁其他学生进行举报。

他声称,其已经编写好100多页的回应材料,但是尚不考虑公开。当事学生在看到教授回应后接受采访表示,没有任何人受到威胁,都是心甘情愿在举报信上签字,按手印。

1月19日,华中农大发布公告表示,举报材料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问题基本属实,初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决定即日(1月19日)起,停止其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韩国经济报》报道,该案备受关注,因为黄飞若是动物分子营养和饲料加工技术领域的后起之秀学者,曾入选“杰出青年学者”,并获得多项科研资助。黄飞若1999年进浙江华中农业学士班,200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2017年升为教授兼博导。曾任系主任。

当事学生多次发声 称已做好最坏打算

在学校初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前的1月17日,多名参与举报的学生告诉记者,在涉事教师手下被威胁,如果不配合造假、编造数据写论文就无法毕业。而且其还压迫学生,就算学生生病也要求学生“随叫随到”。

随后部分学生接受采访表示,尽管非常担心涉事教师的社会资源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也担心被视为刺头而影响个人未来的工作与学术发展,但是为了之后的学生能认清该教师的真面目;让自己毕业后不背上学术造假的愧疚,他们选择了公开举报。

涉事教师终落马 15名研究生更换新导师而延迟毕业

2月6日,华中农大发布最终的情况通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和师德师风上的诸多问题,撤职并解聘,同时追究相关论文和科研项目。对其他涉及学术不端的教师开始调查,并妥善安置其带领的15名学生。

明报报道,学校师生双向选择,隶属于黄飞若的15名在读研究生已落实新导师。参与举报的同学指,新导师后须重新选题,延迟毕业。

“自我毁灭的揭弊” 官媒: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央媒评价,要像整顿娱乐圈一样整顿学术圈。科研经费需要落在实处,学术诚信更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南华早报报道,近年中国学者论文撤刊案例屡见不鲜,与国际学术界信任有关。

工人日报称,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是在呵护诚信根基。积压学术不端的空间是在涵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更是在维护全社会的诚信根基。但如果在平常就有纠偏机制,怎会落到11名学生拼上毕不了业的风险去联合公开举报的地步?

处理结果一公布,话题占据中国社交平台热搜高位。一帖5万人点赞祝11人前途锦绣;称欣慰11人为正义赌上未来。人民网评11人举报华中农大不捂盖子、不护犊子,堪标杆。

南华早报指,学生举报道师在中国几乎没有先例,举报者往往要承担重大后果。尽管未来面临不少困难,11名学生依然选择站出来。这表明他们不愿以造假论文毕业,也不希望后继学生再遭黄飞若误导。他们的行动,让更多人见识到真理与正义不应被权力压制。

揭发中国学术丑闻

南华早报报道,在中国举报指导教师的事件极为罕见;学生通常会忍受不满,等到毕业才提出。南华早报引述参与举报的Liu Xiaomeng同学表示,尽管担心结果负面,但举报是必要的。他们都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被开除学籍或离开校园、返回家乡找工作。

南早指,这起事件发生于近年中国学者的国际期刊论文纷纷被撤回,造成学术界不信任情绪高涨之际。报道指,过去10年,中国研究人员在SCI期刊发表论文大幅增加,但同时撤回文章问题也日益严重。

南早引述《财新》数据报道,2022年,SCI期刊全球总计撤回5488篇论文,其中52%、即2879篇来自中国学者;2023年上升至75%。主要撤回原因包括利用“论文工厂”成果、剽窃、使用不实数据及造假等。论文工厂是指大批量产假学术文章和数据,卖给需要的研究人员的商业行为。

“论文工厂”可用作,提供虚构的数据,和论文撰写服务、剽窃、使用不可靠数据以及成果造假等,以牟取利益。南华早报引述张姓学生透露,举报他们的导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是出于责任感。然而,他们也为可能面临的负面后果感到担忧,包括可能丧失学位、离校后就业等。

南早早报引述同济大学上海校区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Fan Xiudi表示,“不道德案件通常是在机构外人揭发后浮现。”她说,“这样的生态系统可能导致思想正确、真诚热爱研究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在团体或机构中处于劣势或边缘化。”

她告诉南华早报,认为原因之一是出版论文与太多利益挂钩,如晋升、拨款和奖项。这可能驱使研究人员采取不道德的捷径,因为是否切合社会需求或数据的可靠性变得不那么重要。学术机构倾向“容忍”潜在不诚实行为,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