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2010年热钱流入激增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11年2月18日讯】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说,2010年,短期资本入境额度大幅窜升。专家指出,和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相比,目前的热钱流入规模仍然有限。中国较高的通胀率主要是国内信贷增加的结果。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7日公布说,2010年,中国热钱流入净额为755亿美元,比2009年的291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

热钱在理论上一般定义为国际短期投机套利基金,但实践中很难用严格的标准测量。中国国家外管局的计算方法是将外贸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受益以及境外上市融资四个项目加在一起,再用当年外汇储备增量减去其相加之和。

外管局在最新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指出,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维持了告诉增长,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增强,热钱总体呈现小幅净流入态势。

从变化幅度来看,2010年热钱流入激增是2007年以来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华府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贸易政策高级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这样解释其中的原因:“中国热钱入境在2010年比2009年翻了一倍多。我不感到奇怪。2009年中国经济比现在要弱得多,尽管GDP数字可能没有完全反映出这一点。短期资本随着经济强弱周期大幅度波动是完全正常的。”

中国国家外管局在报告中指出,从1994年到2010年的较长时段来观察,1994年到2002年期间中国热钱基本呈现净流出状态,而其后则呈现净流入。16年间总体净流出一千亿美元。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指出,仅从最近两年的增幅来看中国热钱并不全面。他认为,鉴于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热钱对中国外汇储备和经济的影响其实有限。他说,“中国经济规模现在达到了6万亿美元。新增的300多亿美元热钱流入不是很大的数目,至少和中国国内的信贷扩张比起来不算什么。”

外管局在最新公布的报告中说,现行统计数字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热钱规模。因为在外汇储备增量中扣除贸易盈余、FDI、以及境外投资受益和上市筹资后的差额并非都是纯粹套利、违法违规或者不可解释的跨境资金流动。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近期热钱流入的激增将削弱中国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

2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过权重调整后的最新通胀数字。2011年1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为抢眼,超过10%。

不过,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认为,尽管热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中国境内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但热钱对CPI的推动作用其实有限。他说,“中国自己的货币政策驱动了目前的通胀。现在的通胀是2009年信贷发放的效果的自然显现。中国开始试图控制信贷增量,但这需要一段滞后期。”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对信贷计算方法作出重大调整,用“社会融资总量”取代“广义货币供应量”,以此更为全面地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情况。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