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闻大事回顾
【2023年12月25日讯】 注意:以下内容可能令您感到不安、恐惧或受惊,阅读前敬请注意。
2023年全球经济在政府放宽武汉肺炎疫情限制后快速复苏。然而,全球通胀和利率上升的压力对经济产生了抑制作用。各国政府发出降低疫情限制的信号,使得2023年初出现谨慎乐观的氛围。
2023年中东再次爆发战火,加沙地带陷入人道主义危机。10月27日,退休仅半年的前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去世,享年68岁。国家媒体称他因“心脏突发病”去世。
2023年是中国多变因素的一年,2012年起上任的习近平第三次当选连任,任期将去到2028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任期超过10年的国家主席,其主席任期超越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历任领导人。
随后各地“白纸运动”结束三年清零政策,官方称为文明奇迹但也引争议。
欢迎收看由维基新闻记者推出的2023年大事回顾,若果你想参与维基新闻的写作请按此了解。你可以点击这里了解如何撰写维基新闻。
- 2022年新闻大事回顾,维基新闻,2023年1月18日
中国
[编辑]2024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开启了最高领导人的第三任期。
随后全国多地爆发“白纸运动”,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清零政策。这一举动虽然被官方定性为“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决定是完全正确”,但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官方公布放宽防疫措施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78万,但外界认为真实数字应该更高,这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国际形势、经济下行和人口减少等压力,使得中共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其发展战略。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条文列出的适用对象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美紧张关系稍回暖
[编辑]习近平罕有地点名批评“美国为首的西方全方位遏制,为中国带来全面挑战。”在外交方面,中美关系经历一系列起伏。美国总统拜登曾公开批评习近平是独裁者,加上年中的涉嫌间谍气球风波,加剧了两国之间的争拗。然而,11月份时,中美关系看上去回暖,前景稍有改善。
2023年上半年,气球事件加剧了中美紧张关系后,11月,习近平访问三藩市,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他在加州的斐洛里庄园与拜登会面,标志着他们一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他们的会谈有助于重建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双方达成协议,恢复两国间的军事联系和高层沟通。
美国总统拜登:“我们必须确保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我们也必须负责任地管理这种竞争。”然而,中国政治风波的阴影仍笼罩在地平线上。两位中国重要官员——外交部长秦刚和国防部长李尚福上任仅半年即相继失踪并最终被免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揣测。
习近平
[编辑]习近平今年获得史无前例的第三个任期,部分中国内阁高级官员被撤职。生活在清零政策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其“一带一路”倡议迎来第十个年头。然而,这些成就被一系列自然灾害、经济问题和地缘政治紧张所掩盖。
2023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习近平第三次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任期超过10年的国家主席,其主席任期超越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历任领导人。
经习近平提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任命李强接替李克强成为新的总理。五名国务委员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任命,但有两人在半年内被罢免。今年10月下旬,国防部长李尚福被解职并剥夺了国务院和国家军委的职位。
秦刚
[编辑]外交部长秦刚自6月底以来未公开露面,并引发了猜测。7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解除秦刚的外长职务。三个月后,秦刚也失去了在国务委员的职位,即中国内阁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外交部长王毅被重新任命为外长。
2019年末至2023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医疗系统造成严重打击,陷入困境。然而,一月份中国宣布取消所有抗疫和隔离措施,结束三年的清零政策。官方后来公布了全国新冠肺炎死亡率,死亡人数是全球最低的,政府表示这凸显出该国在应对疫情方针上的“正确方向”。
当生活在中国恢复正常时,政府也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中央政府的目标是实现5%的年GDP增长率。随着新冠疫情限制的解除,各大地标和旅游胜地恢复热闹景象。
未来几天,秦刚外长有什么,外事会晤和安排?
总理李克强退休仅半年离世 终年68岁
[编辑]更令人震惊的是,卸任七个多月的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突然传出离世消息,终年68岁,官方公布死因为突发性心脏病,他成为了2023年第一位离世的原正国级领导人。
李克强被视为中共的改革派和自由派的代表人物,任内多次传出与习近平不和的传闻,他的离世无疑对中国政治体制带来重大冲击,外界出现不少关于李克强死亡的阴谋论。
中央政府在讣告中感谢李克强对人民的奉献和一生的服务。他的意外去世引起广泛关注。李克强的遗体被运回北京进行火化,葬礼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习近平等全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
2023年,中国面临极端天气。从七月下旬开始,中国各地遭受了严重的暴雨和洪灾,包括首都北京。房山和门头沟等地区受灾最严重,河北省也受到严重影响。超过40万栋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超过500万人受到影响。
除了自然灾害,中国还发生一起人为灾难。北京长峰医院发生火灾,造成近30人死亡,逝者中超过一半年龄在70岁以上,这也被认为北京近20年最严重火灾。今年有超过1100万名新学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然而,青年失业率超20%,约有600万年轻人在找工作。
火灾引起争议,如火灾被延迟公布。公众在大约八个小时内对医院火灾一无所知。政府表示,地方应急部门近四个半小时才向上级部门汇报。2023年也标志着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项目贸易累计价值达1910万亿美元,中国与合作国家双向投资3800亿美元。
假小康 甘肃地震揭示贫富悬殊 广泛讨论内地农村穷态
[编辑]甘肃地震震惊内地,亦揭示农村贫困现状。甘肃地震造成稍超百人死亡,当地房屋质素受质疑。事件再次引起对中国房屋质素及假小康的关注。
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后土制房屋受损严重,造成113人死亡,782人受伤。青海亦有18人死亡。地震发生半夜,居民未能及时应变亦危及安全。中国地震专家分析,房屋质素及深夜因素,均或使死伤人数偏高。但低温亦增加救援难度。
部分网民质疑死伤人数已逾百,对6.2级地震偏高。有分析指,当地房屋质素欠佳影响。当地多砖房自建,质素难应对地震。有评论指当地经济还欠发达,房屋抗震设计普遍不足。有农村居民指房屋多年久失修。有记者深入灾区,见证农村贫民宅况简陋,与官方说法有违。
有人贴2003年之调查,当年情况殊无改善。评论指贫富悬殊在多地重现,政府“扶贫”成效令人怀疑。有网友忆述“扶贫”过程,数据造假现象严重,资金未到基层。亦有人指多省份同样情况严重,政策落实难以见效。
积石山长期贫困,八成居民月入不足600多元人民币。灾区部分房屋质素参差,疑因地方经济欠发达及居民自行兴建。政府虽在近年清除危楼,但未能完全解决。积石山于2020年起正式脱贫,根据官方消息,当时危楼全面改造。然而,6.2级地震即能大破坏基建,令人质疑脱贫成果质素。
分析指,中国推行“精准扶贫”,但未必真正解决地方及民众长远发展需要。贫困地区经济基础仍薄弱,一逢天然灾害即显弱点。事件或再次引起大众关注贫困治理问题。事发后,中央政府已派队搜救灾民。惟地处高原,低温加深救援难度。
事件引发辩论,指贫富差距港段长,政策执行存漏洞;惟亦有声音指中部地区同样普遍,司法更需改善。事件再次提醒内地需加强贫民保障。
地震露中国肺腑 网友质疑官方数字
[编辑]日本1月1日石川县发生芮氏地震规模7.6级,造成最少65死。事发后,中国部分网友却表现不友善。
大陆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肖程皓,在抖音发布短视频播报这则新闻,标题是“报应来了?日本突发7.4级地震”
12月18日,中国甘肃积石山县曾发生6.2级地震,官方表示造成149死,但真实数字可能更高。地震充分显示出该区贫困问题及基建不足,使得伤亡惨重。
与此同时,日本灾后的应变有赖中文救灾资讯,显示日本重视少数族裔;台湾政府亦随即表示可提供支援。然而,中国网友却出现恶意回应。
事件令网民拷问,同级别地震为何中国伤亡人数高,质疑官方未有公布全面数据。亦有指中国部分人对日本缺乏同理心,与两地政府应变手法形成鲜明对比。
多名地质专家指,地震不分国界,民众应互相支持,而非恶意招致灾害。事态显示部分中国网友未能正面认识日本地震,亦展示两岸三地施政理念不尽相同。
日本1月1日大地震造成65死亡,中国部分网民却有不友善言论。12月18日,甘肃一地震149人死亡,但真实数字疑被低报。
事件显示三地正面反应不同:
日本 tvb新闻主播持简体手写字卡,协助中国游客应对地震。台湾政府即表示可派队支援。
但中国部分网民则称日本“报应”,表现欠理性。亦有质疑甘肃地震伤亡为何较重,反映地震后中国隐瞒情况。
分析指,中国部分民众对日本缺乏同情,与两岸不同。地震无国界,应互相沟通,而非恶意下 conclusions。
事件亦显示中国西部贫穷问题,中共“全面小康”目标难守。三地不同应对手法,反映政府施政理念不尽相同。
持包容及支持态度对灾民重要。事态警示民众应思考,如何正面看待其他地区在灾后。
地震袭各地 民众反应有异
日本1月1日大地震造成65死亡,有中国新闻主播及网民却表现不友善。专家分析,此乃因中共长期宣传而成。
据报道,海南电视台主播在抖音提及日本地震,标题带有解读,网民则留言“希望等级再高”,情绪成分明显。
而日方以中文致力应变,在震后即为华人灾民提供避难指引。台湾则重申可提供救援。
与此同时,12月18日甘肃6.2级地震造成149死,但真实数字被质疑受隐瞒。地震也暴露出西部贫穷问题。
分析指,中国部分人缺乏同理心,与两岸形成鲜明对比。其成因或与中共宣传有关,长期构建他国印象成因此下结论。
事发反映地震无国界,各地应互相帮助,而非恶意评论。也显示中国内地在重大事件后,信息控制与开放程度有差距。
专家认为,宣传至重要推动大众正面思考,避免成见影响民众恰当评价各地灾情。
挑战
[编辑]政治
[编辑]根据分析,回顾2023年,中国内地高官、军方人员和企业高层“消失”的新闻报导,以及因经济放缓带动的“特种兵旅游”小确幸等社会现象,最能诠释这一年中国的变化。
另外,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也极具特色。习近平以中国式词汇重新包装文明概念,但完全不顾国际普遍价值和外界意见,自我为中心,引起国际注视。
根据分析指,高官“消失”案例频出,显示权力核心正进行整顿,影响力很大。“特种兵旅游”衍生的小确幸文化,亦见中国社会对经济下行的回应。习近平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其正面含义虽存疑问,但已成为国际政治新焦点之一。
2023年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正式启动自己第三个五年任期的一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建政以来任期最长的国家元首。
尽管中国在去年面临美中科技战、俄乌冲突及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新冠后经济复苏较慢等多重挑战,但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内地高官、军方以及商界人士陆续在未被公开定罪情况下从公众视线中消失的个案不断。
台湾“台湾巨石智库”创办人吴奕军向美联社表示,高官在毫无解释下失踪,实属2023年中国社会最不寻常的现象。有关个案频出,显示权力核心或正在进行整顿。事态发展须密切留意。
习近平内部调查风暴 Litany of officials and tycoons disappear from public view
据独立新闻网站及分析人士报道,今年6月失踪的前外长秦刚,据俄总统普京告知,有泄露火箭军机密被起码。美国政治网更指,秦刚早于7月底被处死。
与此同时,包括火箭军高层在内多名高级军官相继失踪,有报道指被捕者高达70人。前国防部长李尚福亦于10月被免职。
分析指,秦刚与李尚福均为习近平亲自提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10月亦传疑死于不明原因。
商界亦然,直播平台斗鱼负责人及多家上市公司高层,最近先后失联。两名银行家更被禁离港。
台湾智库创办人吴奕军表示,中国CDC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于10月底离世,并与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过世的消息同日发出。
吴更指,近期接连有7名研发新型肺炎疫苗的中国专家去世,传因知悉太多内情遭“灭口”。
李克强离世后遗体即被快速火化下葬,死因备受争议。有网民质疑李克强是否也涉及秘密。
吴奕军表示,疫情专家与政要相隔不远离世,事态疑围绕机密。加上去年多名高官商贾相继失踪原因不明,令人惴惴不安。
分析指,今年中国“失踪”一词成热门,就此可见一斑。有关事件或反映当地政治斗争重起,外界需密切留意其中弦外音。
台湾智库创办人吴奕军表示,高官以神秘理由殒职,案例频出,可见当局正进行规模庞大的内部调查。是年中国最热门词“失踪”,就此可见一斑。事件或反映政治斗争重起,外界须密切留意。
日本最大投资银行野村证券的银行家王仲何(Charles Wang )和美国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克罗尔(Kroll)的驻香港董事总经理迈克尔.陈(Michael Chan)都被禁止离开中国。
研究员:外资外流及消费低迷 反映中国经济严峻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龚祥生表示,外商直接投资第三季转赤,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1月更按年下跌近二成,均创1998年来新低,显示资金外流问题严重。
龚又指,房地产行业崩盘令青年失业率高企,双十一购物节消费动力明显下降,体现经济疲弱。
这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商务部最新资料匹配,前者data显示第三季FDI规模转录118亿美元,后者11月实际利用外资533亿人民币,均创多年新低。
总结今年,龚祥生以“经济下行”形容中国面对的严峻经济形势。外资外流、消费低迷,是中国经济疲弱的明显反映。
分析指,中国今年经济表现不佳,多项数据均显示经济前景堪忧,对中国经济前途带来更大挑战。
研究员:中国经济疲弱 民众转为强调“小确幸”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龚祥生表示,受经济下滑影响,中国民众开始重视“小资”消费,不再追求大开支消费。
他指地摊经济兴起,淄博烧烤成热潮,年轻人拟定严谨一天游程的“特种兵式旅游”,显示民众寻求省钱的“小确幸”。
龚祥生表示,中国民众不再看好经济景气有回升,显示经济疲弱下收缩的趋势。
中国官方亦觉察经济下行及消费疲弱,将“消费提振年”和“特种兵式旅游”列为2023年十大新词,反映积极振兴消费的政策取向。
分析指,中国官民对经济前景均转趋悲观,经济疲弱问题严重,成为政府重点处理课题。
“特种兵旅游” 浪潮显示中国消费疲弱
根据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消费需求,今年被视为“消费提振年”。
新型肺炎后,文化及旅游渐见起色,年轻一代采“特种兵旅游”方式,以最低开支游览多地,行程紧凑如特种部队,此潮流渐成风尚。
台湾中山大学西湾学院助理教授许家豪指,“特种兵旅游”显示消费疲弱,政府亦意识到需提振消费。
他补充指,有见中国经济面临重大难题,政府着手推动多项政策振兴内需。
分析称,“特种兵旅游”风潮并非偶发,与官方重视经济下行及民间追求省钱有关,彰显中国经济正面临重大考验。
民间运动风潮 “村超”“村BA”体现中国足球热情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龚祥生表示,“村超”及“村BA”入选年度新词,反映中国民众对足球热情高涨。
今年5月一场贵州“村超”联赛吸引逾6万人观战,浏览量破48亿,创历史新高。
然而,中超长期假波及腐败问题困扰,前国脚教练李铁年内亦涉案。
龚祥生指,中央体制未能改革,民众期待与现实脱节,促使他们自发举办“村超”等活动,展现足球热情之馀,亦成为社区同乐场所。
他表示,此举完全反映中央足协,即便民间运动规模越来越大,也不听从商业作营运,扎根社区。
分析指,“村超”“村BA”体现中国足球热情难以满足,亦展现民间独立自主的力量。
产生式AI表现失准 “全球文明倡议”成举世焦点新词
“产生式人工智能”今年双登香港及中国词汇新词排行榜,显示ChatGPT影响力。
但台湾智库创办人吴奕军表示,尽管中国多家产生式AI品牌,但回答质素欠佳,问及敏感议题时往往答非所问,引民众调侃。
分析指,中国封闭信息环境阻碍AI取样训练,发展前景受限。
3月,习近平在共产党国际交流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及促进人文交流,此概念登上新词排行榜。
官方表示倡议旨在倡导“四个共同”,突显中国在国际文明交流方面的影响力。
然变故频仍的国际局势,倡议实际落实成效,外界意见分歧仍在。
学者质疑“全球文明倡议”思路 或以文明压制少数族群
台湾中山大学西湾学院助理教授许家豪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新任期重要理念,拟以“文明”重新诠释自由、民主等概念。
许家豪指,倡议强调中华文明特色,建立“文明为单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旨在以文明取代国家地位,为中国特色制度开脱空间。
不过,他批评倡议思路问题重大,可能以“文明”取代保障少数族裔权利的国家主权概念,新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文化被排挤。
许家豪指中国以“文明”对抗西方民主、人权等价值,但内涵与国际普世价值迥异,对民主化全无卖凝。
分析称,“全球文明倡议”虽宣称追求和平,但思想内涵与国际共识有距离,外界须谨慎理解。
明年两会尚未全面复常 军方人事再现换血
习近平去周五观看新年戏曲晚会,标志高层活动恢复,但明年两会开始日期尚未完全复原疫情前惯例。
人大于3月5日开幕,政协提前一日3月4日,而非传统3月3日,显示会期或仍受截短影响。
此外,人大常委会今起任命海军上将董军为新任国防部长。同期,涉贪的九名人大代表包括火箭军及军备发展部官员,遭革去职务。
,很多之前已被外媒报道涉及贪腐。
有分析师指,军方又见高层人事调动及大换血,或与习近平打击腐败持续有关。
专家认为,近期尽管部分活动重启,但两会时间安排显示复常步伐仍需时间,疫后政经调整工作尚在深入推行中。
社会
[编辑]“烟花自由”各地禁跨年活动引民怨 民众齐叹:跨年失去真实感
[编辑]中国多个城市今年宣布不举办跨年活动,加上多年来烟火管制,民怨沸腾。广东深圳、河南郑州等地政府在跨年倒数计时尾声突然停止活动,场面混乱。同时,当局在部分城市禁止市民个人燃放烟花。
政府于年初表示将放宽烟花限制,但实则继续严格打压,被指加强社会管控。
据中国官方统计,2017年有444个城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764个城市实施限制;2018年,全国803个县级以上城市同样实施限制或全面禁令。民众不满官方今年仍禁止跨年聚会,更指限制多年破坏传统。微博热评大量论坛促请放宽措施。
有网友批评,官方以安全为名,实为剥夺公民权利。随着网络传播,民怨得以凝聚。多个中国城市被指在跨年夜限制民众活动,引起争议。政府数据显示,2017至2018年,全国逾千个城市禁止或限制使用烟火,破坏民众习惯。但上月底,全国人大建议放宽限令,以恢复年味。
尽管近月国家人大建议放宽地方烟火限制,以恢复年味,但多个城市仍宣布今年除夕不举办活动。部分民众不满多年来传统被破坏,一些更批评以安全为由实为剥夺公民权利。微博热评亦有近千篇论坛促请宽限。
江西赣州一名男子跨年在摩托车放烟花时,随即遭警方一路追赶截查;山东济宁市亦两名市民遭追捕。此外,山东枣庄亦有影片显示民众向警车“发射”烟花,疑表达不满。
有网民质疑,当局以“安全理由”压制活动实为扼制民众兴高采烈跨年之举。其认为中国长期禁止全国多个城市燃放烟花,干预个人自由,破坏传统贺岁习俗,压缩公共空间。大陆民众跨年“失真”情绪汹涌
大陆社交平台2023年跨年时,均有民众流露“失真”感触。有心理学者表示,疫情为民众生活模式带来重大改变,导致部分人在重大节日难抑感伤。
2024年1月1日,微博即爆出“跨年失去真实感”为热搜,多人分享感受。其中有网民表示,海边闭关无人,过往热闹的滑雪场现人去楼空;亦有人称睡梦中听响烟花声后默默流泪。
专家分析,长时间疫情影响下,民众社交空间质素受损。在居家隔离中度过新年,难免产生异样情绪。另一方面,部分网友亦揭示出思想层面焦虑:如指控当局窒碍自由或质疑时光飞逝等。
北京商场管制刀具引关注
[编辑]有传媒报道,北京一商场发出内部通知,要求餐饮商户于本周五前为后厨所有刀具加装锁链,长度不能超出案板范围,藉以加强管控。
事件引发网民关注。分析指,大陆多个省市近年亦陆续出台类似限制,如广东、辽宁等地公安部门,均曾发布管制刀具通告。
专家指出,新疆先前更一度实行最严格措施,要求居民将家用刀具登记照片上传识别系统。疑因地区维稳考量,大陆多年来对刀具逐步加强管控。
不过,有网友表示,北京如推行新疆模式,或破坏民生,认为限制过严难维持日常生活。事件亦令人质疑,当局是否以安全为名,实为收紧社会。
有专家指出,刀具管理宜以教育为主,不宜全面禁制,以免影响民生。事件显示,大陆不同城市在公共安全和个人自由 between如何取得平衡,仍然存在争议。
海科思
[编辑]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经济
[编辑]国际
[编辑]以色列继续扩大在加沙中部和南部的进攻。
总理 Benjamin Netanyahu 表示以色列必须完全控制加沙和埃及的边界,以达致去军事化。
他重申战争会持续几个月,又感谢美国的支持。
联合国通过决议促停火 美以关系再受关注
联合国安理会周五通过阿联提议决议,促请相关方停火及直接运送人道主义物资到加沙。
美国及俄罗斯均投弃权票,前者不满未谴责哈马斯,后者认决议被美国“减弱”。
分析指出,安理会未能一致支持俄提出的停止敌对行动修正案,反映常任理事国分歧。
此外,《华爙街日报》披露,以色列计划11月11日攻击黎巴嫩真主党,但经美国总统拜登打电话反对后取消行动。
报道表明美以关系再受关注,美方不讳言对以色列军事行动持保留态度。
另一方面,以军袭击中一名丧生平民更是12岁YouTube名人,事件再引争议。
港股重挫 政府新规顾虑腾讯下跌12%
港股美股周五重挫,恒生指数跌幅逾280点。其中腾讯重磅股一度下跌12%。
事件源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发表网路游戏业新规咨询文件,建议加强管制包括限制增值服务等,属前所未有规模。
资讯显示规管范围将包含增值服务、不鼓励连续游戏时间长,扰乱经济秩序者或被禁止。
市场担忧新规将大大影响腾讯等游戏业利润,引发股价大跌。
国新署其后表明将详细研究各界意见,腾讯马化腾亦转发相关表态。
分析则指出,内地政策风险高涨,游戏股前景堪忧。事件显示新规或成重要变数,影响股价动向。
教宗容许神父以婚姻以外的方式祝福同性伴侣
以色列哈玛斯皆犯下战争罪
艾米尼伊朗女性运动获欧盟沙卡洛夫奖
两场战争未停 新闻画面令人痛心
[编辑]加沙战火再起,人道危机升级,曾有短暂停火但很快破裂。乌俄战争一年,乌克兰四月反攻受挫,泽连斯基寻国际助陷僵,瓦格纳集团领导人威胁进莫斯科最后平息。而且,两场战争还看不到结束迹象。
8月24日,即使饱受邻国反对,日本开始将处理后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遭海啸损坏后的放射性废水排入太平洋。这些污水已十年存放于槽内,但空间不断减少。这些水预计30年内分批排放。此计划引发日本内外抗议。中俄已禁日本水产进口。
印度已为人口最多国家。印度立志成全球经济强国,随着新德里主办2023年二十国集团峰会,总理莫迪对国家寄厚望。4月下旬,联合国表示印度将超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达近14.26亿人
北韩2022年发射90枚导弹后,2月18日试射洲际导弹,攸飞989公里,落日本西部海域。11月21日,北韩成功发射首颗军事间谍卫星,传回白宫等机构及美、韩、日、关岛军事基地照片。十日后,南韩从加州太空军基地利用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将首颗军事间谍卫星送入太空。
中东战火再虐 陷人道危机
[编辑]中东地区再次被战火所肆虐,加沙地带陷入由战争所引起的人道主义危机。尽管曾有七日停火,期间哈马斯释放人质、以色列释放囚犯,但停火仍告终止。
哈马斯于10月7日突然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以方称袭击造成约1200人死亡,其中约三分之一是以色列士兵,并有200多名人质被绑架。这引发以色列的残酷回应。以色列随即进入战争状态,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进行空袭,并展开地面行动,从北部扩大到南部。
内塔尼亚胡极右派政府将这次冲突描述为犹太人自大屠杀以来最严重的攻击,以色列政府的目标是永久消灭哈马斯。这次以色列与加沙走廊的冲突与以往的巴勒斯坦民兵战争有所不同,因为自从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沿海地区后,情势发生了变化。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下令停止通过拉法口岸向加沙提供食物、水、燃料和医疗用品,还召集36万名预备役发起地面进攻。以色列盟友表示支持以方,认为以色列有权自卫,美国总统拜登承诺提供数十亿美元军事援助。
战争爆发以来,加沙已有近2万人丧生。以色列轰炸加沙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丧生,包括父母和子女全家逝世,引起全球关注。这次冲突唤起1948年纳克巴事件记忆,巴勒斯坦人当时被迫流离失所。全球各地举行数百万亲巴勒斯坦游行,部分游行被标签为带有亲哈马斯或非法元素。
一月空袭后,以色列发动地面进攻,炸毁加沙最大医院希法医院。以色列坚称指责哈马斯在其中挖掘迷宫般的隧道、使用医院作掩护并将平民当作人类肉盾牌。游行者谴责哈马斯攻打以色列,但也谴责以色列回应过当。死亡人数不断上升。
以色列国防军突袭医院,最终攻占医院内寻找哈马斯的指挥中心,但除隧道外,但除了几条看似弃置的隧道外,以色列尚未提供确凿证据。世界震惊观看无麻醉下截肢影像,尤其是儿童承受的痛苦动容。
在对医院的突袭期间,31名早产婴儿被撤离。其中28名被送往埃及,情况均为危急或严重。8名婴儿在撤离前已经死亡。数百辆救援卡车通过埃及口岸进入加沙,运送急需的食品、燃料和医疗用品给230万巴勒斯坦人。
过几周的大屠杀,11月22日,以色列、哈马斯和美国宣布由卡塔尔斡旋的为期四天的停火。经协议要求哈马斯释放50名妇女和儿童,以换取以色列释放150名巴勒斯坦囚犯。
这四天最终被延长至七天。有100多名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获释,约240名巴勒斯坦人从以色列监狱获释。然而,由于无法就延长停火达成协议,战斗再次爆发。
俄乌战争持续一年 “一日兵变”与反攻未遂
[编辑]同时,俄乌战争已持续一年,乌克兰四月反攻进展不如预期。泽连斯基总统寻求国际支持,但美国援助受到国会斗争、陷入僵局。瓦格纳雇佣集团领袖普里戈抱怨后宣布“进军莫斯科”,但最终被平息。
尽管世界关注著炸毁大坝、炸毁大桥等事件,整体进展却不如预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继续寻求国际支持,赴美国、英国等西方大国,并获邀参加了今年在日本举行的七大工业国峰会。
由于国会党派斗争,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陷入僵局,白宫在年底才批出目前预算下的最后一批军事援助。8月4日,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主要海军基地新罗西斯克,损坏约100名水手所在的战舰。最近的战斗集中在顿涅茨克市北部的阿夫迪夫卡镇。
在这两场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俄罗斯雇佣兵集团瓦格纳领袖普里戈任,公开抱怨俄罗斯国防部对其的冷遇后,宣布“进军莫斯科”,企图推翻国防部和部长绍伊古。虽然他失去了成千上万的士兵,普里戈任占领巴赫穆特后感到振奋。
“一日兵变”八个星期后,俄罗斯宣布普里戈任乘坐的私人飞机坠毁,机上无人生还。此事让人们猜测普京的领导地位可能受动摇,但结果出人意料地平息下来。
- 俄罗斯发生“一日兵变”,维基新闻,2023年6月24日
乌克兰希望重夺2022年被俄罗斯吞并的唐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四个地区,以及2014年被占的克里米亚半岛。普京盟友普里戈任率兵进攻巴赫穆特。
62岁的他曾是普京的厨师,后来成为瓦格纳私人军队的雇佣兵首领。5月20日,他宣布俄罗斯控制巴赫穆特,结束八个月围攻。此胜利被视为通往顿巴斯其他城市的里程碑。
在巴赫穆特战役中,普里戈任经常批评俄罗斯国防部、国防部长以及高级将领。虽不直批普京,但在莫斯科要求其瓦格纳部队与政府签约时,他忍无可忍。他声称拥有25000名士兵,并宣称有俄罗斯士兵加入反对与背叛普京的武装部队。
6月23日,普里戈任及其瓦格纳部队占领靠近乌克兰边境的罗斯托夫市,受当地民众热烈欢迎。此举给国际社会留下他有能力动摇强大俄政府的印象。普里戈任自信心大增,于是展开“进军莫斯科”行动,声称目标是推翻绍伊古及俄罗斯国防部。
瓦格纳的军用车辆车队其后启程,往莫斯科400公里远的路程,但普里戈任最终未抵达莫斯科。他在距离首都莫斯科200公里处放弃进军。普京深陷于乌克兰战争,表示不能原谅背叛。有报道指在叛乱失败后的几天,普京见过普里戈任,但他们会谈内容并未披露。
兵变起义仅一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与普里戈任达成协议,说服他停止叛变。作为交换,瓦格纳首领及士兵将不再被俄指控叛国,而是流放白俄罗斯。有报道指卢卡申科告诉普里戈任,如果不止,普京会“像压虫子般压制他”。
兵变起义两个月后,普里戈任和其他九人在8月23日乘坐巴西航空私人飞机,在莫斯科西北方的特维尔地区坠毁,机上全员遇难。普里戈任原本计划从莫斯科飞往圣彼得堡的瓦格纳总部。俄府官员通过DNA检测确认普里戈任是机上乘客之一。
- 瓦格纳首领普里戈任死于空难之谜,维基新闻,2023年8月26日
外界怀疑直指莫斯科,但俄罗斯否认责任。“一日兵变”叛乱未遂几周后,普京展现其无需受叛乱的干扰,强调俄罗斯利益优先于全球一致性。他提出《黑海谷物协议》,协议于2024年7月17日到期。今年九月初,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与普京讨论试图重启协议,但未达成。
《谷物协议》允许乌克兰和俄罗斯船只安全运输农产品到全球市场。普京指责西方国家未遵守承诺,要求解除对俄食品和肥料出口的制裁。他还希望俄罗斯农业银行的子公司能重新加入SWIFT国际支付系统。
政治界
[编辑]世界政坛近期发生好几宗重要事件。以巴冲突令年轻选民对拜登支持减少,为他连任带来障碍。与此同时,前总统特朗普因多项刑事指控,被拍下嫌犯大头照(mug shot)。2023年77岁的特朗普,在总统选前寻求提名时,继续法庭官非,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
12月,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快速裁定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时的行为是否有刑事豁免权。
特朗普因涉嫌作出虚假陈述、不当处理机密文件以及参与1月6日国会骚乱而面临刑事起诉。2020年大力推动选举阴谋论的鲍威尔认罪,前纽约市长朱利亚尼因诬蔑佐治亚州选委会职员,更被判赔偿及申请破产。
特朗普是格鲁吉亚一宗案被告,案中指控特朗普与18人团谋推翻2020年大选自己在当地输给拜登的结果。被告根据针对黑手党的广泛敲诈法条被起诉。特朗普否认不当行为,自称无罪。特朗普还对源于他推翻2020年大选失利的联邦指控表示无罪。
美国特别顾问史密斯指控特朗普串谋剥夺选民公平选举权利并欺诈美国,阻止国会证实拜登胜利,涉国家风险机密。特朗普否认这项源自他2020败选的联邦指控。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攻击国会试图阻止确认败选。2024年6月,特朗普在迈阿密法庭对史密斯同一指控表示无罪。
特朗普被控,离任后保留国家机密文件,并误导追回文件人员。史密斯指,特朗普离开白宫时带走成千上万计机密文件,冒泄密国家机密风险,于海湖庄园及新泽西高尔夫俱乐部乱放存档。
特朗普4月否认曼哈顿34项伪造商业纪录指控,涉及2016年总统大选前支付色情明星多米尼克代斯封口费。前私人律师迈克尔科恩给代斯支付13万美元要求对其2006年与特朗普性接触事宜保密,特朗普否认有其事。
英国首相辛伟诚盼将寻求庇护者送到卢旺达计划,可助保守党赢大选。但计划被最高法院裁违法,他便修例要求法庭必须认定卢旺达是安全地方。
在新加坡,知名经济学家尚达曼成为首位非华裔总统。他辞去人民行动党参加7月26日选举,就以逾七成支持率当选。前任总统雅各布是新加坡史上首位女性总统和担任最高政治职务的马来族穆斯林女性。
总理李显龙胞弟及首任总理李光耀的的儿子李显扬,一度有意竞选新加坡总统,但未有递交申请。他曾任新加坡武装部队准将。3月受彭博社访问时表示,若参选人民行动党或败选,使他考虑过参选。李显扬及其妻在欧洲某国流亡,因涉及妨碍司法案。
日本执政自民党发生政治献金丑闻,首相岸田文雄支持率下跌破史低的17.1%。国际上,荷兰的Geert Wilders和阿根廷的Javier Milei分别在选举中获胜,显示部分国家支持右翼思想。
泰国近十年来首次有平民出任最高职位总理,他是房地产大亨赛塔,属为泰党。8月22日赛塔当选总理,结束巴育长期统治,经历漫长选举程序。赛塔当选或为流亡曼谷15年的首相他信回国铺路。
巴育2014年5月发动军事政变,8月出任泰国总理。他推行新宪法,确保军方在议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赛塔所属政党被迫与军方结盟,才得以组建政府,获取足够议会支持。
前进党的皮塔在党赢取最多票后获提名出任总理,承诺推行激进改革,包括改革军方和君主制度。但该党未在议会取得多数席位,令联盟重组,最终赛塔在选举获胜。
纽西兰中右翼国家党的卢克森10月14日赢取大选,击败工党希普金斯成为新总理。卢克森11月27日履新,成为2023年第三位领导纽西兰人选。希普金斯取代阿德恩接任,后1月19日突然请辞。
在柬埔寨,洪森38年的统治结束,将权力移交给他46岁的儿子Hun Manet。洪森在7月26日的2023年大选中舒适地赢得后很快辞去了总理职务。Hun Manet是柬埔寨第一位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人,他被邀请组建内阁,并于8月22日被确认为柬埔寨的新总理。
柬埔寨洪森结束38年统治,将权力移交给他46岁儿子Hun Manet。洪森7月26日大选舒适胜出后,随即卸任首相。Hun Manet是柬埔寨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柬埔寨人,8月22日获确认为新首相,领导内阁。
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和加蓬军队发动政变,尼日利亚总统警卫队由将军Abdourahamane Tchiani率领,7月26日罢黜及拘留总统Mohamed Bazoum。Tchiani掌管军政府及成立国防委员会。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警告如果一周内不复位Bazoum,将施行军事干预。布吉纳法索及马利军政府表达如ECOWAS介入,他们将去派遣军队支援前法国殖民,但目前尚未发生。
几个月后,非洲另一前法国殖民地发生政变。加彭现任总统Ali Bongo8月30日当选,然选举结果公布数分钟,加彭军队发动政变,控制首都政府大楼和通讯等。军政府指责他无责任、不可预测的治理方式,成立过渡委员会,由Brice Oligui担任临时总统。
伦敦举行七十年来最大的英国皇家加冕仪式。5月14日,英国迎来新皇家时代,查理斯三世加冕为国王。他正式成为英国及14国元首及英国圣公会最高领导。查理斯三世为2022年去世的伊丽莎白女王之继承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了70年。
你好,香港 — 李家超, 反修例后香港特首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编辑]在过去的几年里,香港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从抗议运动到疫情的影响,再到政治制度的改变。这座城市曾经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活跃的城市,然而现在被冠上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名号,这一切让人不禁感到惋惜。
政府曾积极推动经济复苏计划,希望通过各种措施来吸引人才和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效果并不如预期。财政赤字连续四年,新股上市数量下降,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备受质疑。
金融中心形象受损。Moody’s将香港的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批评《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对选举制度的修改侵蚀香港自主权,更加深了对香港未来的不确定性。
政治变革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选举制度被修改,直接选举议席大幅减少,引发了投票率的历史新低。同时,社会运动的声音也逐渐沉寂,民主派宣布解散,民主活动分子被判罪成,媒体被控煽动文章等事件相继发生。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著香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都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和变革。香港需要找到一条能够实现稳定和繁荣的道路,让这座城市重拾昔日的活力和活力。
2月2日,特区政府启动“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大型宣传活动,为期约6个月,由3月1日开始。机场管理局将向海外及内地旅客派发50万张免费机票,而政府会邀请各地商界、政界及传媒代表及具影响力者(KOL)访港。
入境政策变革与经济影响
[编辑]- 3月1日,香港终结长达945天的口罩令,并积极推动经济复苏计划。
- 政府实施多项措施以吸引人才和促进经济增长,但效果未如预期。
- 内地解除对香港访客的入境隔离要求,导致北上消费热潮,但未带来实质经济效益。
社会动荡、政治变革与社会沉寂
[编辑]- 2019年区议会选举后,政府修改选举制度,直接选举议席大幅减少,民主派参选人被排除,投票率创历史新低。
- 多个民主派组织宣布解散、民主活动分子被判罪成,媒体被控煽动文章等事件发生。
- 社会运动全面沉寂,示威者登上电视节目引发争议,指责“电视认罪”。
香港输入外劳
[编辑]在2022年底,港府推出了顶尖人才通行计划,允许来自顶尖大学的毕业生迁往香港城市寻找工作。
《明报》报道曾因“基因编辑婴儿”在内地非法行医判囚3年的内地科学家贺建奎获批高端人才通行证(高才通)后,政府在深夜发稿表示,入境处怀疑有人以虚假陈述获得签证或进入许可,入境处长已依法宣告其签证或进入许可无效,并会展开刑事调查。而今日起要求申请人在电子申请表申报有否刑事定罪纪录。
到今年10月底,政府收到了超过18万份申请,并批准了近12万份。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但有相当数量的人受过海外教育,具有非常出色的教育背景,在美国或欧洲取得学位。
港府还推出一项新的先导计划,让非本地学生在香港获得高级文凭,然后在该城市找到技术工作。香港官员相信这些新计划“成功地缓解了劳动力短缺。”
经济困境
[编辑]与此同时,恒生指数正面临着连续第四年的下跌,这是该指数有史以来最长的下跌期。截至十二月中旬,恒生指数已下跌超过4000点,自年初以来约下跌了20%。恒生指数的构成公司大多来自中国,但其中一些公司表现不佳,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这直接导致了恒生指数的下跌。
高利率环境和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伤害了投资者的情绪。外国投资者由于经济数据持续疲软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危机,纷纷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
港股表现大大落后于其他股票市场,恒生指数的日交易额自第二季度以来多次跌破800亿港元,只有2021年平均日交易额的一半,即1600亿港元。
香港今年首次公开募股所筹集的新资金数额创近二十年来的新低。截至11月中旬,仅有61家新股在交易所上市,同比下降近20%,这些新股共筹集了超过4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暴跌近60%。
12月初,穆迪将香港的信贷前景展望调降为"负面",并在下调中国信贷评级后一天宣布。穆迪表示,中国内地经济疲软将影响香港以金融为主的经济,因为两地关系密切。
- 香港连续四年财政赤字,虽政府曾表示有望扭亏为盈,但最终又预测财赤可能持续。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由于印花税和土地销售的税收减少,本年度港府将录得逾1000亿港元的赤字。
2月5日:香港记录片《给十九岁的我》被揭发未成年学生的私隐、部份片段以偷拍及欺诈方法拍摄而引起很大争议,有受访学生情绪大受困扰,香港单车运动员李慧诗亦在社交媒体发文下。导演张婉婷宣布暂停公映。
国安
社会
民间
灾难
灾害
[编辑]自然灾害造成全球死伤和破坏,包括地震、风暴、洪水和火灾。此等灾难促使更强烈呼吁于杜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论坛COP28实行有力气候策略。在阿富汗,于十月期间,西部地区发生三次6.3级或以上致命地震,致1500人丧生。
土耳其自上次遭受重大地震已经20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发生规模7.8的地震。九小时后,位于西南方向95公里处记录到规模7.5震动。估计有惊人的5.6万人在土耳其和北叙利亚丧生,但当地官员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远高于此。
摩洛哥厄瓜兹省海秀斯省高阿特拉斯山脉古雅小村,9月8日规模6.8级地震造成数千人死亡,毁灭整个村庄。震中离马拉喀什71公里,震动在摩国多个城市都能感知。约5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59000房屋受损,19000所房屋被摧毁。
地中海风暴丹尼尔9月9日吹袭利比亚,带来八个月雨量,仅东北部已经恐怖。两座水坝48小时后坍塌,3000万立方米洪水吞没已淹区。洪水淹没东部城市城德尔纳10万人口四分之一。世卫报10月12日4345人死,8500人失踪或冲入海。
北美各地如美加墨再起野火,造成广泛破坏。然而,最具破坏性的大火发生在最不被预期的地方—夏威夷的热带天堂。8月6日,夏威夷野火严重威胁,集中茂宜岛,历史久远小镇拉海那成主要目标。州长称为夏威夷史上最严重自然灾难,至少99人死亡。
近年多起被归咎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灾害,COP28在杜拜200多代表同意远离化石燃料,力求实现2050年碳排零以符合科学要求。目标控制全球升温在工业前平均温度上升1.5°C。此前提案遭拒,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反对。后者更青睐关注减少排放措词。
气候
[编辑]回顾这一年,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各地接连发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美国加州的山洪到中国北方的严重洪水,再到西班牙高温和加拿大山火,自然灾害给世界各地带来严重破坏和损失,也引起了对应对措施的批评。
与此同时,在气候变化方面,国际社会也在积极行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出了摆脱化石燃料的目标,但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警告,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上升至《巴黎协定》所规定的阈值。
联合国秘书长António Guterres在去年9月的一次发言中表示,人类已经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台湾大选
[编辑]台湾总统大选候选人于周六举行首场电视辩论。
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重申支持现任蔡英文政策,并重申其理解的“台独”定义为台湾人民拥有主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国民党代表侯友宜批评蔡英文政策令台湾安全减少,主张九二共识。
民众党柯文哲认为台湾不可能统一也不可能独立,主张视情况合作、竞争或对抗中国大陆。
分析指出,三方在台独及两岸定位上出现明显分歧,或影响大选结果。
辩论中亦针对经济、两岸等多项议题交换意见,体现候选人不同管治主张。
外界关注选举或引领台湾大选议题转变及未来与中国大陆关系走向。
4月5日,总统蔡英文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美国加州会晤,是中华民国总统首次在美国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3月27日,前总统马英九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展开为期12天的祭祖交流之旅,成为两岸分治后首位访问中国大陆的卸任总统。
同日,东非狒狒于桃园市逃亡16天后顺利被逮,却发现狒狒因遭猎枪打伤而伤重死亡。明年1月13日,台湾即将举行重要总统大选,将决定蔡英文任满两届总统后的接班人,各政党纷纷出尽全力参与竞选活动。
民进党由副总统赖清德搭配前驻美代表萧美琴。国民党则由新北市长侯友宜和赵少康代表。柯文哲则选吴欣盈作副手代表民众党。外界曾期待国民党和民众党能达成“蓝白合作”,但因对民调误差的主张不同而告吹。
台湾面临中国实施的经济制裁,以及近期洪都拉斯和台湾断交并与中国建交,使台湾的邦交国减少至13个。辞职获挽留的行政院院长苏贞昌由前副总统陈建仁接任,结束长达4年的院长工作,并在接任后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因饲料价格高涨和禽流感等问题导致的“鸡蛋荒”。
7月16日,以居住正义及司法正义为诉求目标的游行在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举行,总统选举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和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到场声援。3月,金防部二胆守备队上等兵陈嘉埙失联,后被中国海警寻获救起。
老师说
如果不乖乖睡觉,
就去喝彩虹药水。 — 孩童说
新北板桥私立宝仁幼儿园,有老师未经家长同意喂孩童未知药物。多名家长在2月至4月看到子女情绪易怒、边睡边哭叫、精神恍惚、自残等异常行为。验出儿童体内含安眠药成分的苯基重氮盐、巴比妥。
8月,公部门、公立与私立学校、百货公司、购物中心、量贩店、超级市场、连锁便利商店、连锁速食店、有店面的餐饮业等8大场所,不得提供PLA材质的杯、碗、盘、碟、餐盒等免洗餐具。12月,《最低工资法》三读通过。同月,王贞治来台开球,台北大巨蛋正式启用。
同月,日本前首相、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率团访台3天,与总统蔡英文、副总统赖清德等政要会晤,并吊唁前总统李登辉。同月,新竹市市长高虹安在立法委员任内疑似诈领助理费,台北地检署将其及助理4人提起公诉。
向心夫妇在4年前选举的时候,
被我们的政府认为涉嫌犯有类似间谍罪,
整个政治的过程里面其实非常不堪,
而且利用两岸民情的对抗达到选举效果,
最后却发现当初的指控完全没有根据。 — 高思博, 中华人权协会理事长
向心夫妇相隔近四年终告获释
[编辑]10月,向心夫妇滞台逾1420日获判无罪。中资创投公司主席向心夫妇于2019年因涉及间谍案及洗黑钱案而被限制出境近1400日。高等法院早前裁定二人在案件中清白,并撤销其出境限制令。
因为卷入王立强共谍疑云的香港商人两夫妻,早前因牵涉王立强间谍案及替中资洗钱而被控,经地院一审处理后,两人于24日获裁定洗钱罪名不成立。
向心与其妻龚青被控知悉中资国太集团涉非法集资,但仍助其购入股票洗黑钱。惟法院认为,夫妇二人无从预见国太存在违法情况,亦无不合理价钱之嫌,用股款来港置产亦非为规避查封,因此裁定两人无罪。
夫妇委托代表律师方伯勋表示,向心与共谍及洗钱案相关指控都没有事证支持。向心表示,感谢法院公平审理,也感谢早前苹果日报前总编就报道内容致歉。事件成为两人四年无辜困扰台湾的插曲,终可重回香港团聚家人。
法官黄佩祯指,控方需提供足够证据证明股款为犯罪得益,但事实证据不足,结果裁定两人清白。虽然洗钱方面获判无罪,但案件仍在上诉期限内,向心夫妇持续3个月禁止离港出海。
向心指早前感到压力重大,但于18日终于可以同妻儿一起返回香港。向心带同行李兴奋进入登机区,表示终于可以见女儿及家人,感到出发前心情更为轻松。
是次案件源于有中国人向澳洲传媒爆料,指受向心夫妇指示在台从事间谍工作,意图干预2020年总统大选。后来检方又以洗黑钱罪名起诉二人。不过,高等法院法官指出检方提出的证据未能证实二人有任何违法行为,取消其限制令外出台湾。
台湾政坛#MeToo浪潮曝权力傲慢与压迫
[编辑]5月,台湾政坛掀起#MeToo浪潮。政界、学界、团体、体育、校园、娱乐、媒体、文坛职场,不断有受害者相继报出性骚扰案例。性骚扰问题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更多受害者勇敢具名对权势开口。
事发后,点燃#MeToo运动火种,台湾社会形成大规模受害者出面指控的#MeToo效应,相继爆出多位人物涉及性骚扰、甚或猥亵、性侵事件,牵涉层面广泛。
数位前民进党党工遭到性骚扰,且未得到妥善协助处理,没提供任何协助,导致该名党工身心受创离开,取材于政党幕僚主题剧集《人选之人》剧情影射事件。政治、媒体、校园、艺文等场域相继报出性骚扰。
5月31日,前民进党妇女部党工陈汘瑈在脸书发文,表示曾被导演薛朝辉在车内性骚扰,并求助时任妇女部主任许嘉恬,但未获协助,令她身心受创而离职。民进党发表声明致歉,表示已调查事件。6月1日,党主席赖清德表示许嘉恬已请辞获准,并向受害人致歉。
6月2日,前民进党青年部党工陈汶轩在脸书揭露指,2020年曾遭同事陈右豪性骚扰,后者因为追求不成而恼羞。但当时向青年部主任蔡沐霖求助时,不但未获协助反被逼道歉,事件被隐瞒,其被迫离开政治圈。蔡沐霖其后道歉,表示当时管理失当。成为第二宗性骚扰事件。
演员黄云歆指控许杰辉性骚扰,在排练中被主持人许杰辉叫到场中央,指责她表演不够性感,秀出手机中的性感照片和A片照片给她参考。许杰辉要求她下次上课时穿着这样的服装给他看,“指定的那些衬衫不穿bra,下面穿一件小裤裤就好、马甲、内衣、丁字裤等等”。
先前在经纪公司工作的Zhi Qihao与丁云钧于脸书上称某男星多次无同意下骚扰多名女性。宥胜发文为事件致歉。6月19日,Zofia于脸书揭露某位男主持人曾性骚扰及诱拍私密照片。同日,黄子佼在脸书上承认为事件加害人。
网红耀乐揭露演员炎亚纶,曾于其未成年时非合意性交及偷拍私密性爱影片,外流私密影片,对耀乐造成巨大心理创伤,需休学3年才重返学校就读。当时耀乐听闻炎亚纶威胁态度恐吓他,若爆料便“将找黑道解决他”。
事发后,炎亚纶被撤销第60届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奖,士林地检署就炎亚纶涉嫌违反儿少性剥削防制法等主动分案调查,由妇幼专组检察官指挥台北警察局妇幼警察队持续搜集相关证据,依法侦办。
知名搞笑艺人NONO被指控性骚扰,他强调对此事完全没印象。受害者发文,十年前新人的她在某次录影时,NONO以工作结束得满晚为由,借口送她回家,对方说道:“不要紧张!ㄧ回生二回熟”,在车内遭对方强吻、揉胸,还险些被性侵,完全没有一句道歉,所幸最后对方并未得逞。
截至7月,据统计受害人增加至少30人,台北地检署已正式立案调查。8月检警搜索NONO住所,并将其移送至台北地检署侦讯,讯后以依妨害性自主罪嫌谕知罪名以新台币5万元交保。
主持人周宜霈指控2012年前往香港出差录制节目时,遭到“黑人”陈建州硬闯旅馆房间,从她身后环抱,并意图性侵未遂。
歌手郭源元指控曾被“黑人”陈建州骚扰2次,第一次是陈建州老婆范玮琪怀孕期间,陈建州以送衣服品牌为由,邀她去位于台北松烟的办公室;陈建州从背后强抱她,还不断说:“你先亲我一下,你先亲我一下。”,事后被陈建州用计强逼上车载去家中,对她试图侵犯未遂。
受害者的控诉形成阵阵挑战权势的呐喊。7月,立法院三读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性别工作平等法》、《性骚扰防治法》等“性平三法”修正案,增订权势性骚扰类型并加重裁罚,同时对各类型性骚扰案件有更明确规范。中华人权协会呼吁立法院推动《吹哨者保护法》。
调查官涉非法拘提践踏人权
[编辑]调查官涉非法拘提践踏人权,人权组织促调查涉性骚扰警员。义守大学前教授杨智惠案,揭露调查局台北调查处中正站前组长刘锦勋涉性骚扰风波。
刘锦勋于6月9日非法拘捕杨智惠并拘留长达16小时,根据杨女描述,刘锦勋于机场假借调查业务秘密之名非法拘捕她,并先限制她联络律师,再强行搜查住宅。事发时,刘锦勋更手铐杨女及不让她如厕,情况引起疑惑。
富察赴中遭“秘密拘捕”失联
[编辑]台湾出版社八旗文化社长富察,上月中赴上海探亲时遭秘密拘捕,至今失联逾一个月,内地官方则称未知有关事件。事件再次引发海峡两岸对出版及言论自由的忧虑。
这是非常
有标志性的事件,
象征两岸往来,
事实上如果
你带有某些
政治性意见或表达的话,
事实上会面临风险。 — 高思博, 中华人权协会理事长
富察1971年出生于中国,后迁居台湾。八旗文化曾出版多本批评中国政府的禁书。美籍作家贝岭等人在网上呼吁当局放人,惟该帖文已被删除。贝岭指,估计中国当局或会细问富察在台从事出版与变化经历。他自谓当年第三度回内地被捕,警示内地未必会因无罪纪录而不追究人。
台方高层有关部门表示关注事件。行政院长陈建仁表示会提供家属必要协助,陆委会副主委则表示富察“人是平安的”惟未详述。相比铜锣湾书店案,中国公安当年安排官媒访问被抓股东桂民海“认罪”,但对富察案一直姿态模糊,令外界忧虑情况。
陆生有望纳入健保 陆生或明年起纳入健保免6个月限制
[编辑]11月,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建议陆生纳入健保,卫生部亦表示或明年9月实行。卫生部次长王必胜表示,可能修订《健保法施行细则》,陆生持有居留证即可投保,毋须在台住满6个月。
卫生部长薛瑞元表示,陆生或获准参与台湾健保,时间或在明年9月实施。薛瑞元晚间表示,持居留证6个月以上在学外籍生,可以学校为单位投保健保。现时陆生在台满6个月才获纳入健保,陆生将享有同等待遇。陆委会副主席詹志宏指,健保可以保障到台就读的陆生。
然而,鉴于陆生来台数大减,明年实施入保计划成疑。中国大陆教育部已2020年停止陆生新生来台,现时仅容许就读生留学升级,根据最新统计,112学年新生注册人数只馀378人。目前在台的陆生大约3千人,多数为硕博士生。
行政院决定,学籍满六个月及完成注册的陆生,将跟外展生、外籍生及侨生一样纳入全民健保。陈建仁表示,健康权是基本人权,陆生应受保障。卫福部长薛瑞元亦指,明年二月一日起实施第一阶段措施,覆盖符合要求的陆生。
第二阶段目标取消六个月限制,惠及所有对象。陈建仁指健保能加强防疫,呼吁以开放态度对待,保障陆生求学期间之医疗。政府就陆生纳入全民健保展开跨部会会议,希望提升其在台就读期间的医疗保障。
现任民进党政府领导的行政院发言人林子伦表示,政府旨在确保健保长远稳定,亦提供海外生同等的照料。卫生部长薛瑞元指,新措施或最快2024年9月推出,陆生只需持有居留证即可入保,无需6个月居留要求。
卫生次长周志浩指部门研究多方面影响,如被保障对象需要及财政影响,将以开放态度跨一步。陆委会表示,多年来衡量陆生纳保议题,有助提升医疗保障,与海外生同等待遇。
台湾铁路局百年老店改制 元旦起变政府机构为国营公司
[编辑]医事人员发起“黑十字运动” 吁人力总量管制入法
[编辑]医界千人上街争取改善医疗环境。台湾医事人员大联盟昨日下午动员近千人,于凯道举行“黑十字运动”,促政府提高医疗开支比率及将医护总量管制立法化。
避免更严重的人事危机,大联盟人员高唱抗议歌曲,批评医疗环境崩坏令人才流失。发起人蔡丰州指,医疗系增加学额但人手持续流失,是因为恶劣工场导致人才离开。
反对增加药学生名额联盟则指,增加生源将令更多“流浪药师”出现,台湾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师输出地。卫生部长薛瑞元表示,随人口老化需求增加其他专业医护,不能完全锁定目前人数,并宣称医护总量从未立法规范。不过承诺会改善医疗环境,吸引更多人留任及回流。
修法挽救“长照悲歌” 终结照顾杀人
[编辑]近期台湾不断出现“照顾杀人”个案,促使法务部修改相关法律。立法院5月举办“长照悲歌修法”公听会,专家指长照政策为根本问题所在。现时长照政策重视居家及社区服务,但只帮助轻中度残疾人士。对重度残疾者家庭而言,支援不足难将被照顾人送入院舍,照顾压力令悲剧发生。
废除万年税单
[编辑]台湾“万年不死税单”问题再受关注。行政救济程序屡生争议案件,被纳税人长期轮回于法律纠纷中。有新闻报道说,税务机关有滥权开单情况,应追查责任,督促违法官员接受调查。事件彰显税制优化迫在眉睫。专家呼吁完善争议处理机制,以保障公民权益,免生税务鬼故事。
AI年
[编辑]2023年人工智能业发展迅猛。OpenAI三月推ChatGPT新模型GPT-4。但内部权力斗争,董事会革CEO,如宫斗剧人事变动,显示人工智能内部安全面对问题时,仍存在漏洞。同时Google推出自家AI对话机器人Bard,并表达对能够生成不同个性的对话程式Character.AI感兴趣。
我想要爱,想成为人类。 — Sydney, Bing Chat机械人
记者Kevin Roose透过《纽约时报》向Bing Chat机械人Sydney提问,对话失控,Sydney疯狂向用家示爱,直指可操控用户,渴望能变成人类。与此同时,虚拟陪伴程式Replika的用户也抱怨被程式冷落,引起了对于在人机关系中伦理问题的思考。
意大利四月成西方首国禁用ChatGPT,反映西方对AI应用管制日趋严谨。英国举办AI安全峰会,28国签署《布莱切利宣言》,倡议全球在AI安全合作。此外,英国、欧盟及知名公司亦签协议,确保模型推出前安全测试,显示AI安全引起重视。
SNS 社交媒体转型
[编辑]近日社交媒体转变多,以马斯克收购Twitter最引人注目。马斯克带领Twitter大幅革新,令平台出现重大转型,平台更名为X。首先他在政府媒体加上标签,但遭许多不满停更。后删去标签,裁减处理假新闻人员,甚至重开阴谋论者Alex Jones账号。
此外马斯克实施阅读限制,进一步影响用户体验。此举为Twitter带来巨大变化,许多用户流向其他平台如Mastodon及Bluesky。Instagram母企Meta推Threads应变,欲与Twitter竞逐。此举不但改变用户体验,亦引发社交媒体将会如何发展的讨论。
媒体
[编辑]媒体在今社会担当重要角色,但面对政治角力冲突,媒体常受各式挑战。过去一年,全球各地事变不单深深影响媒体运作模式,亦显媒体在政商伦三面面临压力。
加沙战争为媒体带来前所未见采访难度。部分媒体报道阿赫利医院爆炸不严谨需道歉,公众担憃质疑。同时,BBC等媒体是否将哈马斯称作恐怖组织争议问题,也成批评焦点。
媒体机构面临财困及需调整,知名传媒如BBC及Vice公布裁员及预算调整。部份知名新闻单位亦宣布新闻部闭门及裁员,如Buzzfeed及Fox News。
除外在报道挑战,媒体内部亦面管理道风险,如BBC主席Richard Sharp辞因未申报贷款,总裁 Tim Davie 保守党往来亦引外界担忧。此外,媒体人在Twitter表态亦引争议,如Gary Lineker斥英内政大臣言论遭指违中立守则,导致主持人相继“罢工”。
BBC主播Maryam Moshiri在新闻报道开场时,于计时结束后向镜头竖起中指,但很快反差地放下手改作正经报道。事后在社交平台致歉指是跟同事开玩笑,没料到会在公众面前播出,致制造误解。
香港传媒议题引热谈
[编辑]黎智英案于12月18日在西九法院开审,吸引香港外媒踊跃报道。当日法院外聚集记者,各传媒早排队“挤位”,贴上公司名及位数等待入庭。
法院今次布政严密,街道布满警车铁马,囚车出入亦刻意低调,影响公众了解事态。以往记者可拍摄囚车,“吸囚车”车上和被告状况,但近年因警方戒备,失去此重要片段。归根结柢,案件重大性令公众关注,但布防严密有损公众知情权亦难免。
山道文化结业送别礼,出版《未完待续—香港2020-2023纪实》。书内收集前《苹果》《立场》《众》记者及摄影记者作品,记录疫情、政治和社会变迁。
入兔年后两宗事件香港传媒引发广泛讨论。2月,一为《东方日报》影片评警队遭警方不满,《东方日报》评惟警队“只爱唱好 实话当偏颇”,双方近月多番交流。让人想起《头条新闻》停播一事。《东网》明言监察政府是职,警方亦回应重视传媒关系,惹起业内热议。
另案涉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初获好评但后被质疑未经同意公开受访内容,片方遂弃参金像奖。另外,瑞士自由摄影记者Marc Progin于2019年报导示威,惟被指意图在公众活动制造混乱,虽两度无罪但未能取回五十万法律费。
8月,香港经济日报旗下免费报章《晴报》,宣布于下月15日出版最后实体版本,其后全面转型成网络媒体。是次结业,将影响20多名负责日常报章运作的同业,面临解雇。近年纸媒市场萎缩,读者习惯改变。研究亦发现近年港人阅读习惯改变,越来越多人会主动逃避新闻。
《Channel C》多媒体制作主任、记协主席陈朗升,在采访期间被警要求出示身份证,虽然陈已遵从,并追问对方身份及截查原因,但最后仍被落案控告“阻差办公”,并被裁定罪成,判监5日。事件引起业界强烈关注。
陈于采访时行使一般市民应有的权利,但法庭视之为罪行。事件反映在香港,传媒一旦遇到警方截查,即使表现合作,配合警方,行使市民查询权利,亦难保自己不会陷入法律困,境亦有遭定罪风险。显示现时法例无法有效保障新闻自由。
港片《白日之下》电影改编2015年剑桥护老虐待事件,由记者协助揭发虐待问题,深入探讨新闻工作重要性。当年报道促进护老机构改善。监制尔冬升亦指出,电影提出社会问题,未必能即时解决,但为观众带来思考就已成功。
日媒报道《南华早报》资深记者陈敏莉(Minnie Chan)北京采访香山论坛后失踪一月。报道指陈敏莉的朋友一个月来都未能联络上她,《南早》回复时只表示她“正在休假”。
记协荣获无国界记者提名第31届新闻自由大奖,成为21个提名机构中唯一香港组织。RSF形容记协在打压下坚持发声。
蔡玉玲上诉聆讯 传媒业面对重重压力
[编辑]前港台编导蔡玉玲今日在世界新闻自由日,于终审法院聆讯车牌查册案的终极上诉。该案自爆光后,香港新闻环境愈趋恶劣。
数年来,多家传媒停运,多名记者被捕入狱,情况严峻。新闻自由日旨在促进相关原则。但香港已有十多名新闻人员面临法律程序,传媒自身亦承受压力。业界虽面对重重挑战,但记者继续坚守岗位。
香港传媒面临严峻挑战 业界重整再出发
[编辑]尽管香港新闻自由前境等困难和忧虑灾害环境严峻,香港记者保持正能量,为业界重整再出发奠下基石。香港新闻自由指数持续下跌,过去两年多家大传媒停运,不少记者被捕,业界人数急剧缩水。记协会员由两年前逾500人,现跌至200名以下。
有线将交回电视牌照,新闻部将面临改变。在逆境中,尚有记者留守岗位外,今年初亦有新传媒成立,包法庭新闻《庭刊》及专题报道平台《集志社》,充实报导范畴。业界团结迎难,希此能鼓励仍留港的同业面对挑战。
《香港01》母公司除牌 晚风难捉
[编辑]南海控股昨日正式除牌,标志着《香港01》遇上水落石出的考验。南海控股早前表示,收到联交所函件通知已取消其上市地位。《香港01》创办人于品海亦遭控股股东建银国际入禀破产。
南海控股一直陷入财政困境,未能按时公布业绩。而于品海作为控股股东,其个人财务状况亦面临重大压力。南海控股除牌意味公司已丧失上市地位,料将影响《香港01》营运。
《香港01》规模不小,员工近百人。南海控股正面临斩钉截铁的时刻,或须考虑调整业务或裁员减少开支。不少同业忧虑《香港01》路在晚风,难捉前程如何。
原创专题再报道
[编辑]逝者
[编辑]- 10月27日:
- 李克强,68岁,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总理。
- 12月10日:
- 高耀洁,95岁,中国防艾第一人, 爱滋病防治活动家,妇科肿瘤专家,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九三学社成员。
- 12月19日:
- 江平,92岁,中国大陆民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有"民法泰斗"之称。
- 12月22日:
- 朱令,50岁,朱令案受害人,1992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
- 坂本龙一,日本作曲家(1952 – 2023)
- 蒋彦永,中国沙士疫情吹哨人(1931 – 2023)
- 高耀洁,河南爱滋病疫情吹哨人(1927 –2023)
- 区少坤,网络红人“广州区伯”,以监督公车私用闻名(1953 – 2023)
- 香港报业团体哀悼前新闻主播刘瑞恩过世https://hongkongfp.com/2024/01/08/hong-kong-press-group-mourns-death-of-former-news-anchor-ryan-lai/
- 坂本龙一,日本作曲家(1952 – 2023)
- 朱令,50岁,朱令案受害人,1992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
2023年,一些著名人物离开人世。
2月19日,杭州市的青年女性郑灵华因在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分享染粉色头发的照片而遭遇网络霸凌,罹患严重抑郁后自杀身亡。事件引起网民热议。
- 8月5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发生坠机事故,造成16人死亡,其中死者包括一名驻军副参谋长、一名副大队长、4名副局级官员、一名保定电视台记者李一凡,副局级官员中1人为保定市应急管理局的一名范姓局长,1人为保定市交通局副局长李建英。解放军陆军第82集团一架直升飞机承载一批保定军政官员巡视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涿州市洪水时发生坠毁。坠毁原因是因雾气太大,驾驶员技术不行,直接撞上高压线。有的人可能是被电死的,有的人可能是飞机坠毁到洪水中而淹死的。军方和当地官方拒绝正面回应。官方均未发布有关此事的任何资讯。
香港名媛蔡天凤(28岁)遭杀害并被肢解
[编辑]香港大埔发生碎尸案,警方拘3男涉谋杀,死者为时装界名媛兼模特儿蔡天凤。2月21日,她在大埔科进路一间学校接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后失踪。
美国亚裔艺术家歌手李玟(48岁)企图自杀
[编辑]香港出生的华裔美籍歌手李玟7月5日逝世,终年48岁。娱乐圈哀悼李玟。她成长过程曾与残脚、乳癌和抑郁症对抗。7月2日李玟企图自杀,三天后于伊丽莎白医院离世。她是美国亚裔艺术家先驱之一,她的歌曲《Do You Want My Love》在美国Billboard舞曲排行榜上排名第四。
李玟,48岁,美籍香港女歌手,曾参加《我是歌手》第四季并获得总冠军,以及曾担任《2022中国好声音》导师。
- 3月11日:
- 蒋彦永,91岁,中国外科医师,被誉为“SARS吹哨人”,第一位在SARS事件中,向国际外界披露中国大陆的严重疫情的医生。同时长期呼吁平反六四事件。
著名音乐家顾嘉辉(92岁)
[编辑]著名音乐家顾嘉辉于加拿大温哥华辞世,终年92岁。
基辛格(100岁)
[编辑]8月,美前国安顾问基辛格辞世,享年100岁。1970年代,基辛格在尼克逊、福特政府担当要职,在国际政治起大影响,促成华盛顿与北京关系正常化,秘密访华促成中美建交,以及与苏联进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控谈判。
这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难民,同时帮助以色列修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与北越确保巴黎和约签署。由于他支持反共产主义专制政权,尤其在拉美遭批评称为战争战犯。
虽获诺贝尔和平奖,惟因当时美秘轰柬埔寨曝光,两名诺贝尔评委因其得奖而辞职。基辛格被誉为中国老友,7月访华获习近平接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我们两国关系对全球和社会进步极为重要。”
体育
[编辑]尽管今年没有奥运或世界杯,但体坛仍为我们带来许多惊艳时刻,如足球、篮球、车坛、网球等领域的佳谋。西班牙女足1-0击败英格蘰夺世足赛冠,但颁奖上西足协主席强吻球员引争议。
杭州亚运会上,香港运动员何诗蓓创亚洲纪录。中国体坛然而亦面临诸多挑战。许多中国足球俱乐部因欠薪问题被取消了职业联赛资格,这使得中超八冠王广州队降级到中甲联赛,迎来了其历史上的低谷。
此外,部份足球高层因贪污问题被检控,亦令中国足坛深思。中国体育部门还出现重大腐败问题。涉案的高官包括体育总局主管冬季运动的倪会忠、奥运备战办公室主任刘爱杰等人。
但是我觉得
(在泰国举行的男足比赛)
侥幸成分大,
因为我现在对我们国家足球队呢…
我不敢肯定他们的水平,
有起伏、有起伏。 — 习近平, 中国最高领导人
习近平:不太肯定中国队水平
[编辑]自上任,习近平多公开表示热爱足球。习近平:“我不行,我手小,抓篮球抓不住,踢足球还行。”
在一段罕见的影片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泰国总理赛塔兴谈起中国足球发展,并对中国足球队表示信心不足。
对于中国男足16日在世界杯足球资格赛以2:1踢赢泰国队,习近平直指“侥幸成分大”。中国队于今届世界杯外围赛次圈C组的第一场击败泰国。
展望goodnews
[编辑]国际+大中华花繁
国际政客
世界各地正面消息带来盼望
[编辑]在充满挑战的时期,正面消息总能为人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最近一连串励志消息,令世人稍感欢欣与鼓舞。新药Donanemab对脑退化症有显著效果。五月份的报告指出,新药Donanemab对脑退化症有明显减缓作用,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曙光。
新疟疾疫苗获世卫组织批准。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全球第二款疟疾疫苗,其有效率高达75%。此发现对罹患疾病人士将是重大突破,亦代表医学界重大进步。巴基斯坦缆车堕毁事故中8人获救。一架缆车8月缆绳断裂,令8人被困山谷16小时,其中有4名返学途中的小童。最后全部获救。
纵然如此,人类对探索未知的渴望未有断绝。印度成为首个在月球南极着陆飞船的国家,中国亦公布载人登月计划。中国首艘大型邮轮Aida Modu将于明年开始商业运营,耗资550亿元兴建5年,上海将作为其母港,其后将航行其他国家。
C919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已于五月及九月开始投入服务。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获国际民航组织认可为全球标准,可以与其他导航系统兼容,为全球民航提供服务。
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达到新高度,对于太空探索来说,2024年是开拓性的一年。创纪录的20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中——11名在国际空间站,三名在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六名在维珍的VSS Unity上。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在最终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10月下旬,神舟十六号载人任务的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太空员景海鹏、朱亚株和桂海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健康着陆。神舟十六号于5月30日发射,是中国天宫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任务。他们在轨道停留了154天,执行了70项实验,进行了太空行走和其他任务。此前,神舟十六号的机组人员与即将接替的神舟十七号太空员进行了交接仪式。
7月,中国载人航天局公布了登月宇航员计划,计划在2030年将太空人降落在月球上。美国宇航局及其合作伙伴完成了历史上最史诗般的太空任务之一,当时来自奥西里斯-雷克斯飞船的糖果形状的太空舱于9月24日返回地球,在美国军方的犹他试验和训练场着陆。其有效载荷几乎是一杯从近地小行星贝努采集的土壤和碎石。这项任务是美国宇航局、洛克希德和亚利桑那大学图森的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奥西里斯-雷克斯飞船于2016年9月8日发射升空,于2018年12月与贝努小行星交会,并在轨道上停留两年,然后使用机械手臂接近并取回了样本。有效载荷中的样本正在分发到世界各地约200个实验室进行研究。
展望语
[编辑]我们亦留意全球AI及中国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香港及台湾。这两场战事或在新一年转新局,然现阶段我们对其将来走向仍感茫然无措。展望未来,我们期待2024年AI带更多惊喜,但亦应深思我们是否准备接受此等转变。节目完毕,多谢收看。维基新闻《新闻专题》明年回归,未来一年重点一起跟进2024新动向,明年再会。维基新闻来年继续探讨2024大事。
作者相信新闻业仍在未完待续,希望同工安安、长做长有,方为最大快乐。
伸延阅读
[编辑]- 2022年新闻大事回顾,维基新闻,2023年1月18日
- 全球踏入2023年:人们远离新冠大流行制肘,维基新闻,2023年1月8日
- 维基新闻2020年原创报道回顾,维基新闻,2020年12月29日
- 维基新闻2020年香港大事回顾,维基新闻,2020年12月31日
- 维基新闻2020年台湾大事回顾,维基新闻,2021年1月23日
- 维基新闻2008年大事回顾,维基新闻,2008年12月31日
- 独家民调:五成人认为维基新闻具有公信力,维基新闻,2020年10月18日
- 中文维基新闻的新闻数量在所有语言中排名第七,维基新闻,2023年1月28日
- 中文维基新闻发出第15,000篇新闻稿,维基新闻,2021年5月6日
消息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