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隧道问题不断 将封闭雪隧或是实施交通管制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06年10月12日讯】

台湾北宜高雪山隧道长12.9公里,是世界第5长、东南亚第1长的隧道。因为所经地段其地质破碎程度相当严重,从1993年开工后,即不断遭遇断层、涌水、钻掘机屡遭掩埋等问题,施工之艰难举世知名。

台湾的国道工程局曾强调对于安全措施方面有非常完善的设备,在这将近十三公里的雪山隧道中,每隔三百五十米设有一个人行联络道路,每隔一千四百米设一个车行联络道路,在两个主隧道间横向联络,做为紧急逃生及车流疏散之用,并设置通风竖井三处。并且还有双坑设计,如果发生灾变,民众可在五分钟内跑至人行联络道通往另一主坑避难。而且就算发生地震时,由于地震时隧道会与山脉一起摆动,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除非位在活动断层带上,才会发生整个隧道被撕裂的情况,而雪山隧道行经区域都没有活动断层,因此可说是相当安全。但是尽管国工局保证再三,然而雪山隧道的问题却层出不穷。

最早雪山隧道通车前三天都大塞车,塞车主要是民众驾驶行为尚未适应,不少车辆在隧道内车速只有20公里,导致车流量壅塞,高速公路警察局后来便开始取缔时速45公里以下的龟速车,有的民众则慢速观看隧道四周,车速只有20至30公里,影响后方行车顺畅。此项规定,造成在雪山隧道不能开太快也不能开太慢的窘境。接着又发生雪山隧道十二天漏水三次的问题,有学者指出雪隧渗水,可能破坏支持压力的拱桥结构,处理不慎将引发土石淘空或倒塌,也有学者认为漏水是隧道结构遭破坏的征兆,可能有结构体错位的问题。后来甚至出现二氧化碳浓度太浓的问题,甚至连国工局之前保证的紧急逃生设计也让人担心。

由于最近漏水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雪山隧道,为了消除民众疑虑,必要的话,有可能封闭雪隧或是实施交通管制,先做小区域管制,再视状况扩大为大区域管制,届时交通部可能提出替代道路方案。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