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互制裁釀風波 六國召見中國大使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1年3月23日讯】

中國人權
系列報導

歐盟以新疆人權受打壓為由,1989年後首次制裁中國,英國、加拿大和美國亦跟隨,但已被美國制裁的中國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未被列入歐盟的制裁名單。有分析指,歐盟是為避免與中國陷入更大的外交僵局。

歐盟星期二宣布制裁四名中國官員,包括新疆公安廳廳長陳明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治委員、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君正,中共新疆政法委員會書記王明山、前書記朱海侖,被制裁的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歐盟表示他們對新疆的維吾爾人遭到大規模拘禁負有責任,他們在歐盟國家的資產會被凍結,四人將被禁止進入歐盟國家。美國去年七月亦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官員,名單包括中共新疆委員會書記陳全國,他今次不在歐盟制裁名單之列。

是次制裁令中國與歐盟的關係旋即惡化。中國外交部在當晚隨之公佈反制裁十名歐洲議員和學者,當中有歐洲議會議員,也有來自荷蘭、比利時和立陶宛的國會議員。他們被禁止進入中國內地和港澳,以及被限制同中國進行往來。

荷蘭之後召見上任不足三個月的中國駐荷蘭大使談踐,成為中國祭出制裁後,第一個召見中國大使的國家。被制裁的荷蘭議員舍爾茨瑪認為,是次制裁顯示北京政府對此感到敏感,呼籲歐洲的議員同行勇敢表態。

法新社報導,比利時及後亦召見中國大使曹忠明,比利時外交大臣早前批評中方進行反制裁。被中方制裁的是比利時聯邦國會議員科格拉蒂,他曾在國會動議定性維吾爾族被鎮壓為「種族滅絕」。

而丹麥《政治報》等則報導,丹麥外交部召見中國大使馮鐵,抗議中方制裁的人士只是批評北京政府。丹麥外相科弗德亦首次公開證實,香港政府就香港立法會前議員許智峯流亡一事,對數名丹麥政治人物展開刑事調查,並尋求哥本哈根政府協助調查。科弗德承認,許智峯事件導致丹中關係緊張,但否認是外交危機。

立陶宛外交部同樣召見中國大使申知非,督促北京政府處理人權問題而非進行反制措施。德國政府召見中國大使吳懇,提到中方的反制裁是不恰當,且令局勢升溫。

至於法國亦有召見中國大使盧沙野,但重點在於盧氏近日屢次出言批評有意訪問臺灣的法國議員,更侮辱法國學者邦達茲為反中的「小流氓」和「癲狗」等。雖然法國外交部在週一召見盧氏,不過他未有即時拜會法國外交部,被批評違反外交禮節。

至於中國政府亦就是次制裁,召見英國駐中國大使吳若蘭,以及歐盟駐中國代表團團長鬱白,向英國和歐盟提出嚴正抗議和強烈譴責。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