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核廢水排放風險低 香港有線新聞下架報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福島核廢水排放之際,中國暫停進口日本水產,港府禁止來自10個都縣的水產進口。香港《有線新聞》報道稱,福島核廢水氚排放量上限比廣東大亞灣和陽江核電站低,經處理和海洋稀釋後風險不大。報道在播出後被下架。

福島核廢水

電視頻道《有線新聞》前日(8月24日)報道稱,福島核廢水中氚的排量低於大亞灣核電站。報道引述一位香港學者的觀點指出,儘管福島核廢水接觸過核反應堆芯並受到污染,含有放射性物質,但根據日本的處理方式以及海洋的無限稀釋作用,風險並不高。

報道引用了日本官方的說法,稱福島核廢水每年的液體氚排放限值為2.2太貝可。而根據中國內地各個核電站的披露,鄰近香港的廣東大亞灣去年排放的冷卻水中的氚約為40.9太貝可;廣東陽江核電前年排放約為112太貝可。

香港媒體《ReNews》向有線新聞詢問了報道被下架的原因,包括是否因為學者觀點與中國官方論調不一致。有線電視公司回應稱,新聞內容的編輯和安排由新聞部門決定,公司不發表評論。

報道還採訪了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的高級講師何觀陞教授,他指出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站使用的冷卻水有所不同,因為福島核廢水與核反應堆核心接觸過並受到污染,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質,除了氚外,還可能含有鍶、銫等放射性元素。

他說,經過日本在排放前進行處理,再加上海洋的無限稀釋作用,核廢水中放射性元素的濃度將大幅降低,風險並不高。報道播出數小時後被下架和刪除。該報道在昨天中午左右播出,並在有線電視等平台上發佈,但到傍晚時已完全下架。

在中國強烈的官方論調、官媒,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強烈反對及質疑下,這股輿情都飄至香港,表達疑慮和輿論。不少在港親政府組織及建制政黨,例如工聯會與民建聯參與亦該行列,示威譴責日本「不負責任的舉動」及「極其可惡的行為」。

這甚至亦形成香港對核廢水問題的主旋律聲音,包括親政府報章及傳媒機構報道在內,這些親政府組織團體強烈譴責日本漠視鄰國的聲音和反對,甚至稱日本與世界為敵、排放核廢水「禍害全球」,指責日本危及全球食品安全。

有示威者在8月24日,於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外舉起描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的標語牌,抗議對待處理過的福島核污水的排放。香港當局已禁止進口日本部份地區海鮮,作為反對日本將福島核電廠處理過的放射性污水排放的姿態。

另一被認為更親政府的的電視頻道《無線新聞》引述香港學者梁美儀教授指出,稀釋不能完全消除放射性物質,數十年長時間運作下仍存在風險。他的職銜是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化學系環境毒理及化學講座教授。

他舉例說明,如果一個玻璃瓶裏有100毫升水,我往裏放入10顆豌豆,濃度就相對較高。然後再加入900毫升水進行稀釋,倒出來的仍然是10顆豌豆,實際上並沒有改變,「這是一種微妙的語言技巧」。

報道引述他說,污染物進入海洋後會在海底積聚,也可能被海洋生物攝取,隨着食物鏈傳遞甚至增加。機器數十年可能出現故障或人為錯誤,也可能停電等,導致處理水無法達標。

自三年前實施《香港國安法》以來,香港的政治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特區政府採取行動消除不同政見者。在香港,自原子能機構報告釋出以來,跟從中國政府論調的政客與親政府組織一直在抨擊日本政府。

日本將福島核電廠處理後的核廢水排入大海後,鄰近沿海各地區有不同的反應。台灣和菲律賓則沒有對日本進口海產品施加禁令。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則只稱日本應讓鄰國對核廢水取樣,指福島核電站所屬公司的運營曾多次被發現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不一致。

中國的反應最為強烈,中國海關宣布立即禁止所有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進口,譴責日方的「一意孤行」、要求日方承擔歷史責任。香港和澳門也做出類似反應,禁止福島等十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地區的反應相對平靜。韓國作為地理位置最接近的國家,已實施多年對福島等八個縣的水產品進口禁令,但沒有新增其他限制。

韓國政府表示,對日方計案未發現存在科學或技術問題。然而,在韓國國內仍有示威活動,要求政府加強對進口水產品的監管。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