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通过国会职权改革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5月31日讯】

台湾立法院通过备受争议的国会改革法案,提出方案的在野国民党和民众党形容法案有利监督政府,执政的民进党就形容法案是违宪的扩权。

历经数日立法院大战,人数占优的国民党和民众党于本周二联手通过国会改革法案。刑法藐视国会罪、总统国情报告、强化人事同意权、扩大调查权、增加听证权、藐视国会条文皆三读通过。民进党批评蓝白两党违背程序正义原则与民主立法方式。

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表明会提出释宪,通过门槛为四分之一立委联署,最终将交由宪法法庭释宪。在释宪过程中,法案暂时不生效,如过半数法官裁决违宪,则法律将失效。

法案内容及审理程序存争议

国民党和民众党在竞选阶段就已经提出改革国会的政纲,大选结束后民众党成为关键少数,与另一在野党、拥有最多议席的国民党合计议席过半。

蓝、白两党2月末至3月初推出各自的国会改革草案,之后一并向国会提交。草案要求立法院院长选举改为记名投票,总统需要赴立法院作国情报告并接受“即问即答”的质询;法案又要求立法院调阅档案时不得拒绝、拖延或隐匿,否则可以罚款1万至10万元新台币;国民党提出藐视国会罪,被质询人的答复不得“超过质询范围”,且不得“反质询”,未经同意不得缺席,否则在再次传召仍然违反下,经过国会决议,可被罚款2万至20万元新台币,而政府人员作虚假陈述可被判入狱一年或20万元新台币以下罚金。

民进党在3月末公布绿营的方案,提出把审计长、大法官、考试院院长、考试委员、监察委员等宪制机构人事任命门槛设定在全体委员的一半,其他的法定人事任命门槛为出席立委的一半。而调查权方面则列明出于“法律或其他正当理由”可拒绝,否则需要在五天内提供。

民进党的方案不涉及蓝、白方案中最具争议的藐视国会罪及质询总统。民进党引用宪法,指宪法只列明立法院“得”听取总统的国情报告,要求总统接受质询是违宪,又质疑藐视国会罪扩权。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说:“即便是官员,顶多终极手段就罚钱而已。现在扩及到每一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太荒谬了,这样的扩张解释绝对是违宪。”

涉及多部法律的国会职权改革方案被提交至司法法制委员会,原订在4月3日开始逐条审查,但因为花莲地震救灾延迟到15日。委员会15日开会讨论蓝、白两党的方案,在逐条审查阶段,被提出异议的条文最后都被“保留”,而人数相比蓝、白两党少一人的民进党,不满方案未经过充分讨论,40次动议散会均告失败。

委员会4月18日、22日、25日、5月6日、8日五次开会审查民进党的方案,国民党皆提出散会获得通过,民进党批评蓝、白两党“封杀”民进党的版本。

委员会把法案送往立法院会议时,处于为期一个月的党团协商冷冻期。冷冻期在5月16日届满之后,立法院会议17日审议法案,在持续多日的冲突后,24日完成大部分条款的二读,28日通过二读及三读。

立院外大规模抗议引“十年前的既视感”

立法院内首次激烈冲突在5月17日,场外有数百名民众聚集抗议。

抗议群众指责国民党和民众党在立法院强行表决,违反程序正义,高喊“没有讨论、不是民主”等口号,呼吁立即停止实质审查。抗议恰好在十年前“太阳花学运”所在地举行,现场不少参与者有“既视感”。

37岁的皮皮是“318学运”的参与者之一,她向端传媒形容气氛宛如学运爆发的前夕,直言“今年的情况比当年更荒谬”。另一名23岁的陈小姐虽然十年前还只是国中生,但看到社群媒体上的号召仍然急忙赶到现场,希望能为抗议出一份力。

一名女性示威者感慨:“真的没想到,十年后,我都老大不小了,还要再次站上街头抗争。”

党派攻防战仍未结束

民进党已经预告会提请释宪阻挡法案,但新一轮的党派攻防战在可能出现的释宪前已经展开。

一系列的国会改革法案已在28日通过三读,按照宪法,总统应在十日内,即6月9日前公告,三日后法案正式生效。但行政院可在总统公告前,经总统核准下提请立法院覆议,立法院需要在15日内处理,法案要在过半数、最少57名立委赞成时,才会失效。

目前在野国民党、民众党和两名亲国民党的无党籍议员,合计61票,超过护航法案的门槛,即除非有五名议员倒戈,否则覆议只要进入投票阶段便无法通过,除非覆议无法按时完成,使法案自动作废。

立委可在法案通过后,集齐超过四分一、即最少29票以声请释宪,并同时请求在半年内暂时不实施法律,等待审查庭和宪法法庭的判决。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