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禽流感:来自天空的威胁?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禽流感
禽流感
系列报道

鸡会传播禽流感

维基百科相关条目

【2006年3月24日讯】

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报一名29岁的上海妇女被确证死于禽流感。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这是第105例死于H5N1亚型禽流感感染的患者。1997年以来,H5N1禽流感病毒越来越频繁的走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让人们相信,这是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来自天空的幽灵。人们急于知道,这个幽灵从何而来,如何传播,将会变成什么。但是人们很快发现,对于这个幽灵,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即使是传播途径一项,就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科学家相信,候鸟是传播禽流感的元凶,但是也有科学家指候鸟其实是禽流感的受害者,鸟类贸易才是传播禽流感的关键因素。关于禽流感传播者的争论仍在继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事微生物学研究、人畜防疫的科学家,更多的倾向于指责候鸟,从事鸟类学和生态学研究的专家们则更多地倾向于指证鸟类贸易,而双方不约而同的选择了2005年下半年以来禽流感从中国青海向欧洲蔓延的过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乘着候鸟的翅膀

H5N1亚型禽流感在全球的扩散

候鸟一直都被认为是传播禽流感病毒的元凶,2005年初,在中国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大量死亡,死亡的鸟类被确证感染了H5N1亚型禽流感。6月,对青海湖禽流感展开研究的病毒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青海湖地区是来自东南亚、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许多候鸟的育雏栖息地,这可能成为全球性的威胁。6月8日,中国新疆发生H5N1禽流感,7月23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发生H5N1禽流感,并在疫区附近发现迁徙鸟类的尸体。8月2日,哈萨克斯坦报告在邻近西伯利亚的地区发生H5N1禽流感,附近也发现迁徙鸟类的尸体。9月2日开始在俄罗斯、10月6日在土耳其、10月7日在罗马尼亚又相继发生H5N1的禽疫情。一条依靠候鸟传播禽流感的通道似乎正在浮出水面。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2月公布的一份文件中指出,目前至少有几种迁徙水鸟被认为带有高致病性H5N1型病毒并沿着迁徙通道将疾病传播给沿途的家禽和人类。世卫组织称,2005年发生在中国青海湖斑头雁种群中的禽流感疫情是非常罕见的,这标志着野生鸟类和病毒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此前,人们已经确证很多野生鸟类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健康宿主并且能够传播禽流感,但是由于禽流感造成的野鸟大规模高密度死亡,这还是第一次。对病毒的遗传学研究也显示,2005年后半年出现在中亚欧洲的禽流感病毒,几乎与青海湖死鸟身上提取到的病毒相同。

2004年,在中国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下发的通知中称,已有证据表明,候鸟,特别是迁徙的水禽,往往是禽流感病原传播的真正来源。2003年-2004年间亚洲禽流感大面积、多地区同时暴发,与候鸟的迁徙散毒有密切关系,通知要求加强对候鸟的疫情监测,借此寻找禽流感的疫源。2006年2月,新华社的报道指出,中国黑龙江省将加大监测密度和力度,科学调配力量监控、防范候鸟春季回迁带来禽流感病毒。黑龙江省林业厅官员说,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对病死鸟类的检验中发现了禽流感病毒,这表明候鸟带病毒率较高,鸟类迁徙是传播禽流感的重要媒介。

相比于中国的监测候鸟,俄罗斯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政府的做法则更进了一步,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亚洲部主任保罗博士在2006年3月16日的一场演讲中提到,在俄罗斯远东的一些地方,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政府曾经或者正在鼓励猎人猎杀迁徙的野鸟,并有计划地破坏迁徙鸟类可以落脚的环境,他们期望以此改变鸟类的迁徙路线,保障当地不受禽流感的侵扰。

鸟类贸易扮演的角色

非法鸟类市场上的野鸟

然而,一些科学家却并不认为候鸟在禽流感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鸟类贸易才是禽流感肆虐全球的根本原因。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亚洲部主任柯林·保罗博士(Colin Poole)就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3月12日,保罗在北京动物园举办了题为“H5N1型禽流感和野生鸟类-我们知道什么?”的演讲。在演讲中,他简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禽流感从中国青海湖,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罗马尼亚进入欧洲的途径,与目前已知的鸟类迁徙通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重叠,却与欧亚铁路网非常吻合。保罗还引用了香港渔护署的资料,他指出,2006年以来在香港检出H5N1病毒的鸟类尸体均非候鸟,其中的乌鸦喜鹊鹊鸲都是近人留鸟,八哥、文鸟等则为常见的贸易鸟种。保罗说,从全球的报道来看,被检出携带H5N1病毒的野鸟尸体,无一例外的都是与人类有密切接触的物种,而在那些远离人类活动的物种中,尚没有发现H5N1病毒的记录。由此保罗认为,鸟类贸易才是传播病毒的元凶,候鸟的迁徙并非禽流感传播的主要途径,候鸟还是人类传播禽流感病毒的受害者,是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禽将H5N1病毒传染给了候鸟,而不是相反。

2006年2月28日,国际鸟盟在其网站上发布新闻稿,明确提出候鸟不是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者,世界性的禽畜贸易;野鸟贸易和运输;使用受感染的禽畜粪便作为农业肥料和饲料才是禽流感在全球扩散的主要原因。国际鸟盟指出,如果候鸟是病毒的传播者,禽流感将会沿着迁徙路线连续发生,这与目前跳跃式发生的模式完全不同。国际鸟盟还指出,H5N1禽流感疫情爆发以后,中国曾对超过13,000只野鸟进行H5N1病毒检测,只有6只呈阳性反应;在临近华南的香港则进行过16,000只雀鸟的H5N1检测,未发现感染者;在全球总共检验了100,000只野鸟,也获得相同结果。

涉及鸟类的贸易在全球相当活跃。具国际鸟盟的统计,在刚刚爆发禽流感疫情的埃及,每年有超过1亿8千万鸡只的出口;作为禽流感登陆欧洲跳板的土耳其,每年向东欧提供1亿只可孵化的蛋。2005年曾经爆发禽流感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每年进口鸡只的数量则分别为1200万只和1600万只。相对于登记在册的合法畜禽贸易,走私禽类制品的规模更大,也更难以统计。2005年10月,意大利截获3,000只从中国走私入境的鸡只;2005年英国当局指有数百吨来自中国的走私鸡肉入境;2006年2月巴西里约热内卢海关查扣了21公斤走私鸡舌。禽类制品和活禽的走私绕过了各国海关的进口检疫缓解,成为防控禽流感扩散的巨大漏洞。

广泛进行的笼养鸟贸易,则已经确证是传播禽流感的途径之一,台湾、英国等地的海关都曾经在进口的笼鸟中检获H5N1病毒,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市场,野生鸟类,活禽、禽类制品常常混杂相处,更增加了雀鸟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

禽流感只是众多威胁人类健康的动物疾病中的一种。早在禽流感之前就已经有西尼罗河病毒埃博拉病毒疯牛病SARS等多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侵袭人类。2005年11月主题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北京原则”,在这个原则里,野生动物的健康被成为全球疾病预防检测监控和防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健康、野生动物的健康和景观环境的健康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密,人类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健康和动物的健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缺乏科学和周详的认知,往往会对置身这个世界的任何一方产生难以估计的不良后果。

2006年3月24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和鹿特丹大学的两组科学家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什么H5N1禽流感病毒为什么难以在人间传播。我们对禽流感病毒似乎了解得更多了一点,但是对于H5N1,未知的东西仍然太多:2006年,克罗地亚的数据显示,众多水禽与染病的天鹅在同一片栖息地活动,却未受感染,而澳大利亚一只受到救助的染病天鹅却将病毒传染给了它的“室友”,在中国,数个省份出现了莫名奇妙的人感染禽流感案例——那些区域之前并无家禽感染H5N1的报道。这些矛盾的数据背后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仍不得而知。H5N1病毒从何而来,它如何传播,它将向何处去?这些问题仍有待解答。但是无论候鸟和鸟类贸易在禽流感的扩散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相信只有更好地理解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作用,才能成功地迈向一个更健康的世界。

相关新闻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