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來自天空的威脅?

維基新聞,自由的新聞源
禽流感
禽流感
系列報道

雞會傳播禽流感

維基百科相關條目

【2006年3月24日訊】

3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通報一名29歲的上海婦女被確證死於禽流感。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這是第105例死於H5N1亞型禽流感感染的患者。1997年以來,H5N1禽流感病毒越來越頻繁的走進人們的視野,越來越讓人們相信,這是一個越來越危險的,來自天空的幽靈。人們急於知道,這個幽靈從何而來,如何傳播,將會變成什麼。但是人們很快發現,對於這個幽靈,我們知道的太少太少,即使是傳播途徑一項,就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科學家相信,候鳥是傳播禽流感的元兇,但是也有科學家指候鳥其實是禽流感的受害者,鳥類貿易才是傳播禽流感的關鍵因素。關於禽流感傳播者的爭論仍在繼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事微生物學研究、人畜防疫的科學家,更多的傾向於指責候鳥,從事鳥類學和生態學研究的專家們則更多地傾向於指證鳥類貿易,而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了2005年下半年以來禽流感從中國青海向歐洲蔓延的過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乘着候鳥的翅膀

H5N1亞型禽流感在全球的擴散

候鳥一直都被認為是傳播禽流感病毒的元兇,2005年初,在中國青海湖繁殖的斑頭雁大量死亡,死亡的鳥類被確證感染了H5N1亞型禽流感。6月,對青海湖禽流感展開研究的病毒學家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指出,青海湖地區是來自東南亞、西伯利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許多候鳥的育雛棲息地,這可能成為全球性的威脅。6月8日,中國新疆發生H5N1禽流感,7月23日,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發生H5N1禽流感,並在疫區附近發現遷徙鳥類的屍體。8月2日,哈薩克斯坦報告在鄰近西伯利亞的地區發生H5N1禽流感,附近也發現遷徙鳥類的屍體。9月2日開始在俄羅斯、10月6日在土耳其、10月7日在羅馬尼亞又相繼發生H5N1的禽疫情。一條依靠候鳥傳播禽流感的通道似乎正在浮出水面。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6年2月公佈的一份文件中指出,目前至少有幾種遷徙水鳥被認為帶有高致病性H5N1型病毒並沿着遷徙通道將疾病傳播給沿途的家禽和人類。世衛組織稱,2005年發生在中國青海湖斑頭雁種群中的禽流感疫情是非常罕見的,這標誌着野生鳥類和病毒之間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此前,人們已經確證很多野生鳥類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健康宿主並且能夠傳播禽流感,但是由於禽流感造成的野鳥大規模高密度死亡,這還是第一次。對病毒的遺傳學研究也顯示,2005年後半年出現在中亞歐洲的禽流感病毒,幾乎與青海湖死鳥身上提取到的病毒相同。

2004年,在中國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辦公室下發的通知中稱,已有證據表明,候鳥,特別是遷徙的水禽,往往是禽流感病原傳播的真正來源。2003年-2004年間亞洲禽流感大面積、多地區同時暴發,與候鳥的遷徙散毒有密切關係,通知要求加強對候鳥的疫情監測,藉此尋找禽流感的疫源。2006年2月,新華社的報道指出,中國黑龍江省將加大監測密度和力度,科學調配力量監控、防範候鳥春季回遷帶來禽流感病毒。黑龍江省林業廳官員說,近期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對病死鳥類的檢驗中發現了禽流感病毒,這表明候鳥帶病毒率較高,鳥類遷徙是傳播禽流感的重要媒介。

相比於中國的監測候鳥,俄羅斯和東南亞一些地區政府的做法則更進了一步,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亞洲部主任保羅博士在2006年3月16日的一場演講中提到,在俄羅斯遠東的一些地方,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政府曾經或者正在鼓勵獵人獵殺遷徙的野鳥,並有計劃地破壞遷徙鳥類可以落腳的環境,他們期望以此改變鳥類的遷徙路線,保障當地不受禽流感的侵擾。

鳥類貿易扮演的角色

非法鳥類市場上的野鳥

然而,一些科學家卻並不認為候鳥在禽流感的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鳥類貿易才是禽流感肆虐全球的根本原因。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亞洲部主任柯林·保羅博士(Colin Poole)就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3月12日,保羅在北京動物園舉辦了題為「H5N1型禽流感和野生鳥類-我們知道什麼?」的演講。在演講中,他簡要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禽流感從中國青海湖,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土耳其、羅馬尼亞進入歐洲的途徑,與目前已知的鳥類遷徙通道,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沒有重疊,卻與歐亞鐵路網非常吻合。保羅還引用了香港漁護署的資料,他指出,2006年以來在香港檢出H5N1病毒的鳥類屍體均非候鳥,其中的烏鴉喜鵲鵲鴝都是近人留鳥,八哥、文鳥等則為常見的貿易鳥種。保羅說,從全球的報道來看,被檢出攜帶H5N1病毒的野鳥屍體,無一例外的都是與人類有密切接觸的物種,而在那些遠離人類活動的物種中,尚沒有發現H5N1病毒的記錄。由此保羅認為,鳥類貿易才是傳播病毒的元兇,候鳥的遷徙並非禽流感傳播的主要途徑,候鳥還是人類傳播禽流感病毒的受害者,是人類和人類飼養的家禽將H5N1病毒傳染給了候鳥,而不是相反。

2006年2月28日,國際鳥盟在其網站上發佈新聞稿,明確提出候鳥不是禽流感病毒的傳播者,世界性的禽畜貿易;野鳥貿易和運輸;使用受感染的禽畜糞便作為農業肥料和飼料才是禽流感在全球擴散的主要原因。國際鳥盟指出,如果候鳥是病毒的傳播者,禽流感將會沿着遷徙路線連續發生,這與目前跳躍式發生的模式完全不同。國際鳥盟還指出,H5N1禽流感疫情爆發以後,中國曾對超過13,000隻野鳥進行H5N1病毒檢測,只有6隻呈陽性反應;在臨近華南的香港則進行過16,000隻雀鳥的H5N1檢測,未發現感染者;在全球總共檢驗了100,000隻野鳥,也獲得相同結果。

涉及鳥類的貿易在全球相當活躍。具國際鳥盟的統計,在剛剛爆發禽流感疫情的埃及,每年有超過1億8千萬雞隻的出口;作為禽流感登陸歐洲跳板的土耳其,每年向東歐提供1億隻可孵化的蛋。2005年曾經爆發禽流感的烏克蘭和羅馬尼亞,每年進口雞隻的數量則分別為1200萬隻和1600萬隻。相對於登記在冊的合法畜禽貿易,走私禽類製品的規模更大,也更難以統計。2005年10月,意大利截獲3,000隻從中國走私入境的雞隻;2005年英國當局指有數百噸來自中國的走私雞肉入境;2006年2月巴西里約熱內盧海關查扣了21公斤走私雞舌。禽類製品和活禽的走私繞過了各國海關的進口檢疫緩解,成為防控禽流感擴散的巨大漏洞。

廣泛進行的籠養鳥貿易,則已經確證是傳播禽流感的途徑之一,台灣、英國等地的海關都曾經在進口的籠鳥中檢獲H5N1病毒,在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市場,野生鳥類,活禽、禽類製品常常混雜相處,更增加了雀鳥交叉感染的風險。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健康

禽流感只是眾多威脅人類健康的動物疾病中的一種。早在禽流感之前就已經有西尼羅河病毒伊波拉病毒瘋牛症SARS等多種來自動物的病原侵襲人類。2005年11月主題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健康」的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了「北京原則」,在這個原則里,野生動物的健康被成為全球疾病預防檢測監控和防治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的健康、野生動物的健康和景觀環境的健康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現在在世界範圍內,人類、家禽和野生動物的接觸越來越頻密,人類必須認識到我們的健康和動物的健康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對此缺乏科學和周詳的認知,往往會對置身這個世界的任何一方產生難以估計的不良後果。

2006年3月24日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和鹿特丹大學的兩組科學家發表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解釋了為什麼H5N1禽流感病毒為什麼難以在人間傳播。我們對禽流感病毒似乎了解得更多了一點,但是對於H5N1,未知的東西仍然太多:2006年,克羅地亞的數據顯示,眾多水禽與染病的天鵝在同一片棲息地活動,卻未受感染,而澳大利亞一隻受到救助的染病天鵝卻將病毒傳染給了它的「室友」,在中國,數個省份出現了莫名奇妙的人感染禽流感案例——那些區域之前並無家禽感染H5N1的報道。這些矛盾的數據背後究竟還隱藏着怎樣的秘密,我們仍不得而知。H5N1病毒從何而來,它如何傳播,它將向何處去?這些問題仍有待解答。但是無論候鳥和鳥類貿易在禽流感的擴散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我們相信只有更好地理解健康和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要作用,才能成功地邁向一個更健康的世界。

相關新聞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