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台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概括台湾大选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1月14日讯】

除关注台湾总统选举过程及结果外,港媒报道手法亦备受分析,《港区国安法》下主流传媒大幅减少报道,港府辖下的香港电台更直接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指代“台湾总统选举”,更有传媒用“台湾地区领导人”指代“台湾总统”或“中华民国总统”。

香港

中国全国人大在2020年颁布《港区国安法》后,随后香港主流媒体的报道,偏向不直接称呼“台湾总统”或“中华民国总统”一词,使用更宽泛和模糊的称谓来描述台湾政府首脑,更有传媒用“台湾地区领导人”指代。

在台湾时任总统蔡英文出现在报道中,《无线新闻》会直接不加上任何称呼。《香港电台》在报道台湾大选时使用“台湾地区领导人”一词指代时任总统,而不再使用以往“台湾的总统”、“台湾的XXX总统”这样的界定称谓。

其中,曾经作为香港公共广播机构及政府部门的《香港电台》,在报道方式上近年已完全跟随中国政府的立场。将曾经的“台湾的总统”、“在台北、总统”,一律改为“台湾地区领导人”。

有亲中传媒集团亦有同类处理,《星岛日报》和《巴士的报》也采取了类似的报道方式。部分商业电子传媒则技巧性避谈“领导人”,仅以“台湾大选”、“候选人”报道。

两份报章在报道台湾大选时也采取了类似的说法,均不再直接称“台湾总统”,而是统一使用“台湾地区领导人”一话来修饰台湾民选领导人。

另一被“染红”的电视台《有线新闻》,今次大选未派员赴台湾实地采访,直接使用外电片段作报道。其他媒体亦延迟安排或于在选前夕才行动。

香港主流传统报社亦以相对淡化手法处理,如《文汇报》和《大公报》等等“较权威”亲中媒体,在报道本次大选时也采取相对淡化的手法,几乎没有深入报道选举进程和分析个别候选人。

全球各地数以百计新闻界人士已抵台以近距离报道今次重要选举。然而,本应关注焦点的港媒却显现出逆潮流的淡化处理态度。此举与国际主流媒体迥异。

上届总统大选曾主导港媒采访工作的记者陈先生称,4年前早有月前规划派出团队实地跟进,今年情况大不相同。

他指出,台湾大选对香港新闻界来说是极为一件重要大事,以往采访区三分之一采访人员来自香港,今见港媒减少关注实在可惜。

陈先生分析,港台关系密切,港媒淡化台选或可见中港官方态度日趋一致。《国安法》执行后港媒难免风险考量,故对敏感议题采取迂回报道。事件反映出港台官方传播空间恰逢收紧之时。

港媒管理层因考虑《国安法》下的不明“红线”,在报道台湾总统大选时采取冷处理态度,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评是自我审查和专业失职,因为忽视了市民知情权。

他表示,即使中国官方媒体也有报道,管理层应调整角色平衡知情权与政治风险,不应选择性视而不见重要新闻。

今年记协没有举办台湾总统大选观选团。记协主席陈朗升表示,过去记协筹办观选团需于大选前一年筹备。但今年国安法影响下,环境与以往不同,记协起步较迟。加上陈涉及“阻差办公”案件上诉,自己无法亲自带队出境。

他认为在国安法之下,香港主流传媒都会担心派记者现场采访,或报道台湾大选可能有风险。指主流媒体如今面对《国安法》风险,或减少派员实地采访避险,仅利用外媒资料报道较佳。

今次是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后的首次台湾总统大选。他表示,希望香港主流传媒没有收到任何要求,或者提醒不要派记者采访台湾总统大选。他认为,在《国安法》影响下,如果追求绝对安全,那么唯一方法就是不接触也不报道台湾,乃最保险之道。

记协过去行程包括拜访陆委会及绿营学术机构或者民间组织,如今在国安法下,这类机构拜访存在风险顾虑。陈希港媒能多报道台湾声音。他认为观选团有助交流交流,今次台选结果对两岸及跨太平洋关系重要,但台湾年青人对执政党民进党不满现象值得香港传媒关注。

他认为,观选团能促进两岸三地团体全面交流,有助增进各地民众的了解。尤其今次台选结果对两岸及跨太平洋关系影响重大,经过民进党8年执政,不少台湾年轻人对该党已感不满。

陈朗升指,这些建立在台湾本土的观点和声音,应通过新闻报道让香港读者了解。他表示,很多香港人或以为青年一代普遍支持民进党,但事实并非如此。

台湾年轻族群真实态度的转变,正值香港人重视。而观选团过往令香港传媒可以直接采访台湾声音,了解本土角度。陈朗升认为,能让港人从多方面了解台湾,对扩展相互理解格外重要。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