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团队发现蝙蝠减发炎反应机制 致感染病毒不发病
【2020年10月27日讯】
疫情报道
-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武汉疫情:公民记者张展 四年刑满去向未明
- 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万能青年旅店港骚唱悲歌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日本餐厅“禁中国人”告示酿中国网民批评
- 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世卫组织今日宣布 结束COVID-19全球疫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 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台湾将新冠降级第4类传染病 指挥中心解编
-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大阪获日本政府批建赌场
-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中国新口罩指引:交通及聚集场所建议戴 不强制
- 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约翰逊就“派对门”接受质询
最新刊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NAS)的新加坡研究指,蝙蝠有独特方法预防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以保护自己免受COVID-19病毒侵袭。
蝙蝠能感染很多人畜共患病的病毒而不出现病征,包括沙士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等 。然而,蝙蝠免疫系统如何抵御这些病原体的分子,机制仍然未明。有新加坡研究指,蝙蝠有独特方法预防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以保护自己免受COVID-19病毒侵袭。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团队分析了黑狐蝠(Pteropus alecto)、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与小鼠耳蝠(Myotis davidii),并发现当中关键蛋白质在调节免疫力和哺乳动物发炎反应的活动平衡机制;这机制使蝙蝠能够成为很多病毒的宿主,能传播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但不会引起自身免疫激活的有害反应。
团队发现,蝙蝠所用的其中一种机制是降低凋亡蛋白酶-1(caspase-1)水平;凋亡蛋白酶-1 是种触发关键炎症细胞因子蛋白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酵素(enzyme),而酵素是其中一种蛋白质。
另一方面,蝙蝠亦会采用另一种机制,在凋亡蛋白酶-1和IL-1β之间进行微调的平衡,来阻碍IL-1β细胞因子的成熟。
领导研究的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突发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林发指,抑制过度活跃的发炎反应增长人类寿命,并防止与年龄相关的机能衰老。此发现可能为人类传染病治疗策略提供潜在研究方向。
医学院高级副院长帕特里克·凯西(Patrick Casey)指,研究有助学界更了解人畜共患疾病在自然界持续存在的背景,并有可能在疫情爆发时,协助决定采用什么应对方法。
本年7月,有研究亦从蝙蝠基因组发现,蝙蝠已停用至少10个其他哺乳类动物用来引发发炎反应对抗感染的基因。蝙蝠同时具有抗病毒基因的额外副本和修饰(modification),或可解释到蝙蝠对不同病原体的高度抗性。
消息来源
- Alan Chiu,【百毒不侵之谜】新加坡团队发现蝙蝠减发炎反应机制 致感染病毒不发病,立场科学,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