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海域爭議:金門漁船翻覆深層含義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2月19日讯】

距離廈門只10公里的金門,再成兩岸衝突點。一艘載有四人的中國大陸快艇,進入金門海域捕魚,遭台灣海巡驅離時拒檢蛇行,隨後翻覆。四人落海後獲救,但兩人不治身亡。大陸官員將陪遇難者家屬赴金門處理善後並接回生還者。

金門翻覆漁船事件:兩岸海域爭議有何影響?

這艘漁船因疑越界捕魚被台灣海巡驅逐,造成四人落海,兩人死亡。中國大陸當局將於明日派員陪同福建漁船兩名死者家屬赴金門善後,並接回兩名生還漁民船員。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代表中共中央台辦指,泉州紅十字會將助家屬接回倖存者並處理後事,呼籲台方提供便利,妥善安排善後事務,以免影響兩岸民眾情感。

金門地檢署初步調查顯示,大陸漁船在金門海域翻覆導致兩死的事件中,兩名死者外表無致命傷,死因為溺水。海基會已聯繫死者家屬,家屬預計會經小三通赴金門處理後事。

中國海警在廈金海域執法巡查

中央社指,今(19日)晨已有四艘大陸海警船在金門周邊海域巡航;中國海警局同時強化廈門及金門海域定期巡查,以保漁民安全。中共中央台辦譴責台方粗暴執法,認為事件損害兩岸關係,將支援海警常態化巡查保秩序和漁民安全。事件激起大陸民眾不滿,呼籲官方採強硬對策。

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宣布,將強化福建海域執法,常態化巡查廈金海域以保障漁民安全。台灣海洋委員會指出涉事船隻為「三無船舶」,海巡依法執行勤務,而陸委會表示將協助遇難者家屬赴台處理後事。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表示,福建海警局将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在厦金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进一步维护有关海域作业秩序,维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共中央台辦(國台辦)17日晚間發布新聞稿,強調金廈海域傳統漁場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一說。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18日發布新聞稿回應表示,兩岸互不隸屬,依照我兩岸條例規定,大陸船舶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台灣限制及禁止水域。我主管機關為維護漁民權益,依法驅離或扣留越界船舶,以前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將繼續執法,不會因此改變。

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報道引述軍事專家張軍社指出,該海域為中國近海領土,是兩岸漁民共同的傳統漁場,並非台方所稱的禁止或限制水域。他認為,中國海警在本國管轄海域內巡邏執法是主權行為,無悖國際及國內法律。

金門快艇翻覆事故後,中國與台灣雙方均採低調應對。中國海警宣布將常態化巡查廈金海域,而中共中央台辦否認該海域有禁制水域。台灣則強調海巡依法執法,無惡性行為,並將協助遇難者家屬。

BBC引述學者認為,儘管兩岸官方態度克制,金廈海域的執法權與管轄問題反映兩岸關係的敏感性。中共中央台辦朱鳳蓮譴責台灣粗暴驅離導致漁民遇難,要求台方釋放船員並嚴處責任人。

金門翻船事件後,福建海警宣布將於廈金海域常態化巡查。今(19日),6艘大陸執法船在該海域現蹤,且有登檢「初日號」遊艇事件,引起台遊客極度驚恐。福建海警加強巡查,並登檢金門遊艇「初日號」,導致台遊客驚恐。

「初日號」於下午經過大二膽、五通水道附近時,被5名福建海警登船,檢查約半小時。金門海巡獲悉後,即派2艇護航,遊艇後安返金門。遊客遭檢驚慌,擔憂無法返台。

台灣海巡署回應稱,遊艇因避淺灘稍偏向大陸水域,遭中方海警登船檢查約半小時。海巡署表明,一般以廣播驅離非登檢應對,並呼籲和平理性處理,提醒民眾避免靠近對岸水域。

《星島日報》指,福建海警今日20日在該海域進行常態化巡查,期間有6艘中國執法船在廈金水域出現,並強行登檢台灣「初日號」遊艇,引起乘客恐慌。台灣海巡隊獲悉後派船護送,遊艇於下午5時返回金門。

台海巡稱,遊艇偏向大陸水域時遭檢,並呼籲陸方和平理性對待,避免類似事件。台大陳世民副教授認為,中共中央台辦否定台灣水域限制,意在挑戰台海現狀,且海警常態化巡查具挑釁意味。

台灣海巡署稱以往會以廣播驅離中方船隻,未曾登檢,呼籲和平理性處理,並提醒民眾避開靠近大陸水域,以保安全。《星島日報》引述台大政治學者陳世民認為,中方此舉挑戰台灣執法權威,意圖將台海內海化。海巡署敦促中方共維海域安寧。

「金門翻船事件」發生了什麼?

金門翻船事件發生何事?

一艘中國快艇在金門海域越界捕魚,遇台灣執法拒檢蛇行逃窜時翻覆,4人落海,2人死亡。

事發於2月14日,當時台灣海巡署巡邏艇在金門北碇島東方海域發現這艘快艇並進行驅離,快艇翻覆後,海巡隊救起4名落海者,其中2人送醫不治。事件目前正由金門海巡隊調查,並已通報地方檢察機關。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於14日晚證實事件,並譴責台灣執法方式,稱其粗暴是導致悲劇的直因,促台灣預防類似事件再發。但台灣則批評大陸漁船長期侵犯其海域權益。中共中央台辦宣布周二派員陪同福建漁船兩死者家屬前往金門善後,並接回兩名生還船員。台灣海基會將派人協助。

中共中央台辦發言人譴責台方以粗暴危險方式執法,要求杜絕類似事件再發生。海巡署表示依規定輕微違規以驅離為主,扣押調查僅在有確實違法情節時進行。金門區漁會提醒漁民注意安全,當局盼兩岸考量漁民生計,共創和諧發展環境。

兩名大陸船員溺水身亡

金門地檢署及法醫初步審查,認定2月14日於金門海域翻覆的大陸漁船事件中,兩名死亡者係因溺水身亡,死者外表無致命傷害。金門海巡隊於2月16日向地檢署報告此案,並於當晚進行首次遺體檢驗;同日下午,已記錄兩名倖存漁工的陳述,並轉交地檢署進一步偵查。

檢方指出,死者遺體外觀無明顯致命傷勢,初步判斷為溺水死亡。事件詳情仍在釐清中,並將徵詢家屬意見。發後,台灣海基會已向對岸海協會函告事件經過,並尋求協助。目前已聯繫到四名船員家屬,家屬可能透過小三通前往金門處理後事。

地檢署於2月17日透露,週五夜間,檢察官與榮譽法醫生聯合進行遺體檢驗,因尚未獲得死者家屬意見,故未頒發正式死亡證明,視案情發展,未來可能實施第二次檢驗。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於新春團拜活動發表,此類事件難以避免,應依法公正處理。馬英九亦提到,兩岸缺乏對話是主要問題,呼籲兩岸應透過溝通解決利益衝突。

陸委會公布之金門地區限制(禁止)水域圖,事故于东侧禁止水域内发生

2月16日,台灣政治大學國發所兼任教授高永光在聯合報刊文表示,陸委會和行政院對於已經造成對岸兩名漁民死亡,沒有表示對死者及其家屬的慰問,恍如把罹難者已經視為「罪犯」,沒有展現任何「人道」立場關懷,除了「可惡」可以形容外,沒有其他形容詞了。

海巡執法導致意外 台灣強化打擊越界捕魚行動

台灣金門海巡隊在越界捕魚疑慮下,對一艘大陸快艇進行驅離,快艇異常機動致4人落海,經救援2人生還,2人不幸死亡。海巡署表示,行動合法並將強化執法。泉州市台辦已向金門縣政府求證事件,中共中央台辦對此表達嚴正譴責,要求台方釐清真相,協助處理遇難者家屬的善後。

海巡署第12巡防區指出,於春節期間金門海域執行越界防堵任務時,遭遇一艘大陸快艇非法捕魚。在追截過程中,該艇「蛇行拒檢」導致4名中國船員意外落海。金門海巡隊迅速救起4人,但有兩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目前事件已交由金門地檢署進行驗屍及調查,並將通過相關途徑聯繫遇難者家屬。《明報》報道,事故中的4名船員均非福建本地人,而是來自四川與貴州的外省福建勞工。

台灣海巡署宣佈,為有效取締越界大陸漁船,已實施三項加強措施:首先,於越界高發區域,如金門、馬祖、澎湖及北方三島等海域,增加取締力度,部署大型艦船,嚴格查處。

其次,預判並阻止大陸漁船越界,採取超前部署及全時勤務,以防範非法越界;最後,對違規陸船,將結合驅離、扣留、留置、沒收漁獲或設備、處以罰款及沒收船舶等手段,以展現執法威懾力。

海巡署就執法致死事故表明依法行事

面對執法中發生的不幸死亡事件,海巡署重申其行動全程合法。《聯合報》引述相關官員的話報道,海巡在巡查發現越界捕魚行為通常會立即進行驅離,此次事故導致死亡非常異常。

船員落海可能是由於碰撞或為了迴避追捕而進行激烈操控,加上當時惡劣的海象。4名船員同時墮海使得救援變得複雜,而送醫不治的情況與救援時間長短亦有關。

兩岸摩擦與金門敏感地位

金門海域再度成為兩岸緊張的焦點。台灣海巡署人員2月14日,驅逐一艘侵入該海域的大陸快艇。金門島與中國大陸的廈門僅相隔10公里,其地理位置敏感。

這艘快艇載有四人,於當天下午非法捕魚時被台方海巡署查獲,並在逃避檢查過程中翻覆。金門第九海巡隊副隊長陳建文表示,船上人員落水,經救起後兩人不幸身亡。

台灣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發聲明,已將相關人員及船隻帶回調查,並通知金門地檢署依法處置。中共中央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嚴厲指責台方行為,呼籲保障兩岸漁民傳統作業權益及人身安全。

台灣陸委會回應稱,近期大陸漁船屢次侵入禁區,影響當地漁權和居民生活。陸委會強調,海巡人員依法行事,並無不當之處。另外,有金門居民和漁民指出,大陸船只每年都會越界捕撈,且有破壞海洋生態的行為。翻船事件激起大陸網民強烈不滿,部分呼籲官方回應更為強硬。

水域默契線? 兩岸禁限水域線的未來

台灣金門與中國廈門間隔僅五公里,快艇翻覆事件引起關注是否會使金廈海域成為兩岸緊張點。

針對2月14日金門海域一艘大陸漁船翻覆造成兩死事件,中共中央台辦反駁不存在禁止或限制水域,強調廈金海域為傳統漁場。發言人朱鳳蓮指出,該事件引發大陸社會極大不滿,嚴重損害兩岸同胞情感。

她強調,兩岸屬於同一中國,台灣為國土不可分割之部分,兩岸漁民應享有共同作業權利。她要求台方立即釋放人船,做好後續處理,查清真相,嚴處責任人,並為死者家屬及兩岸人民負責。大陸將保留進一步措施之權利,相關後果由台方負責。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宣稱,大陸漁民自古在廈金海域作業,根本不存在所謂「禁限水域」。又稱台方粗暴驅離大陸漁船導致兩死,要求台方盡快放人放船,查明真相並嚴肅處理責任人,否則大陸將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台灣陸委會回應稱,海巡單位依法行事,過程無不當之處,並呼籲對岸應管控民眾進入禁限水域從事捕漁行為。台方則重申台海巡依法執法,要求大陸約束民眾不要進入禁限水域。事件凸顯兩岸在相關海域的法律定義上存在分歧。

台灣方面認為大陸漁船未經允許進入特定海域,而北京則未公開承認台灣海域的劃分。台灣軍事戰略專家揭仲指出,北京可能藉此事件進一步主張在台海和外島附近海域的執法權,挑戰台灣在台海的管轄權。

針對金門海域大陸漁船翻覆事件,台灣方面認為該漁船未經許可進入禁止水域,並在追捕過程中發生意外。若北京未來派船進入台灣水域執法,雙方一旦擦槍走火,恐提升緊張。事件凸顯兩岸在海域管轄權上的分歧。

台灣根據兩岸關係條例,將金門等外島附近24海里內設為限制水域,12海里外為禁止水域,但北京未正式認可這一劃分。軍事戰略學者揭仲指出,北京可能利用此事件進一步在台海及外島附近海域主張執法權,挑戰台灣的海域管轄權。

揭仲提到,北京在台海的法律戰主張,台灣海域為中國的內水、領海至專屬經濟區,並進行常態性海上巡航。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北京以軍演實際否定台海中線默契。他擔憂此次事件或成北京進一步壓縮台灣海域管轄權的藉口。

專家認為,目前漁船翻覆事件應局限於兩岸執法階層,不至於升級為軍事對抗。然而,揭仲警告,在大陸對台施壓中若發生意外,可能導致軍事介入,快速升級台海局勢緊張。

未來,北京可能會派遣執法船隨漁船進入台灣禁限制水域,進行巡邏和檢查,並對台灣執法船只進行口頭驅離。另外,大陸當局可能要求台灣釋放扣留船員,若遭拒絕,則可能透過海上民兵和漁船施壓台灣,包括進行聯合執法或搜救演習,提升兩岸緊張局勢。

台灣認為大陸漁船進入禁止水域且拒檢才翻覆。但台灣對水域的劃分只是默契,北京從未公開承認。專家擔憂北京可能利用這起事件,進一步在台海甚至外島水域建立事實管轄權,支持其台海法律戰。

中國大陸漁船翻覆事件升溫兩岸關係,專家擔憂可能破壞金門與廈門之間的水域默契線。《聯合報》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擔憂,此事可能預示大陸將不再承認金門與廈門間的水域默契。金門縣府官員也已提醒當地漁民謹慎作業,避免衝突。

事件在大陸網上廣為傳播,輿論要求強硬反擊。據報金廈之間存在默契限制水域線,但恐因此事被打破。分析指出事件存在灰色地帶衝突風險,台方後續處理方式會影響大陸在金廈水域的作為,避免擦槍走火,此事件可能破壞金門與廈門間的水域默契。

《聯合報》報道,金門與廈門間存在着一條未明確界定的「禁限水域線」,類似於台海中線,兩岸均默契遵守,不輕易逾越。但近期漁船翻覆事件後,大陸是否會突破此默契,金門縣政府正密切關注。學者指出,台灣對事件的處理將影響大陸對金廈水域行動的態度。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中共中央台辦對台強烈譴責的背後,是因為台灣突然要求停止招募赴大陸旅遊團。自2020年疫情爆發後,台灣禁止旅行社組團赴陸,直至去年11月宣佈今年3月起解禁。突變的政策背後;是因大陸未就旅遊團來台安排而且單方面調整M503等航線,影響飛航安全。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由於目前兩岸缺乏互信,過去可透過溝通化解的問題如今無從談起。面對網民的熱烈討論,大陸官方需展現立場。《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微博表示,在當前特殊時刻,必須堅決支持中共政府的理性交涉,捍衛台海正義與公道,相信政府會保護大陸漁民安全。

台灣於1月13日舉行總統大選,現任副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當選新任總統。他在勝選記者會上承諾將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為要務。針對金門翻船事件,外界關注這位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新任總統賴清德將如何應對,是否會遵守其和平承諾。

台灣海巡署表示,該船非法進入禁止水域並拒絕檢查。中共中央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隨後強烈譴責台灣對大陸漁船的查扣行為,要求台灣尊重兩岸漁民在傳統漁區作業的歷史事實。

台灣海巡署和陸委會表示,已就事件與大陸方面保持溝通,並將及時分享調查結果。大陸強烈譴責台方粗暴對待大陸漁民。台方則指該艇進入禁限水域。事件在大陸網上廣傳,輿論要求強硬報復。

據報道,金廈之間存在默契禁限水域線,擔憂此事會打破默契。分析認為存有灰色地帶衝突風險。台方應公佈執法影片說明,妥善處理後續,避免擦槍走火。事件凸顯兩岸互不信任,需化解誤解,重建基本互信,妥善管控分歧。

相關學者指出,大陸對於「台海傳統漁區作業的歷史事實」的提及,顯示其不接受台灣劃定的禁、限制水域。台灣應公佈相關執法影像以釐清事實,並警惕事件背後可能的灰色地帶衝突隱憂。

台灣海巡署表示涉案船只進入禁止水域內1.6公里後拒檢才翻覆,強調將加強取締無證船隻。但台灣政府大陸委員會批評大陸漁船長期侵入台灣水域。金門方面憂心大陸或不再承認金廈之間的限制水域。

分析認為台方後續處理方式會影響大陸反應,若大陸有保護漁船行動,恐演變官方對官方衝突。建議台方公佈執法影片說明,妥善處理後續,避免擦槍走火。事件凸顯兩岸在海域管轄上觀點歧異,需要透過談判打開僵局。

台灣海巡署於週四表示,對於漁船翻覆事件深表遺憾,並說明當時該船闖入禁航區0.86海里(約1.6公里)範圍內,且拒絕檢查後意外翻覆。海巡署強調,該船無船名、船舶證書及船籍港登記,是兩岸共同關注並將加強取締的對象。

陸委會同日發佈新聞稿,指出近期多艘大陸漁船不斷進入台灣限制或禁止水域,干擾台灣漁民與沿岸居民權益,呼籲大陸有關單位應予以管控。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已就事件向大陸方面進行通報,並將分享調查結果。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分析指出,大陸提及「在台海傳統漁區作業的歷史事實」,顯示其不認同台灣設定的水域限制。他認為,台灣處理倖存者、船只及罹難者遺體的方式,將影響大陸的反應,後續可能引發兩岸官方衝突。

因此,他建議台灣應該公開執法影像,以澄清情況,並需留意潛在的灰色地帶衝突風險。此事件引起大陸網民熱議,於2月15日成為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超過1.2億次,網民對大陸官方回應表示不滿。

BBC報道引述淡江大學黃介正教授認為,事故後兩岸均表現出克制,台灣重視人道援助,中國要求調查,未否認台灣執法。莊嘉穎認為,中國意圖逼近台海域,削弱台灣管轄力,反映兩岸關係微妙變化,中方不承認台灣管轄權可能加大漁民風險。

BBC引述新加坡國大莊嘉穎副教授指,北京此次反應較低調,可能保留行動彈性。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的宋文笛表示,中方反應顯得延遲,可能是因農曆新年假期影響。黃介正認為,中國宣布常態化巡查非升級局勢,雙方過去也有聯合演習。

陸委會於2月18日表明,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條例》,兩岸不屬於對方領土範圍,我方政府處理兩岸事務立場始終如一。《兩岸條例》規定,未經允許,大陸船隻不得進入台灣限制或禁止水域。

陸委會指,為保護漁民權益,我方會依法驅離或扣留越界船隻,過去是、現在也是,未來將持續執法。金門地區限制、禁止水域自1992年10月7日設立,兩岸執法機構依此辦理水域執法及海上救援合作。

陸委會指,面對一再的「三無」船隻侵擾與違法人員危險行為,不慎發生意外,但我方執法行為從未“粗暴驅離”或忽視大陸漁民安全。對於中共中央台辦的無端指控及忽視雙方調查和處理努力,陸委會表示遺憾。

陸委會指,目前,相關肇因正在由檢方依法、公正、公開調查中,結果將迅速公布。政府已委託海基會協助處理罹難者家屬的善後事宜,期望雙方合作以釐清事實真相,促進兩岸和諧。

台海漁權衝突引發兩岸緊張局勢?

台灣海巡隊近期執法驅離侵犯海域大陸漁船,導致兩名大陸漁民不幸身亡。此事件在兩岸引發廣泛的關注和強烈情緒。

金門地區的漁民表達對海巡隊執法行動的支持,認為這是維護他們生計和海權的必要措施。當地漁民表示,大陸漁船非法越界捕魚已經嚴重影響他們的漁業生產,對此次執法行動感到遺憾但理解的態度。

在大陸,此事件引起網民的強烈反響,社交平台上出現對台灣方面的譴責聲音。有網民呼籲大陸政府採取更強硬的行動,甚至有「血債血還」等激烈言論出現。然而,官方媒體後來撤下相關熱搜,禁止評論,這被外界解讀為官方試圖降低事件的熱度。

針對此事,台灣的政治人物也發表看法。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呼籲兩岸回到溝通的共同基礎,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同時,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表示,保護漁權是政府的職責,但在驅離過程中應保持克制,並強調兩岸應坐下來對話,共同制定管理規則。

禁團令、大陸漁船翻覆兩事件,給兩岸關係帶來雙重衝擊。專家分析,翻船事件北京或藉以進一步在台海水域蠶食台灣管轄權,雖暫不會升級至軍事層面,但若雙方擦槍走火,不排除擴大風險。禁團令看似懲罰台灣旅遊業者,也缺乏善意。

在農曆新年期間,這兩大事件對已然冰封八年的兩岸關係造成沉重一擊。2月14日,情人節當天,一艘載有四名漁民的大陸快艇在金門海域被台灣海巡署追捕並翻船,造成兩人死亡。此前七天,台灣交通部觀光署突然宣佈停止招收赴陸旅行團,違背早前選舉承諾。

對于禁團令,台灣方面提出的理由是大陸尚未就旅客來台安排作出回應,並單方面更改航線運作方式,影響飛航安全。台灣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若大陸未來開放團客赴台且取消M503航線偏置等行動,可能會重新考慮開放赴陸旅行團。

有評論認為這是對旅遊業者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的政治報復。面對金門海域大陸漁船翻覆事件及無預警宣佈的赴陸旅遊禁團令,兩岸關係如何解凍?

關於台灣突然宣佈禁止旅遊團赴大陸,當局表示,由於大陸尚未就陸客來台安排作出回應,且單方面變更M503航線運作,影響飛航安全。交通部長王國材進一步表示,若大陸開放團客來台並取消對M503航線的偏移及壓縮台灣的防空預警時間等行動,台灣將重審開放赴陸旅遊團的政策。

這項突然政策讓台灣旅遊業者感到震驚,影響其過年期間的安排,這似乎是一種敵對情緒的累積。該政策對大陸旅遊業的衝擊有限,卻明顯對台灣旅遊業者及計劃赴大陸旅遊的民眾造成負面影響。

聯合早報評論者提到,去年10月底旅遊業支持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迫使蔡政府承諾於今年3月開放招攬赴陸旅行團。目前政策的轉變,被視為對旅遊業者的「秋後算賬」。

聯合早報專家認為翻船事件目前應可控制在兩岸執法層面,但若擦槍走火,不排除升級成軍事對立。禁團令台方理由不充分,似在懲罰台灣業者。兩事件均缺乏善意,雙方宜設法重建對話基礎,以理性溝通化解分歧,維持兩岸關係穩定。

台海越界捕魚事件及執法統計

金門海域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常見大陸船隻越界行為。1992年,金馬地區解除戒嚴,兩岸局勢和緩,但金門水域仍頻發走私、偷渡等事件。隨大陸經濟起飛,此類事件有所減少,但違規捕魚、抽沙與觀光活動增多。

當地海巡署第九海巡隊負責監管。大陸渔民對捕魚海域認識有異,視部分金門附近海域為傳統渔場,對抗執法時顯得強硬。2013年,金門海巡提到大陸觀光船存在安全隱患,執法時須謹慎以防意外,呼籲大陸加強管制,確保海上安全。

根據台灣海洋委員會提供的數據,去年一至九月間,台灣共驅逐652艘中國大陸漁船,扣押20艘並處以新台幣1375萬元(約330萬港元)的罰款。在此期間,台灣亦查獲71名非法偷渡者,包括54名越南籍人士,並驅逐7艘非法越界的漁船。

台灣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於立法院報告中提出,為保障漁民海上安全與權益,去年前九月派出194航次、5397人次執行專屬經濟區巡護任務。此外,台灣亦部署巡防船執行東沙、南沙海域的巡護工作,以維護南海的主權與漁權。

管碧玲指大陸漁船常非法越界捕魚,對此台灣已對違法漁船處以相應罰款。她強調,為打擊非法盜砂,已加強海域監控措施,如雷達監控及巡邏,並有計劃性的專案取締行動,成功驅逐越界船隻並移交司法單位。

海委會副主委兼海巡署長周美伍則表示,越界抽砂漁船減少,與當局的嚴格執法及加重刑罰不無關係。未來,台灣計畫運用科技加強執法效能。

金門的兩岸角色與挑戰

金門的兩岸角色與挑戰

中國大陸漁船翻覆事件觸動金門與廈門水域間的風波。2001年開始的「小三通」,使金門與廈門、馬祖與馬尾之間實現直接通航、通商和通郵。2019年大陸停止陸客赴台自由行,小三通仍持續運作。

金門因地理毗鄰大陸,在兩岸關係中具特殊性,歷史上與對岸關係錯綜,曾爆發金門戰役。雖然後來開通小三通,但近年疫情期間一度中斷,對依賴大陸觀光的金門經濟造成打擊。金門既是兩岸交流的窗口,也反映了兩岸關係的複雜性。

金門因地處近大陸廈門,遠離台灣本島,在兩岸扮特殊角色。國民黨1949年退守台灣後,島嶼與對岸關係緊張,以1958年八二三砲戰為標誌。至1979年中美建交,砲戰才告一段落,象徵兩岸對峙新篇章。

據金門縣政府數據,自2010年起小三通累計逾2000萬人次通關。2020年疫情導致旅客銳減,小三通於2月一時中斷,至翌年2月才開始陸續恢復。金門當地以酒品貿易為主的企業,如遠東酒廠,受到小三通暫停和大陸遊客減少影響,觀光業遭受重創。

因金門機場未經營國際航線,國際旅客寥寥,業者只得依賴台灣內部旅客維持運營。儘管部分居民歡迎兩岸合作,但也有金門民眾尤其年輕一代,希望維護金門文化認同,不過度依賴大陸經濟。兩岸在金門合作之餘,亦需平衡不同訴求,由民間交流起步,逐步建立互信,以免引發對立。

每年大陸向金門供水供電,並提出多項政策促進兩岸融合,包括支持廈金、馬祖兩市同城化發展。一方面有利經濟發展,但也加深金門依賴性和同化疑慮。台灣遊客在數量與消費力上無法與大陸遊客相比,金門觀光業難以僅憑內部旅遊維持。

自2018年8月起,大陸向金門供水,至2023年8月累計達到2883萬噸,日均由0.97萬噸升至2萬噸,供水量占金門日常用水逾七成。經濟上,大陸提出21項措施支持福建與台灣的融合發展,如打造廈門與金門的「同城生活圈」,並賦予金門居民在廈門的同等待遇。

廈門對金門可見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牌顯示融合態度。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詹晨輝透露,已着手建設連接金門的跨海大橋,有金門居民認為此舉有助於經濟發展,是台北與北京合作的象徵。

然而,也有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擔憂過度投資與政治自由受損,並主張推廣金門文化及降低對大陸的依賴。金門與大陸雖有融合發展,但近年偶爾傳出摩擦事件。如金門守軍去年8月30日首次實彈驅逐逼近的大陸無人機。

此前大陸無人機多次飛近金門軍事設施拍攝,台軍以丟石頭或揮棍驅趕。同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大陸軍演隨即執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鎖島」。金門敏感地位風險依舊,需防止分歧惡化。

金門的兩岸角色與挑戰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批評台灣民進黨政府,指其強力取締大陸漁船,並以粗暴手段對待大陸漁民,認為這是導致悲劇的主因。

她強調,大陸長期以「兩岸一家親」精神,為兩岸漁民提供必要協助,包括台灣漁民的避風、補給及救援等服務,並要求台灣尊重兩岸漁區歷史,保障大陸漁民安全,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2015年1月,中國在台灣海峽中線西側設M503民航航線,致台灣反對,認為此舉迫近中線及敏感區,危及空防。中國反駁稱航線合法,並獲國際認可。雙方後達協議,調整航線西移7海里。

2018年1月,中國宣佈M503北上航線及連接航線啟用,台灣指控違約,取消春節加班機以抗議。今年1月,中國取消M503南下航線的西偏,並開通W122及W123航線,稱將提升運量與安全。台灣外交部對此未經協商的做法提出抗議,認為此舉將危害飛航安全、地區穩定及兩岸互信。

M503航線爭議,中國於上月底片面取消南下航道偏移措施,主張該航線屬於上海飛航情報區範圍內,不需與台灣協商,引發台灣強烈抗議,憂慮對空防安全造成影響。

M503包含南北向航道;國際規範指出,遇險民航機應向右偏航。因此,M503南行航道向西偏向中國,北行則東偏進入台北飛航情報區,北行路線對台灣安全更具敏感性。

中國對M503航線調整的舉動,凸顯邊界衝突在三維空間的複雜性,其近期南下航線的調整可能預示著更關鍵的北上航道變動,這可能觸發與台灣的對峙。

M503爭議不僅是兩岸之間的問題,也反映北京的戰略「立體主權」手法。中國試圖透過這樣立體基建項目,向外擴張勢力,以M503航線鞏固領土主張、開發未使用空域及收取飛越費。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