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揭解中國相親分析師背後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5月26日讯】

自封「相親分析師」的中國網紅近期藉拆解相親條件爆紅,反映城市大齡青年對婚戀議題的焦慮與渴望,本文揭示箇中原因。

隨大齡單身人數攀升,相親話題持續發酵。

多位博主在短影音平台上自封「相親分析師」,站在黑板前逐條解構相親對象的條件,點出隱藏「雷區」。諸如身高176公分的男士實際可能只有172公分、提及身高卻隻字不提體重可能暗示體態肥胖、存款數目若為「左右」則應取較低值。

有分析師直言,家境優渥的男生鮮少被培養出照顧他人、下廚的特質,「合理推測他是暴發戶,家中四套房可能源於拆遷」。也有分析師將某位24歲在校工作、父母皆為教師、自述不善言辭的男士,懷疑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這些博主奉行「要關注沒說的,而非說了什麼」的分析法則。這類影片以戲劇化的解讀吸引眾多關注,有博主粉絲量在短短3天內暴增30萬。

《明報》採訪北京王小姐,她有著豐富相親經歷,認為分析師的分析大抵切中要害,因媒人常美化相親對象條件,尤其身高。她理解影片爆紅原因,但視之為娛樂消遣,因內容難免摻有博主為吸引眼球而杜撰的劇本,以及想一夜成名的怪咖。

根據業內消息,在情感主播圈中,無論是觀眾來稿作案例解析,抑或直播互動,均普遍使用劇本。由於監管日趨嚴格,部分主播為規避風險,在使用劇本時會標明「節目效果」。情感博主主要透過接廣告、直播帶貨、影片打賞和情感諮詢盈利,一位竄紅博主報價「抖音連線10元10分鐘」。

「相親分析師」崛起,仍迎合部分青年需求。一位女大學生向《明報》坦言,姑姑所描述的荒謬相親經歷,令她產生了「下一個就輪到我」的危機感,而分析師的影片則為她提前「備課」,舒緩內心焦慮。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湯路瀚指出,年輕人追捧「相親分析師」,就如同幾年前《非誠勿擾》走紅時一樣,多半懷著「吃瓜圍觀」的心態,但也有人希望從中汲取經驗,學習如何經營感情。

近年來,從線上到線下,從直播間相親到「相親劇本殺」,乃至今年三月北京、烏魯木齊、延安等地民眾呼籲在公園設置「相親角」,青年的婚戀話題持續引發關注。《明報》指,「相親分析師」這股風潮興起,反映都市大齡青年在婚戀議題上的焦慮與渴望。

面對逐年上升的適婚男女比例失衡,以及社會對單身群體的傳統眼光,青年對美滿姻緣的嚮往日益增加,令相親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現象。

全部幣值為人民幣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