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揭解中国相亲分析师背后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5月26日讯】

自封“相亲分析师”的中国网红近期藉拆解相亲条件爆红,反映城市大龄青年对婚恋议题的焦虑与渴望,本文揭示箇中原因。

随大龄单身人数攀升,相亲话题持续发酵。

多位博主在短影音平台上自封“相亲分析师”,站在黑板前逐条解构相亲对象的条件,点出隐藏“雷区”。诸如身高176厘米的男士实际可能只有172厘米、提及身高却只字不提体重可能暗示体态肥胖、存款数目若为“左右”则应取较低值。

有分析师直言,家境优渥的男生鲜少被培养出照顾他人、下厨的特质,“合理推测他是暴发户,家中四套房可能源于拆迁”。也有分析师将某位24岁在校工作、父母皆为教师、自述不善言辞的男士,怀疑是亚斯伯格症患者。

这些博主奉行“要关注没说的,而非说了什么”的分析法则。这类影片以戏剧化的解读吸引众多关注,有博主粉丝量在短短3天内暴增30万。

《明报》采访北京王小姐,她有着丰富相亲经历,认为分析师的分析大抵切中要害,因媒人常美化相亲对象条件,尤其身高。她理解影片爆红原因,但视之为娱乐消遣,因内容难免掺有博主为吸引眼球而杜撰的剧本,以及想一夜成名的怪咖。

根据业内消息,在情感主播圈中,无论是观众来稿作案例解析,抑或直播互动,均普遍使用剧本。由于监管日趋严格,部分主播为规避风险,在使用剧本时会标明“节目效果”。情感博主主要透过接广告、直播带货、影片打赏和情感咨询盈利,一位窜红博主报价“抖音连线10元10分钟”。

“相亲分析师”崛起,仍迎合部分青年需求。一位女大学生向《明报》坦言,姑姑所描述的荒谬相亲经历,令她产生了“下一个就轮到我”的危机感,而分析师的影片则为她提前“备课”,舒缓内心焦虑。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汤路瀚指出,年轻人追捧“相亲分析师”,就如同几年前《非诚勿扰》走红时一样,多半怀着“吃瓜围观”的心态,但也有人希望从中汲取经验,学习如何经营感情。

近年来,从线上到线下,从直播间相亲到“相亲剧本杀”,乃至今年三月北京、乌鲁木齐、延安等地民众呼吁在公园设置“相亲角”,青年的婚恋话题持续引发关注。《明报》指,“相亲分析师”这股风潮兴起,反映都市大龄青年在婚恋议题上的焦虑与渴望。

面对逐年上升的适婚男女比例失衡,以及社会对单身群体的传统眼光,青年对美满姻缘的向往日益增加,令相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全部币值为人民币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