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咨询期成禁忌 港人回避街访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3月6日讯】

基本法》第23条一个月立法咨询上周三结束,市民在《国安法》下鲜表反对。官方称收1.3万意见书,98.64%赞成。前民主党主席刘慧卿指出,今次咨询与2003年“完全不同,是两个世界。”

2003年反对23条立法的七一游行

忆廿年前推廿三条 香港行会召集人叶刘指美斯等故致今次反应平淡

香港相隔二十一年重推廿三条立法,今次相信势在必得。

叶刘淑仪2003年出任保安局局长,主责立法,立法失败后辞职,现时为立法会议员及行政会议召集人。她指当年咨询做得太多,引起不少负面报导。而今次较短的一个月咨询期间,有美斯风波及垃圾征费等因素,令市面反应平淡。

至于当时为立法会议员的民主派刘慧卿认为,今次立法的讨论及咨询远不及上次,又指政府“声大(声势浩大)”,其他人不能发表意见,质疑中国政府的香港政策毋须如此重手。

访问中不少市民避谈立法,亦有之形容社会如弥漫白色恐怖般。叶刘淑仪指要再调查,但认为传媒讨论并无受限。

港府就《基本法》第23条立法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已于上周三(28日)结束。受《国安法》阴影下影响,市民少有反对声音。政府透露,接获逾1.3万份意见,98.64%赞成立法。

在BBC上周五(1日)报道“《基本法》第23条:立法讨论,香港公众禁忌?”中,街访市民对立法意见时,多数避谈或拒答。前民主党主席刘慧卿评论,当前第23条咨询与2003年大规模反对游行时有天渊之别。

市民表述:“谈论此事恐违《国安法》”、“我不太了解这个问题”、“抱歉,我要继续工作”、“我对此未有深入了解”、“没有特别反对,应接受现实”。

亦有市民明言支持立法,认为此举利于社会稳定,主张严格执行无妨,并指出反对自家国家是不当的:“你反自己中国就唔啱(不对)”。

部分市民坦言反对第23条立法,认为政府未详解条文,忧虑言论自由,因说话就被捕。亦有市民称《国安法》后避谈23条,忧“白色恐怖”,怕言触权。

然而,亦有市民直言不支持23条立法,认为政府总举外国例子,却未详细解释条例内容,“外国不会因你几句说话而拘捕你。”

有市民坦言:“《国安法》实施后,大家不敢再提23条,仿佛弥漫‘白色恐怖’,不知哪句说话会触怒政权,故大家索性缄默。”

当年主导咨询的叶刘淑仪和表达反对的刘慧卿,接受BBC中文访问,回顾两次立法过程,反映突显香港社会氛围的巨变。

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回顾2003年反对23条立法大游行时指,今次咨询与当年迥异,当时社会更开放,没有压制讨论,与当年相比,这次23条咨询期“完全不同,简直是两个世界。”

刘慧卿指当时社会氛围非常宽松,政府允许游行示威和各种论坛讨论,过程中气氛不断升温,并无不让讨论或“一下子就完成”的情况。

时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承认当年推动仓促,面对抗议欠审慎。她认为今次咨询期虽短,但社会反应冷淡,民众关注民生议题,或因认为立法无可避免及意识到国安风险。

她认为当年推动23条立法时做得过多,咨询管理欠佳。她坦言,明知有人蓄意侮辱或包围,“当时我不够机警,仍然照样前往”,导致大量负面报道。

叶刘淑仪承认,这次咨询期较短,但社会反应平静,市民最关心的似乎是垃圾收费、美斯事件,甚至政府是否每月放烟花等议题。

她相信一般市民不关心23条,是因为知道立法势在必行,且经历2019年社会骚乱后,市民意识到确实存在危害国安的行为。

中国国安部4日在微信发文指,23条立法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必答题。文章指出,长期盘踞的反中乱港势力恶劣本性难移,仍有蛀虫伺机作乱,因此要果断完成23条立法,斩断乱源。

2021年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

23条立法咨询08年对比 香港社会气氛天差地别

香港政府于2024年初就《基本法》第23条立法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咨询,这是继2020年北京在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后,第二部聚焦国家安全的法例。新法例计划引入更严厉的罪行定义,包括“叛国”、“境外干预”和“窃取国家机密”等。

21年前的2003年,港府曾尝试推动“23条”立法,引发数十万人上街抗议,是香港回归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在亲北京议员倒戈下,政府最终搁置立法,时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辞职。

时隔21年,BBC中文在香港街头随机访问市民,发现不少人对该话题避而不谈。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