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3條諮詢期成禁忌 港人迴避街訪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3月6日讯】

基本法》第23條一個月立法諮詢上週三結束,市民在《國安法》下鮮表反對。官方稱收1.3萬意見書,98.64%贊成。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指出,今次諮詢與2003年「完全不同,是兩個世界。」

2003年反對23條立法的七一遊行

憶廿年前推廿三條 香港行會召集人葉劉指美斯等故致今次反應平淡

香港相隔二十一年重推廿三條立法,今次相信勢在必得。

葉劉淑儀2003年出任保安局局長,主責立法,立法失敗後辭職,現時為立法會議員及行政會議召集人。她指當年諮詢做得太多,引起不少負面報導。而今次較短的一個月諮詢期間,有美斯風波及垃圾徵費等因素,令市面反應平淡。

至於當時為立法會議員的民主派劉慧卿認為,今次立法的討論及諮詢遠不及上次,又指政府「聲大(聲勢浩大)」,其他人不能發表意見,質疑中國政府的香港政策毋須如此重手。

訪問中不少市民避談立法,亦有之形容社會如彌漫白色恐怖般。葉劉淑儀指要再調查,但認為傳媒討論並無受限。

港府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已於上周三(28日)結束。受《國安法》陰影下影響,市民少有反對聲音。政府透露,接獲逾1.3萬份意見,98.64%贊成立法。

在BBC上周五(1日)報道「《基本法》第23條:立法討論,香港公眾禁忌?」中,街訪市民對立法意見時,多數避談或拒答。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評論,當前第23條諮詢與2003年大規模反對遊行時有天淵之別。

市民表述:「談論此事恐違《國安法》」、「我不太了解這個問題」、「抱歉,我要繼續工作」、「我對此未有深入了解」、「沒有特別反對,應接受現實」。

亦有市民明言支持立法,認為此舉利於社會穩定,主張嚴格執行無妨,並指出反對自家國家是不當的:「你反自己中國就唔啱(不對)」。

部分市民坦言反對第23條立法,認為政府未詳解條文,憂慮言論自由,因說話就被捕。亦有市民稱《國安法》後避談23條,憂「白色恐怖」,怕言觸權。

然而,亦有市民直言不支持23條立法,認為政府總舉外國例子,卻未詳細解釋條例內容,「外國不會因你幾句說話而拘捕你。」

有市民坦言:「《國安法》實施後,大家不敢再提23條,彷彿瀰漫『白色恐怖』,不知哪句說話會觸怒政權,故大家索性緘默。」

當年主導諮詢的葉劉淑儀和表達反對的劉慧卿,接受BBC中文訪問,回顧兩次立法過程,反映突顯香港社會氛圍的巨變。

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回顧2003年反對23條立法大遊行時指,今次諮詢與當年迥異,當時社會更開放,沒有壓制討論,與當年相比,這次23條諮詢期「完全不同,簡直是兩個世界。」

劉慧卿指當時社會氛圍非常寬鬆,政府允許遊行示威和各種論壇討論,過程中氣氛不斷升溫,並無不讓討論或「一下子就完成」的情況。

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承認當年推動倉促,面對抗議欠審慎。她認為今次諮詢期雖短,但社會反應冷淡,民眾關注民生議題,或因認為立法無可避免及意識到國安風險。

她認為當年推動23條立法時做得過多,諮詢管理欠佳。她坦言,明知有人蓄意侮辱或包圍,「當時我不夠機警,仍然照樣前往」,導致大量負面報道。

葉劉淑儀承認,這次諮詢期較短,但社會反應平靜,市民最關心的似乎是垃圾收費、美斯事件,甚至政府是否每月放煙花等議題。

她相信一般市民不關心23條,是因為知道立法勢在必行,且經歷2019年社會騷亂後,市民意識到確實存在危害國安的行為。

中國國安部4日在微信發文指,23條立法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答題。文章指出,長期盤踞的反中亂港勢力惡劣本性難移,仍有蛀蟲伺機作亂,因此要果斷完成23條立法,斬斷亂源。

2021年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

23條立法諮詢08年對比 香港社會氣氛天差地別

香港政府於2024年初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諮詢,這是繼2020年北京在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後,第二部聚焦國家安全的法例。新法例計劃引入更嚴厲的罪行定義,包括「叛國」、「境外干預」和「竊取國家機密」等。

21年前的2003年,港府曾嘗試推動「23條」立法,引發數十萬人上街抗議,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在親北京議員倒戈下,政府最終擱置立法,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辭職。

時隔21年,BBC中文在香港街頭隨機訪問市民,發現不少人對該話題避而不談。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