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 馬利奧·卡佩奇、馬丁·埃文斯、奧利弗·史密斯獲獎
外观
諾貝爾獎
系列報導
-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Category:劉曉波
-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王毅稱中國反對諾貝爾和平獎政治化
-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莫言專題:毛星火訟侮英烈遭駁回
-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菲律賓、俄羅斯傳媒人獲諾貝爾和平獎
-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三科學家研究黑洞 奪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7年10月9日讯】
2007年諾貝爾獎,生物/醫學獎於8月率先發布,由馬利奧·卡佩奇(美國)、馬丁·埃文斯(英國)、奧利弗·史密斯(美國)三位科學家所對小白鼠胚胎幹細胞基因剔除技術,拿下諾貝爾獎的殊榮,三位科學家共同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4萬美元)的獎金。
這項技術是利用DNA互補的特性,製作特殊序列的DNA,再送入小白鼠的胚胎幹細胞,如此一來在細胞複製的過程中的同源染色體重組過程中,就可以依設定將特定的基因剔除。再經過挑選和配對後,就可以產生剔除特定基因的小白鼠。三位科學家雖然會互相交流研究訊息,但是他們是獨立研究。卡佩奇的研究重點在哺乳動物器官發育和發生,他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幾種讓人類了解人類先天畸型的原因。埃文斯博士將這項技術所建立的動物模式用於人類疾病的研究,例如囊腫性纖維化,他也研究疾病的制病機制和測試可能的基因療法。史密斯博士利用這項動物模式,來研究囊腫性纖維化和地中海型貧血等疾病,他還發展出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等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式。
這項技術有助於生物醫學對於疾病、新藥試驗和未知基因的研究與發展。
消息來源
- 中央社,胚胎幹細胞開創性研究 獲諾貝爾醫學獎,聯合新聞網,2007.10.08 10:49 pm。[永久失效,無存檔]
- 編譯自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7 Press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