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新闻:道德规范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維基新聞尚未採取或開發一套特定的道德規範,但新聞業已有幾套不同的道德規範,甚至bloggers都有(最少)一套開發中的道德規範。

維基新聞記者的道德規範

以下僅是初稿,請按您的意見加以修改。

"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 -弗蘭西斯·培根 Meditationes Sacræ. De Hæresibus. (1597)(譯文:「知識就是力量。」)

作為新聞工作者和記者,我們有詮釋及發放真相的能力,需要對我們的讀者及消息來源負責。

對讀者,我們有責任:

  • 獨立
  • 中立
  • 真實
  • 可靠

對消息來源及新聞人物,我們有責任:

  • 減少傷害
  • 不歪曲
  • 全面報導事件
  • 尊重版權、商標及專利權
  • 尊重匿名性

對讀者的道德責任

對讀者,我們有以下責任:

獨立

維基新聞並不屬於某人、某機構或某政權,而是非牟利組職維基媒體基金會旗下的一項計劃。

中立

所有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計劃都必須遵從中立的觀點政策,維基新聞也不例外。我們有責任向讀者提供不偏不袒的新聞消息,這包括了刪除或修改帶有傾向性觀點的文章。

真實

維基新聞務求真實。我們為了發放事實的真相,必須努力不懈,確保我們報導的消息是正確無誤。我們要刪除或修改附有未經證實的訊息、或消息來源不誠實的文章。

可靠

與真實性相輔相成,維基新聞要有可靠性。我們必須確保公眾可以信賴我們的報導;我們要確保消息來源遵守中立的觀點,對附有不真實消息的文章要承擔責任。

對消息來源及新聞人物的道德責任

減少傷害

所有對消息來源及新聞人物有所煽動、誤導、或不顧及他人感受的情況都要減少到最低。這一點對原創報導尤其重要。為了將傷害降到最低,我們鼓勵您檢查下列數點:

  • 從多個消息來源尋求證實,確保事實正確無誤。
  • 儘可能連絡新聞事件的當事人。
  • 不要單憑推測、預感、或瞎猜發表新聞訊息。
  • 發表前,在腦海裡想想文章牽涉到的所有人,並想想他們每個人對該段新聞會有甚麼感受。

不歪曲

還沒有確保受訪者滿意專訪正文內容前,不要發表專訪文章,即使這意味著您可能要放棄該段專訪──冒犯受訪者,最終會傷害到維基新聞──記得尊重受訪者要抽空跟我們面談。

全面報導事件

確保文章包括爭論雙方的消息來源及引述雙方的發言,以避免文章偏袒某一方。文中的所有意見最好全都是引文──維基新聞並沒有官方立場;但消息來源常常有自己的立場。

尊重匿名性

任何要求匿名發言的消息來源,都應有絕對的權利保護個人身份。您無須故意提出匿名的可能性,但您必須尊重匿名性的要求。要是消息來源不願意具名,不要向其無理施壓;與此同時,匿名者讓故事顯得較不可信,因此請盡量說服受訪者具名發言。一個溫和而有效的方法,是向他解釋為甚麼您希望他具名發言。但無論如何,具名或匿名,最終是由消息來源作決定。

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一:未證實的來源

在2005 年5月,一個興奮的維基新聞人,遇到一個看來是完美的搶先報導機會。當時在英國大眾媒介正在報導一個突然出現的神秘人,這個人拒絕談話。這個人被新聞界取了個綽號鋼琴人,因為他是一個優秀鋼琴演奏家。

在神秘人來到英國數星期後,一個美國維基人與這個維基新聞人聯絡,他說他相當肯定知道鋼琴人是誰:一個英國的演員。基於這唯一的資料來源,這個維基新聞人發表了一篇文章宣稱知道真相。不幸地,最後發現這個資料來源是錯誤的,該宣稱並且已經引起了不少的混亂。雖然作者清楚地在文章的上面表明該宣稱只有一個未證實的來源,他仍犯了以下重大錯誤:

  • 他沒有試圖與神秘人聯繫。
  • 他參考了一個商務夥伴的文章但沒有嘗試與該商務夥伴聯繫。
  • 他依靠唯一來源。
  • 他沒有考慮如果文章是不正確的後果。
  • 他沒有與其它維基新聞人廣泛地討論該文章,錯過了被其他人校對和求證的機會

作者隨後道歉-但許多讀者已經被誤導,文章的主題被不合理地誤解了,維基新聞的可信性受到了傷害,作者自己的可信性亦受到了傷害。

参见

外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