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考验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3年12月25日讯】

2024年中国面临巨大考验。工人维权和企业欠薪增多,政府难应对,无力充分打压工人维权活动。外资继续离开,房地产增长久违放缓、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知名外企或加快从华撤离。日企对中国看好度仅28.4%,低于48.6%对印度的看好度,未来3年看好印度越南多于中国。

深圳,2021年

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重大考验

随着2023年即将结束,2024年势必成为中国经济面临重大考验的一年。外资持续撤出、房地产增长久违放缓、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这三大因素都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很大挑战。

外资持续撤出已成定局。国家外汇管理局11至12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首次出现118亿美元净流出。

人民银行数据也证实,外资直接投资已7个月连续净流出。这体现了美中贸易纷争和中国成本上升导致的外资信心下降趋势。

房地产增速明显放缓也影响消费。11月70城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同比下滑0.3%。一线城市如北上广价格下跌更为明显。相对低迷的房市将打击房企和地方财政,从而抑制消费扩大内需能力。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最大问题是还本付息。分析人士表示,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一半以上用于偿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这对稳定经济增长形成一定隐患。

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源头给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外界预期政府或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但是否能成功重启高速增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将成为2024年中国经济最大考验。

中国工人权益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2023年年底即将到来,中国劳工权益保障面临重大考验。根据国际人权组织统计,今年1至11月中国工人维权事件已突破1600宗,暴增三倍,创下历史新高。

国际非政府机构“中国劳工通讯”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期间,中国 不同工人集体维权事件数量已突破1600宗,同比增长近3倍,创下历史新高。

组织负责人陈先生说,事件激增的主要原因:

是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部分中国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经营压力升高,从事出口业务的厂商相继关闭或缩减产能,导致大量工人被解雇或工资拖欠,引发工人不满。

根据中国劳工通訋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就已录得741起工资、解雇纠纷事件。

其中,以广东省个案最多,共计294宗。到11月中旬,全国累计受理工人维权案件数量突破1600起,单月新增225起,创历史新高。建筑业相关纠纷事件更高达836起,成为单项最多的行业。

王小姐是中国劳工通讯的一位研究员,她表示,虽然政府多次出台改善工人待遇的政策,但实际操作上,工人集体维权的难度依然很大,法律途径保障不足。如通过改善工人参与机制、建立有效监察投诉渠道,才能真正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专家们指出,随着经济复元乏力,中小企业压力持续,若政府和企业不能进一步加强保障,劳动纠纷事件或将进一步恶化,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部分企业采“放长假”方式逃避欠薪问题 工人权益面临威胁

“中国劳工通讯”研究员周艾丹透露,部分中国企业为应对经济低迷带来的订单减少问题,采取“放长假”的方式掩盖欠薪问题,严重影响中国工人的合法权益。

周艾丹指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大沥川通钢化玻璃有限公司,于12月4日宣布由12月11日起放假,直至2023年3月11日才复工。该企业是否能在假期开始前发放工人应得工资,以及在长达3个多月的“长假”后是否能如期复工,仍存在严重不确定性。

在香港的时事评论员王剑也表示,中国工人收入普遍较低,难以承受长期无薪期。一旦无法及时取得工资,将有可能采取维权行动。而缺乏有效的工会监督也难以解决潜在的劳资纠纷。

周艾丹警告,长期的“放假”措施难以真正解决企业的经营困难,劳资冲突事件仍有可能爆发。相关部门需更好地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持续增长。

工人维权行动潮浓 多起企业欠薪案再引爆

随着2023年底将至,中国工人维权行动再次掀起高潮。随着2023年年底即将到来,中国劳工权益保障面临重大考验,工人维权行动再次掀起高潮。

据国际非政府组织“中国劳工通讯”研究员周艾丹表示,光是11月就录得225宗工人集体维权事件,创下历史新高。周艾丹指出,部分企业因经营困难长期拖欠工资,引发工人不满。

位于广东省惠东县的港资企业“港惠针织有限公司”,员工张女士透露,公司四月起单方面减半员工薪金,并在六月无预警将公司解散。此举引起员工强烈不满。

云南大理市建筑工人饶召云拖欠三千元尾款至今仍未收到。饶召云表示只能靠打工维生,生活困难。山东外卖员工孙富贵表示,虽无拖欠薪金问题,但薪金低加上工作安全隐忧,令外卖员忧虑重重。

时事评论员王剑指,地方政府财政紧张,未来若工人运动范围扩大,将成为政权重大考验。分析师认为,只有有效解决企业与工人问题,才是持久之道。

中国政府无力充分打压工人维权活动

“中国劳工通讯”研究员周艾丹表示,2023年,中国地方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困境,难以有效应对不断增加的工人维权事件。

周艾丹指出,去年中国地方政府总债务已高达156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126%。但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1.9万亿元。居于广东的独立经济学家巩胜利分析,政府架构臃肿是导致财政吃紧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周艾丹表示,每个星期各地区平均都会发生2,3起工人维权事件。但由于规模通常不大,政府难以采取有效应对。只有事件扩大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时,政府才可能出面打压。

分析人士警示,如果经济形势持续不容,工人不满情绪不断积聚,政府恐难以有效控制社会秩序。关键是要解决企业经营困难与工人权益保障的结构性问题。相关部门需采取更积极态度保障工人合法权益。

2024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随2023年年底将至,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面临重要考验的一年。经济三大支柱均出现隐患,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

一、外商投资持续流出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首次出现118亿美元净流出。

人行数据显示,外资直接投资已连续80个月呈现净流出态势,外资信心下降剧烈。外资撤出影响就业和出口,也将加大人民币兑美元贬压力。

外资撤离会引发股市热钱外流,这些钱也将从汇市连锁反应流失国外。外流资金增加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短期内,市场判断人民币可能维持在对美元7.35左右的水平。

但是,一些学者研判,在极端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也有可能贬破8的可能性。7月11日2005年是中国实施汇改前的历史水平,贬破8意味着人民币将退回17年前的价值位。

日企看好度中国下降,转向新兴市场

日经银行调查显示,日企未来3年看好度,印度连续两年蝉联第一,越南首次超过中国升至第二。目前仍看好中国的日企仅28.4%,已远低于印度的48.6%,背景是美中博弈及中国经济放缓。日企看好越南的原因是其劳动力便宜和人才优势。虽然当前在越投资规模仍低于中国,但已表现出对越南的坚定信心。

二、房地产销售久违走软

11月70城新房销售同比下滑0.3%,价格下跌0.2%。一线城市价格下滑幅度更大。房地产低迷直接打击房企利润及地方政府财收,削弱人口购房需求。日经济研究院预判若房价暴跌导致房企大量不良贷款。将引发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风险暴增,甚至衍生资金外流问题。中长期来看,房市持续低迷也将压低中国GDP增速。

三、地方政府财政陷困局

许多地方政府财收一半以上用于偿还城投债务本息。财政压力加大或影响基建投入,制约区域经济增长。

总理李强强调内循环

此外,民企投资久违负增长,也显示出经济三大动能已严重失衡。总理李强强调内循环,但内需拉动能力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面对诸多隐患,政府是否能成功重启经济高速增长仍难下定论。

中国工业增长高于预期,但零售和楼市数据疲弱,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官方停止公布青年失业率等不利数据,12月15日,国安部更出文禁止唱衰,旨在掩盖经济真相。但股市下跌暴露经济隐患,网民质疑官方举动损害可信度。还有地方债务风险,如若爆发债务危机将引发更大风险。

2023中国外企撤离行列扩大

分析人士预测,随着中美关系紧张和中国法规收紧,未来一年外资撤资规模或进一步扩大。

华顿基金(Vanguard Group)和盖洛普公司(Gallup)宣布将关闭在华业务。华顿基金是全球最大的互惠基金公司,管理的总资产规模高达8.1万亿美元,此举意味着一家重量级全球企业正退出中国市场。

在中国从极初期打下深厚市场的苹果公司也在加快从华转移部分生产线,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将约25%的iPad及MacBook生产线迁往印度等地。

此外,一家规模在中型以上的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表明,已着手在3年内全面撤出中国市场。

管理咨询公司RSM US高级分析师马特·多拉德表示,当前大多外资企业的任务已从更深入参与中国市场转变为“去风险”,主要通过减少新的投资、分散供应链等方式来分散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

近期世界企业联合会对35家跨国公司CEO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外资高管对中国的信心指数首次跌破50,凸显其负面看法已经超过积极看法。

多家外资企业认为,在中国法规环境日益复杂及国安思想重影响下,其在华正常运营难度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美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华顿基金(Vanguard Group)首次录得外商直接投资负值,规模高达1180亿美元。

这主要由于华顿基金和其他外资企业持续将利润撤出中国,金额已逾1600亿美元。11至12月,中国新增实际利用外资更是同比大幅下降19.5%。

近期数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继续出现负增长,利润长期外流总额已逾1600亿美元,促使去年第三季度实现25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期,中国新增利用外资同比大幅下降19.5%。

此外,境外机构投资者加速撤出A股市场,今年前七月已有超过三分之二资金撤离。与此同时,政治风险承保公司降低保险规模及保额,显示风险正日益增大。

另一方面,中国商业环境持续恶化也为外资企业带来诸多困难。多家外资企认为,中国法规日趋严格和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已对其商机造成不利影响。政治风险保险收保规模大幅缩水,表明外资承担的政治成本在提高。

利润持续外流规模巨大,截至9月已经超过1600亿美元,导致2022年第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资本流出超过流入118亿美元。

11至12月,中国新增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大幅下降19.5%,为2020年来最差,外资额同比下降10%,显示撤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境外资金也在加紧撤离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今年前七月已有73%以上的资金离场,8月以来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抛售A股250亿美元。

政治风险保险公司为中国企业提供保险政策降低,保额下降到5000万美元,反映出政治风险难以承保。商业环境困难也反映在政治风险承保机构收紧保单,表明外资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在不断提高。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