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揭发中国艾滋疫情“吹哨人”:流亡医生高耀洁逝世 享耆寿95岁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3年12月11日讯】

12月10日,曾揭发中国河南省非法卖血导致艾滋病泛滥问题的中国医师高耀洁女士,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上城的家中去世,享耆寿95岁。她揭发中国首例艾滋病患者并揭露了河南省非法卖血问题,导致艾滋病泛滥,揭示了中国“血浆经济”的真相。她坚守初心,揭露“血灾”中利益与生命的交织,遭受政府迫害并流亡他国。

高耀洁医生,2020年2月

12月10日,被誉为“中国抗AIDS第一人”的中国医师高耀洁女士在纽约曼哈顿上城的家中去世,享耆寿95岁。

她曾因不惧中国当局压力,率先揭露中国农村地区的AIDS疫情而广为舆论关注。

自1996年在中国河南首府郑州一家医院会诊遇到第一例输血感染AIDS的患者后,高耀洁开始了相关调查工作。

为了调查AIDS疫情,救助AIDS受难者与AIDS孤儿,揭发这场灾难后面的重重黑幕,她不仅耗尽上百万家产,也让自己成为中国官方重点监控与打击对象。

随着人身自由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控制,电话被监听,出门被跟踪,特别是当2007年初和2009年初美国、法国分别向她颁发人权奖时,警察日夜包围她的家,以致于不得不远走他乡。

2009年8月,高耀洁抵达美国,2010年3月,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聘为访问学者,继续其AIDS有关方面的研究。

高耀洁是谁?

1927年12月19日,高耀洁出生于中华民国山东省曹县,是家中长女。195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作为妇产科医师在河南的一家医院工作。“文革”十年浩劫中高耀洁曾试图服药自杀,但最终因抢救及时未能成功,后遭受非人的折磨,并因拒绝参与游行而被红卫兵殴打并被非法拘禁。

1974年,高耀洁重返医师岗位,她被调到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当时其主要工作重点转移到有关妇女的绒毛膜癌症的治疗,其重新作为妇产科医师后一直工作至1990年退休。

发现首例艾滋病患──深入调查揭露中国“血浆经济”的黑暗真相

1996年4月7日下午,高耀洁被河南省郑州市武警医院邀请,参加一次紧急会诊。

一位姓巴的女患者在郑州市武警医院治疗,腹水增长不消失,高烧持续在摄氏39到40度之间。入院16天仍不能被确诊,“她的口腔多处溃烂,腹部皮肤深紫色结节,压着不退色。”有的医师猜测这个女人可能得了某种癌症,而高耀洁怀疑她得的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俗称“艾滋病”。

高耀洁:抗艾滋必须实事求是

血化验证实了高耀洁的预诊:巴女士是艾滋病晚期患者。

10天后的1996年4月17日,巴女士抢救无效身亡。

而当时中国的官方宣传资料称:艾滋病病毒经毒品注射及性接触传播。巴女士的丈夫及孩子经检查后结果都呈阴性,而只有巴女士曾因手术经接受过输血,高耀洁意识到,病毒源头可能在在输血。

后来的情况证实了她的判断,而事实证明,巴女士只是河南省甚至中国“血浆经济”造成的悲剧之一。

而在高耀洁之前,已有王淑平、桂希恩等中国医生提出过河南省“血浆经济”中艾滋病的传播和农民受到的影响。

高耀洁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开始自发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

“我意识到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特别是广大民众对预防艾滋病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漠不关心。更可怕的是,某些宣传内容与我国艾滋病来源、流行、蔓延实况不符合,使我不得不自费编写艾滋病真情的‘书籍’和防艾‘资料’进行宣传。”高耀洁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她主动走入有艾滋病例出现的农村地区,探访疫情实情。她记录下病人的信息,并在当地发放预防艾滋病的资料,同时向群众讲授卫生科普课堂,据她回忆录中记述,每年授课三十至七十多场。

自1996年至她流亡之前,高耀洁多年来走进一百多个“艾滋村”,坚持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摸清艾滋病患者群体的情况。根据中国央视报道,她走进过100多个村庄的1000多个患者家庭,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共16个省市。她记录下所有接触到的病患信息,保存下同病人及他们亲属之间的通信往来,这些都成为了官方艾滋病数字之外的宝贵资料。

一些中国媒体开始关注艾滋病防治以及河南农民的患病情况,但大多因“影响河南形象”遭到河南政府阻拦。

高耀洁也曾试图将河南的艾滋疫情向中央政府反映,但无疾而终,最终她决心将真实情况公之于众。

2000年,高耀洁将这件事情透露给了一名美国《纽约时报》驻北京的记者,随后在2000年10月28日,《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河南“艾滋村”问题报道,震惊世界。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次公布“艾滋村”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疫情。

根据中国媒体《三联生活周刊》报道,该地区3710人中有43%左右的卖血者感染艾滋病毒,而根据村民统计,在有800名人口的文楼自然村,90%的青壮年常年卖血,在这群300多人的群体中只有大约5人幸免于感染艾滋病毒。

揭露黑暗真相遭受政府迫害,流亡他国仍坚持本心

伴随高耀洁因宣传预防艾滋病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她也引起了一直否认河南存在艾滋病疫情的河南官员的注意。从高耀洁工作单位的领导、到河南省主管艾滋病的官员、以及公安部门,高耀洁的工作时常受到来自河南省当局的阻挠。

据高耀洁在回忆录中记述,自2000年起,她退休所在单位扣留她进入“艾滋村”后记录下的病人分资料,截留寄给她的外来信件,有河南省的地方官员要求“叫高耀洁闭嘴”,阻止她接受记者采访,她的电话遭到监听,她外出时也遭到跟踪。

“他们为什么捂盖艾滋病疫情,自有其不可告人的情节。我更想探个水落石出,这促使我再进一步下乡调查艾滋病疫情。”高耀洁写道。

2009年,在法国驻华大使馆电话告知她被该国授予“杰出妇女奖”之后不久,5月6日,她的电话与电脑出现问题,同时她发现小区内出现许多陌生人。由于担心手中的艾滋病资料与书稿会有危险,她当即将电脑硬盘藏在内衣兜内,离开了位于河南郑州的家。

高耀洁新书发表,2019年

2009年8月,在友人的帮助下,高耀洁顺利抵达美国。

2010年3月,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访问学者,并移居纽约。

高耀洁在纽约的生活依旧围绕中国艾滋病疫情。她出走时在硬盘中带出的三本书稿在抵达美国后全部得到出版,她也举办多场讲座,介绍中国艾滋病疫情的历史。

高耀洁曾在201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一场人为的灾难。然而,相关责任人从未被追究责任,也没有道过一句歉的话。”

中国的“血浆经济”引发“血灾”──利益与人命的交织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官方献血指标和来自医药公司的市场需求下,河南省等地区的中国地方农村发展出卖血产业链,即后来俗称的“血浆经济”。

中国当时实行禁止血液制品进口的政策,以防止海外的各种病毒通过血液制品入境。但中国境内血液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十分落后,没有任何预防污染、交叉感染的措施。

其中尤其以当时9000万人口的中原大省──河南,最为显著。

1991年,作为河南省人大代表的高耀洁了解到河南部分农村因为卖血而肝病流行,同年河南南部许久未见的疟疾重新开始流行,次年河南普查发现丙肝发病率堪比乙肝。

1992年,河南省卫生厅和河南省红十字会血液中心达成协议,将血液计划指标一次性拔高到原来的两倍,企图超额完成分配的献血指标。

在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以及担任河南省卫生厅厅长的刘全喜大力推动下,卖血更是成为一种风潮,政府更是提出了“要想奔小康,赶紧卖血浆”的宣传语。

1993年,河南省周口地区主管血库的王淑平医师发现部分献血者肝化验数据异常,发觉丙肝流行,并上报河南省卫生厅。

后来她有听河南省卫生厅说天津血站有发现艾滋病混入──1995年,她首次化验检测到艾滋病例,然后收集各地409份样本用4家公司试剂检测艾滋病,发现HIV抗体阳性反应率均在13%左右,因此携带样本到北京访问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曾毅,最终确认16份样本检测出13份HIV阳性,3份不确定,最终上报艾滋病流行。

1995年3月,河南省政府下发通知关停全部县级血站,到1996年初血站基本关停。从此血浆经济开始由明面转为地下。

当时很多农民通过卖血得到一笔经济收入,用以补贴家用。而卖出的血则用于供应医院血库,以及医药公司生产血液制品。

农民卖血800毫升,除去强制的采检费,赚了80元人民币,用来供孩子上学,补贴家用。

他们误以为这是一个生财之道,都跑来卖血。

采血站的工作人员用很简单的方法抽血,将所抽的同型血混合在一起,分离之后, 提取血浆、然后再将那些已经混合的血球,加上生理盐水,重新输回多个卖血者体内,以预防贫血。

这时,艾滋病病毒已经进入卖血者体内,感染了艾滋病,又在不知不觉地将病毒传染给他们的配偶,以及每一个到血站卖血的人。

199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自此中国从法律地位上取缔了血液交易。

但为了缓解“血荒”问题,政府还命令军人、国企员工以及学生义务献血。

不过血站还是在向偏远的贵州、广西等地区转移,一时间贵州供应了全国血液的40%,间接导致了贵州的乙类传染病(乙肝、艾滋病)爆发,贵州也在2006年关闭了全部的商业采血站,但还是一年后重新开放由制药企业主办的商业血站。

伸延阅读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