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新闻:茶馆/存档/2006年1月至3月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跨语言连结[编辑]

跨维基百科的连结好像不行呢者尺 09:39 2006年3月14日 (UTC)

对啊,[[w:首页]]应该连到wikipedia。--Fauzty 23:27 2006年3月14日 (UTC)
好像w:已经被逐一淘汰,正确的应使用wikipedia:。--Shinjiman 18:52 2006年3月15日 (UTC)

现在 w: s: q: b: m: 等已正确显示了。—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15日23:23 (UTC+8 07:23)

Interlang doesn't work[编辑]

Interlang like [[ja: doesn't work. For example, [[ja: links to Japanese Wikipedia, intead of Japanese Wikinews.-- 09:50 2006年3月14日 (UTC)

  • Yes....We need to find somebody on the IRC and ask for help......--者尺 09:51 2006年3月14日 (UTC)

The problem regarding to interwiki link is already submitted to BugZilla。--Shinjiman 18:52 2006年3月15日 (UTC)

维基新闻的几个重要课题[编辑]

欣逢中文维基新闻的启动,对于中文维基人而言,是种新的尝试。然而有几点问题是中文维基新闻要面对的问题。

  1. 新闻版权的问题︰在原生的维基新闻发达之前,大部分的维基人编写新闻时,不外乎以转述既有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如何避免版权问题?
  2. 新闻广告化的问题︰很多商业活动喜欢以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吸引记者来报道,以达成宣传其商品的目的。此现像在当今电子媒体非常严重,要如何去处理及取舍?以防止维基新闻广告化。
  3. 什么样的新闻该收录?什么样的新闻不该收录?社会新闻(诸如命案、抢案、火警等)该收否?影剧新闻该收否?
  4. 中立性的问题︰例如大陆的维基人编辑台湾新闻时,是否会像大陆的媒体一样,惯于将台湾的政府机关加上引号,将中华民国总统称为‘台湾领导人’。
  5. 编辑体例与格式︰要如何写才像篇新闻?但又像维基百科一样有丰富的参考价值?

目前只想到这几点,日后再行提出。--Ellery 15:32 2006年3月14日 (UTC)

其它问题都还好议,中立性问题会有争执,最好定出方针。虽然我是大陆人,在这问题上我以为最好的做法应是名从主人,该是中华民国的就是中华民国,该称总统的就是中国民国总统,其它机构亦如此。但可能面临麻烦,即便大陆维基人不展开拉锯战,大陆官方极可能对维基媒体有意见。则次之也要以台湾冠之,如台湾总统、台湾陆委会等,象BBC等媒体那样,不得加引号、不得加“的”字。我很希望象中文维基百科那样,以中华民国来称呼,但具体的决定还是平衡一下意见的好。—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15日21:41 (UTC+8 05:41)
但是这样使用的确会被大陆提意见,或者可以用台湾的中华民国总统这样的行文?或者只是援引报章的说法?另外关于体例,新闻最常见的写法就是“倒金字塔型”,开头是导语,相当于百科全书条目的开头第一段的概述。基本上越往后面的内容越不重要。有一种说法,好的“倒金字塔型”新闻,可以从最后往前任意处删除,都可以阅读,而不影响新闻的整体性。--Shizhao 02:03 2006年3月16日 (UTC)
我也是大陆人,不觉得这样的行文有何不妥。中华民国乃一个实际行使管辖权的政权名称,不管你的看法如何,它都是客观存在。使用一个名字不等于承认其合法性,比如现在有琉球人成立流亡政府,当讨论到他们的时候当然要使用他们自己选择的名称,而不是日本使用的“冲绳”等名称。相反,使用“台湾总统”等说法正是一种单方面改变现实的做法,大陆更不可能接受。--地球发动机 04:34 2006年3月16日 (UTC)
我记得联合国有一个关于国家、地名的标准性文件。不如我们就采用上面的说法? --Dnwk

都是很好的问题。我的观点如下,仅做抛砖引玉:

  1. 著作权方面应是严格的:严格尊重其他媒体及作者的著作权,而本维基新闻则严格依照cc-by-2.5(或未来其他可能的左派著作权)的要求。维基新闻的独特点及生命力是自由内容,我们一开始不求大,而求坚持这一品质与特质。维基新闻人被鼓励来原创报道亲身经历或采访的新闻,也可以参考多家媒体的消息后,经消化整理对新闻事件做总结叙述。
  2. en:Wikinews:What Wikinews is not说,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不适合做维基新闻。不太懂新闻学,不过一篇文章要具备“新闻”价值,应该像是一个记述性故事,有人物、事件、原因、地点、时间、过程等要素。如果以产品为主题,则缺乏人物、原因、时间、地点;如果以招待会本身为主题,则缺乏新闻意义(为什么未参与该事的人希望了解事件的情况)。百科性描述文章不在维基新闻的范围内。
  3. 社会新闻似乎可以收入,只要事件外的普通人对此事会有了解的兴趣或需求。涉及泄漏个人隐私或国家机密的事情(如在侦案件),大概应该要执法机关管好知情的消息来源。而若受害人提出维基新闻的报道侵害其隐私的诉讼,也应该可以在法庭传唤时,提供有关编者的资料。难以证实的新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维基新闻应有“事实性”“真实性”(实际发生的实情,可以验证)及“适切性”“新闻性”(对事件外部的人的影响力,居外人有兴趣了解事件)。影剧拍摄或制作花絮,好像是在新闻范围内。
  4. 中立性:同意名从主人,尊重事实,尊重当事人或权益人感受。中华民国既然是事实存在,大陆若有政府或个人接受不了此事实,是他们的事情,不是我们新闻编者的责任。我们不存在传统媒体进军大陆市场(或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的问题,所以不存在传统媒体为迎合当地政府的需求而掩饰特定事实的问题。在台湾正式建国之前,我不认为应采用“台湾总统”“台湾陆委会”等用法。
  5. 新闻体例:正如维基百科借镜大英百科及其他书面百科,维基新闻也可以借镜主要大型媒体的体例及并以其品质为努力与超越的目标。--R.O.C 05:38 2006年3月16日 (UTC)


请参考m:Wikinews/Zh-cn,“原创报道令到维基基金会所提供的内容范围大大地增加了,但基金会最终也可能要为这些内容负法律责任。所以我们的第四个要求是要有有效的程序确保原创报导的准确性和在所发布的国家里的合法性,(同时也可能要顾及其它该新闻有主要读者的国家,但具体应由每个新闻项目和基金会独立讨论)。”如果上面提到的一些称呼,在大陆如果是不允许使用的话,我们就会缺少合法性。(这和中国政府查封wikimedia无关。当然,如果没有正式规定应当如何,我们也就不必遵守了),反之,如果在大陆可以合法使用,而在台湾或其他主要中文地区却不能这样使用,同样会缺少合法性。看来,我们迫切需要就这个问题制定一个政策。
其他隐私权等问题,同样需要结合中文地区的法律来制定规则。

R.O.C所说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应该是指召开记者会时发的新闻稿吧?不允许这样,是因为新闻稿可能有版权,另外新闻稿的观点一般都是不中立的,都是为了发布新闻稿单位的利益说话。

另外再看m:Wikinews/Zh-cn,wikinews的目标之一:“维基新闻不但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计划,它还希望成为像诸如美联社、路透社之类新闻机构以外的另一选择;也就是说,它将免费向独立的媒体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为他们的新闻增色。

--Shizhao 06:05 2006年3月16日 (UTC)

再讨论一下名称的问题。大陆涉及台湾的报道,机构名称均用引号,此乃国内媒体惯例而已,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一定需要如此吧?中国大陆至今没有一部《新闻法》,维基新闻也不在大陆境内运行,不受某些相关的法律条文约束(否则维基新闻根本就不可能开起来)。因此,在所发布的国家里的合法性没有问题。--地球发动机 06:23 2006年3月16日 (UTC)
我认为在所发布的国家里的合法性中的所发布的国家指的是文章作者所在的国家。如果说“维基新闻也不在大陆境内运行,不受某些相关的法律条文约束”正确,那么就不需要特别声明“所以我们的第四个要求是要有有效的程序确保原创报导的准确性和在所发布的国家里的合法性,(同时也可能要顾及其它该新闻有主要读者的国家,但具体应由每个新闻项目和基金会独立讨论)。”--Shizhao 06:47 2006年3月16日 (UTC)

另外,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记者也如是。请参考en:Wikinews:Code of Ethics --Shizhao 06:10 2006年3月16日 (UTC)

应参照维基百科,使用中华民国及中华民国总统。--Jack Chui 10:04 2006年3月21日 (UTC)

¡Bienvenidos![编辑]

From Colombia, Spanish language Wikinews edition wants to say ¡Hola!. Good luck and do a nice job! Cheers! Julián Ortega Martínez 168.176.160.15 17:26 2006年3月14日 (UTC)

Bienvenue[编辑]

From France Divol 17:30 2006年3月14日 (UTC)

主题与地区的建议[编辑]

  • 中东不要单独列出,而且应该称为西亚较为恰当。
  • 政治新闻、体育新闻直接称为政治、体育即可,毕竟本站上的文章都是新闻,可以省去这两字。
  • 初期列出分类(Category)的链接,等往后再改为频道(Portal)。
  • wikinews:新闻中心SectionMenu)建议改名为。因为这页面的内容类似于报纸的分版。

--Fauzty 23:39 2006年3月14日 (UTC)

  • 中东一般都是单独分为一个顶层区域, 一般不在顶层分类中列出中国
  • 同意
  • 同意
  • 同意Moses 00:49 2006年3月15日 (UTC)
德语版有在首页列出德国、奥地利、瑞士的Portal。日语版也有列出日本。不过其他很多语言也都没特别列出主要使用地区,我想这可以讨论看看。--Fauzty 02:21 2006年3月15日 (UTC)
我觉得称为可能更好--Shizhao 03:00 2006年3月15日 (UTC)
建议不要有中东这个分类,这是相当西方视角的称法,所以可能称西亚会较好。--Theodoranian 03:04 2006年3月15日 (UTC)
若称为西亚,则不能包括埃及、苏丹和土耳其。另外,使用阿拉伯也不行,因为阿拉伯不包括以色列和伊朗(伊朗人在种族上不是阿拉伯人)。所以,不使用中东这个名字就没有另外的名字了。--Hello World! () 16:29 2006年3月15日 (UTC)
大陆官方称之为"西亚北非",我觉得比较合理。 --Shibo77 14:13 2006年3月16日 (UTC)
那是大陆外交部的部门名字吧??--Hello World! () 16:15 2006年3月17日 (UTC)
对、就是"西亚北非厅"。纯粹的地理位置,比较中立。 --Shibo77 08:50 2006年3月19日 (UTC)
  1. 刚开站就有人来乱了。--Fauzty 02:21 2006年3月15日 (UTC)
  2. 219.78.26.184同上。 --Shibo77 14:05 2006年3月16日 (UTC)

monobook.css[编辑]

有没有人可以修改一下monobook.css?现在没有logo,导航列的东东有是坏连。者尺 08:13 2006年3月15日 (UTC)

logo需要我们做出一个本地化的,然后通知开发者更新。现在可供选择的logo如下

--Shizhao 16:02 2006年3月15日 (UTC)

  • 改了一下顺序,以符合Talk:首页的各图序数。--Fauzty 22:32 2006年3月15日 (UTC)

提示:敬请前往后面的投票区表示见解。--R.O.C 05:39 2006年3月16日 (UTC)

wikinews镜像[编辑]

wikinews镜像: http://wikinews.cnblog.org/wiki/%E9%A6%96%E9%A1%B5

如果dns没生效,请设置 211.103.111.178 wikinews.cnblog.org

--Shizhao 08:34 2006年3月15日 (UTC)

真是感谢CNBLOG·ORG对中国知识的分享所作出的贡献!:~) 陈少举 01:31 2006年3月26日 (UTC)

繁简转换[编辑]

发现DynamicPageList不支持繁简转换,例如简体字分类,如果在DynamicPageList中使用该分类的繁体字,则DynamicPageList认为是两个分类。--Shizhao 08:59 2006年3月15日 (UTC)

这真是个麻烦。--吉恩 15:11 2006年3月21日 (UTC)

rss[编辑]

首页的rss必须想办法制作一个,可以参看m:wikinews/RSS--Shizhao 15:48 2006年3月15日 (UTC)

目前的rss似乎不能支持google desktop,希加以改进。--地球发动机 12:32 2006年3月17日 (UTC)

开设之前讨论请参看m:Talk:Zh.wikinews 首页--Shizhao 09:32 2006年3月14日 (UTC)

  • 第一个logo好像比较贴近其他版本的logo。者尺 09:34 2006年3月14日 (UTC)
  • 个人比较喜欢第三个logo看起来不会那么"硬"。--Ellery 13:53 2006年3月14日 (UTC)

Congratulations with your wikinews. Make something nice out of it! (btw, the logo is missing with me, FF, WIN XP, is that on purpose?) w:user:effeietsanders

another by the way: your interwiki's go to wikipedia :s effeietsanders
Hi, same browser and platform, logo also missing. I can do something up, this afternoon, if you'd like. Congrats on the new Wikinews. -- Zanimum 13:03 2006年3月15日 (UTC)

网页背景图片[编辑]

MediaWiki预设的网页背景图片--书影,是否可以比照其他语言版本维基新闻拿掉?--Ellery 13:47 2006年3月14日 (UTC)

首页左侧的跨语言链接全都不对[编辑]

祝贺中文维基新闻开始启动运行。不过冒昧的指出一个疏忽:中文维基新闻的首页左侧“其它语言”的跨语言链接全都不对。应该链接到其他语言版本的wikinews,而不是其他语言版本的wikipedia。--汉龙 14:10 2006年3月14日 (UTC)

中文维基新闻的开通[编辑]

中文维基新闻的开通本身就是一件新闻啊,我觉得我们是否先写写这条新闻并把它放到首页上去?--67.15.183.4 15:39 2006年3月14日 (UTC) 忘了登录了,补签名。--长夜无风 15:41 2006年3月14日 (UTC)

我觉得的确是新闻呀,一定有很多人希望了解。别忘了以局外人记者的角度来编写给局外人看的报道。--R.O.C 05:42 2006年3月16日 (UTC)

首页中的原创报道[编辑]

在繁体中应该是对应报道才对:)。--Essolo 10:29 2006年3月15日 (UTC)

  • “报道”是对的,而且比“报道”准确,见语文工作者容若:《常误词语辨正》,香港 : 明窗出版社, 2001。希望能更正回作“报道”。--Syaoran 19:13 2006年3月19日 (UTC)

[编辑]

相关内容已经移动到Image talk:Wiki.png--Shizhao 07:28 2006年3月31日 (UTC)

重复的新闻[编辑]

香港九广铁路人事风波平息九广铁路首席执行官黎文熹辞职获接纳有些重复,是不是可以合并?--Shizhao 07:52 2006年3月16日 (UTC)

特别报道[编辑]

特别報道的图片可否改回普通字型?--者尺 09:11 2006年3月16日 (UTC)


報道应为報導吧。我重做了一下图片,看可不可以?—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16日14:13 (UTC+8 22:13)

  • 做得不错。--Fauzty 19:13 2006年3月16日 (UTC)

因为制作了维基新闻的标志,我顺便把英文的breaking news, original report, special report, exclusive interview的中文图片都重作了一下,展示在这里,欢迎大家使用(File:Wikinews breaking zh.png, File:Wikinews-original-zh.png, File:Wikinews-special-zh.png, File:Wikinews-exclusive-zh.png)。若有改进意见,敬请提出。

--roc (talk) 00:16 2006年3月18日 (UTC)

就用你的图标了。二个建议:一是把原来这四个(File:Original zh.pngFile:Special zh.pngFile:Original report zh.pngFile:Special report zh.png)在共享资源里提请删除一下;二是把你的这四幅图的名称中的“-”改成空格,方便打字。—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18日10:14 (UTC+8 18:14)
嗯,谢谢。我去试试提请删除看。名称还有其他要改的么?不知道现在的英文名字会不会太长?--roc (talk) 04:55 2006年3月19日 (UTC)
倒不长吧。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19日07:25 (UTC+8 15:25)

根据下文的讨论结果,新的图片展示在下面(名字也改用空格,不用连字号)。原有八幅图片将提交删除(我会试着提交删除,若不成功,或许需要原作者亲赴提请)。--roc (talk) 01:28 2006年3月27日 (UTC)

那四个非roc制作的图片应当删除。但四个報導的删除暂缓,報道和報導的确定还需要更多的台湾维基人发表意见,以达成广泛共识。虽然我也倾向于用报道。—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8日16:42 (UTC+8 00:42)

报道与报道[编辑]

報道”是对的,而且比“報導”准确,见语文工作者容若:《常误词语辨正》,香港 : 明窗出版社, 2001。希望能更正回作“報道”。此外,“别”字左下方是“勹”,不是“力”。--Syaoran 19:09 2006年3月19日 (UTC)

其实我没有听过報道的用法,而且在台湾“報導”确定是正式用词,不是错误。[1]--Fauzty
简体里是“报道”,但繁体中我没见过“報道”的用法,都是“報導”。至于“别”字,我仅提供简体的标准,在大陆的字形标准中,左下方应为“力”。在R.O.C的图片中,已翻译为专题,避免了“别”字。—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19日22:48 (UTC+8 06:48)
在香港(至少是我所留意到的媒体里),“報道”是很常见的。像无线电视只用“六点半新闻报[2],香港的报章大多用“報道”(例如在“香港雅虎新闻”[3]中搜寻“報道”,会找出许多香港报章的報道,我找的时候有近八千篇,但找“報導”时,则只有不足一百篇的稿件,全都是路透社的翻译稿),还有,全港四个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制定的守则,也统一采用“報道”而不用“報導”[4]。此外,除了容若的著作外,亦不时有新闻界朋友指出“報道”才是正确的。(原因如这篇文章[5]所述),在一些时事、政治新闻组里对,讨论新闻中立性时,也常有网友说“我要‘報道’(意指中立報道)而非‘報導’(意指导向性報道)”这话儿。总括来说,我无意指“報導”一定是错误的,但“報道”肯定比“報導”正确。况且维基新闻既然沿用“中立性”,“報道”一词亦更为适合。因此希望能改回作“報道”。--Syaoran 10:46 2006年3月20日 (UTC)
补充一点,我在google里搜寻"報道",它说“约有52,000,000项符合"報道"的查询结果”,我搜寻"報導",则只有“约有14,900,000项符合"報導"的查询结果”。“報道”一词明显有绝对优势。--Syaoran 10:49 2006年3月20日 (UTC)
報道一词在繁体中我没有发言权,还是由台湾的维基人来说明罢。个人认为,简体和繁体里都是用“报道”那是最好不过。—自由主義者  2006年03月20日15:30 (UTC+8 23:30)
参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本简体词典)解释,“报道”有“新闻稿”之意,“报导”的解释是“现在一般写作‘报道’”,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在简体字流行的地区,“报导”也曾经流行使用,不过现在不被推荐,那么如果繁体字使用区没有“推荐的用法”,而且“报道”一词也常用,那么,使用“报道”一词是最佳的选择。--吉恩 04:48 2006年3月21日 (UTC)
如果在香港,“報導”确是一个“不推荐用法”。我在出版社做期实习时,它们的校字表都把“報導”改为“-{报道)-”。繁简转换问题,也不一定只有台湾使用习惯就是最正确的,虽然多数情况台湾的使用习惯较有标准,但从词汇出处、历史、字义等方面来看,“报道”都比“报道”优胜。另外,我发现这里繁简转换会自动把“报道”换成“报道”,刚才看得一头雾水啊。因此我替大家在这里的繁简“报道、报道”都加了不转换符号,希望不要介意。^^ --小狼 03:39 2006年3月21日 (UTC)
“道”作为名词,是“路径”“道理”“真理”“学说”“教义”等意思,作为动词是“说”“料想”的意思。“导”作为动词是“引领”“启发”“传送”的意思。其“传送”“媒介”之义,比如“导电”“半导体”。我倾向于“报道”,作为“report”与“mediate/media”的合义。不过,我因为是透过简体接受学校教育,终究存在限制,对此问题没有特别的立场;如果社群认为必要,我可以再做使用“报道”的图片上传。--roc (talk) 04:43 2006年3月22日 (UTC)
正如小狼所说,维基着重中立,新闻不应该“引导”而是应该“引述”,所以我倾向支持用“道”。-- Tonync 16:50 2006年3月22日 (UTC)
导,引也。从“寸”,引之必以法度。道,是传输讯息的通路,一个讯息通路没有了规范、方寸、尺度,其害可想而知。所以古人选择让导字从“寸”。将“道”字加上“寸”,就是让它在管道的意义之上,还添上规范的意涵于其中,此乃古人之大智。
另外提个(可能让人不太舒服的)醒:简体字的讯息量,必然远大过繁体字的讯息量,且差异只会增大不会缩小。以词汇搜寻量来验明正身,则词汇的正义永远将被搜索引擎的计数量所淹没。
语言是会演化的。古人也深知此点,所以创造了文言文,这个独立于口语文之外的智慧传递体系,其目的即在于令几百、几千年的后代们,可以毫无障碍的吸收先贤们的智慧,凭借著文字,与千百年前的智者作心灵上的交流。而辞汇正义的消失,正逐步垫高现代人文言文的进入门槛,这是让人忧心之所在。--vincentlee
回应上面的不留名者:可是现在维基新闻是以白话文作载体,而不是以文言文作载体啊!而且,即使在文言文,如你所述之意,“导”还是引导、指导、使之规范的意思,引导、使之规范的背后,即已有一套“规范”,在新闻来说是已有一套看法、立场;而“道”则只是一个通路,是中性的、可以容下各方的中立空间,原来的声音不必被背后预设立场歪曲、“引导”。这不正是新闻传播学的原意,以及维基社群致力维持的中立精神吗?
此外,据容若的考证,“报道”一词于唐代已有,当时已是传递人家的消息之意,发展至现代指新闻报道的用法,可谓一脉相承;“报道”却是战后兴起的后起词语,历史很短,因此相信是由“报道”误写而成的。
还有,我不是已说了,找“报道”、“报道”的用例之网站,是“香港雅虎新闻”吗?香港雅虎新闻收录的,都是在香港本地报章和通讯社的新闻。结果除了路透社的译稿外,其余各家报章,不论是知识分子的《明报》、中产的《星岛》、大众化的《东方》、《太阳》等等等等,结果都是用“报道”,在我搜寻的时候,“报道”共找到八千个例子。这些报章都是采用繁体字的,哪来不留名君所言的因简体讯息量大而影响搜寻结果??
总结也申明一下,“报道”、“报道”绝非繁简之争,在繁体字中,“报道”、“报道”两种写法都存在,并且都有不少人使用。而以字词意义的准确上,如我上述所举出的论点,“报道”比“报道”更优胜。“词汇的正义”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些人的用字习惯,就可以作定音的,必须考虑字词本身的意义是否较准确合适,以及考虑人们整体的理解与使用。--小狼 19:35 2006年3月26日 (UTC)
仔细考虑,并查阅资料,我也同意“report”(a usually detailed account or statement,没有mediate的意思,但有talk/tell的意思)应该用“报道”而不是“报道”。--roc (talk) 01:28 2006年3月27日 (UTC)
上面fdcn兄说要问问台湾维基人的意见,虽然简体字中是使用“报道”,但“report”一辞在台湾地区使用的是“报道”。在我使用的Google Taiwan搜寻里,“报道”约有10,100,000项查询结果,而“报道”只有4,710,000项查询结果。这显示出在Google CN的搜寻里“报道”的结果比“报道”多,但在Google Taiwan的搜寻结果里却是相反。而且在Google Taiwan使用“报道”搜寻的时候,Google页面会出现“您是否是要搜寻报道?”的语句,但搜寻“报道”的时候却没有出现“您是否要搜寻报道”。--眼镜虎 (讨论) 02:47 2006年3月27日 (UTC)
我上面说的结果,乃用Google HK搜寻。在Google HK的结果中,“报道”远比“报道”多。--小狼 20:01 2006年4月2日 (UTC)
谢谢眼镜虎,总算有更多台湾维基人的意见。本来我也以为这个问题是正简用字问题。国语辞典也是使用“报道”。不过在香港,前面有编者指出,是使用“报道”,并且针对“报道”的用法有一定立场。所以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汉字选字本身的问题,或者说更多需要考虑的或许是汉字本义的辨析及用字选取的问题。而关于“report”、“导”、“道”的意思,前面有不同的辨析论述。就版面上目前所有的资料,似乎维基新闻仍应使用“报道”一词?--roc (talk) 03:03 2006年3月27日 (UTC)
这件事挺头疼的,因为台湾的确是在用“报道”。就像简化字的问题,这里面不能说谁是正确、谁是错误。如果仅是文字,我们可以使用zh-cn, zh-hk, zh-tw标签实现自动转换;但这个是图片,并且用处可能不少(比如首页),所以最好还是能有个认可的统一用字。我希望我们能想出或讨论出合理合宜的方案。--roc (talk) 05:05 2006年3月27日 (UTC)

导,引也。从“寸”,引之必以法度。“引”并不必然有“左右”之义,如同挖一条沟渠而引水取用之,水的源头是清水、是毒物,流过来的就是什么。所以,必须从挖掘这个渠道之初、从源头的性质处就加以选择、加以用心。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提醒,当编辑资讯的人们见到“导”字(上道下寸),就提示了自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同这个渠道的守门人,传递给大众的、灌溉给大众的,是生津滋养万物的活水,而非迷惑世人、扰乱世界的狂心悖论。这是对维基新闻,也是对全世界新闻媒体的期许:人心装载着什么,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什么;希望这个世界会演变成什样,端视现下的人们心中装些什么。资讯提供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谓的开放、中立,并不等同于盲目、麻木地不加以筛选,这也是末学在此一再强调“寸”不可弃的缘故-多少人使用,相较之下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字文化里,古圣先贤所深植于其中的那份用心,能不能被承继下去,能不能发扬光大。“见微知著”Vincentlee 07:05 2006年4月1日 (UTC)
经查“道”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道,所行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古文道从首寸”;
《说文解字 段注本》内容大致同上;
《集韵》:“导道衟,大到切,说文导引也,或作道衢...”

经查“导”字:
《说文解字 段注本》:“导,引也...多假道为导,义本通也。”
《玉篇》:“导...通也引也教也。”
《汇音宝鉴》:“导,启迪也,又引也。”

可见从古至今,“道”与“导”就存在互通性,也就如同roc网友所言,不存在“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问题。
但就“报道”这个辞汇的使用而言,相信从清末至民初的报章所惯用词语,可以查出其脉络。若不出意料之外,应是“报道”为初出现的词语。(近日将查证,后续)
如果就传递讯息、知识的符号而言,则“报道”、“报道”、甚至带着点嘻闹的“抱倒”,都能让人看懂。毕竟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
如果就传承文化、智慧载体的观点,则“报道”有其历史意义,字词涵义更加深邃。毕竟“文以载道”。中文字简体化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同时也简化掉了许多的字的意涵,这些意涵本来是存在于字型之中的。这是中文字独步全球的特色。将导以道代之,则从字型上与意涵上,丧失了那份“崇高独然”,而纯粹仅存资讯流通管道之义。--Vincentlee 18:21 2006年4月1日 (UTC)

  • 唐.李涉《山居送僧诗》:“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闲。”报道一词,唐时已有,乃传达讯息之义,“道”取其“说”义,而非名词。今指新闻报道者,亦为此意,意思相同,一脉相承。容若老师考证过,“报道”在战后才出现,即使Vincentlee能推前至晚清,亦难以推翻“‘报道’的历史意义远不及‘报道’”此客观事实。除非阁下的心中早就认定只有“报道”才是正义的“活水”,“报道”则是“迷惑世人”的“毒物”“悖论”,于是以一己想法“导”之,而非以多元、中立的原则来处理。
英文report,port可指涵义,re此字首则为重复之义,report的字面义就是把讯息覆述、传达,与“报道”相同。
新闻实际操作,当然无法把全球所有讯息都不加筛选汇报,然而怎么筛选?除了“符合事实”以外,就正是以“开放、中立”为原则、准绳。什么是“毒物”,是读者判断的,不是你在报道时经已用你预设那一套来“导”向的。“导”字在刚出现时是否中立,我没法确切肯定,但经过人类社会长年累用的使用,在全球华人的使用和理解中,相信是难以否定把“导”字理解成“心目中有预设的立场/思想/角度,然后尝试把事物引向那个立场/思想/角度”之意思。包括Vincentlee上文所述的,亦是这个意思。这样就明显不是新闻报道讲求的中立客观,开放多元持平的信念。执于一己想法,只报自己心中的香花,鞭挞自己心中的毒草,这是评论,或者是马克思那种所谓新闻,却非维基社群要做的“报道”。维基的中立原则,就是不会把某些东西预设为“生津滋养万物的活水”或“非迷惑世人、扰乱世界的狂心悖论”的。
我一直以来的话,其实不是个人之见,是香港新闻业界和语文研究者经过讨论研究后,得出的共识。业界的看法,相信是一个合理、有力、可参考的权威吧。
在这讨论中,虽然有论者执于个人对一字的某些义项,或者因个人对新闻报道的宗旨、信念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看法,但经过了从字词解释、历史、所含概念,中英比较,与实际新闻报道的信念之关系……等多个角度的探讨,我仍然看到“报道”一词比“报道”优胜,起码较适合维基百科要做的中立报道。--小狼 20:01 2006年4月2日 (UTC)
台湾的教育部国语辞典上面对这两个用法的解释分别是“报道:告知﹑传达。唐˙李涉˙山居送僧诗: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闲。”、“报道:透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将新闻告知大众;以各种传播方式发表的新闻稿。”很明显台湾在这新闻传播方面是使用“报道”的。上面的讨论串我一路看了下来,各方都举出这两个用法何者应为宜的理由,但似乎也只是想以举证证明自己“习惯的用法”较佳而已。其实不管是报道或报道,让阅读者不觉得奇怪就好,中文维基之所以会有繁简转换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为此,现在不管选用那一种用法,香港与台湾两地的读者大概都会看起来觉得怪,甚至认为是错字或误用,何不让两种用法都并存呢?文字的转换应该较容易解决,不知道图片的部分有没有解决方案?--子毓猫 22:40 2006年4月2日 (UTC)

关于维基新闻图片的文字[编辑]

关于现在对于“报道”与“报道”的争议,我有以下的提议:

  • 文字部分使用标签或是文字转换来根据不同地区显示相对应的名词。
  • 图片部分:
  1. 将图片上的所有文字移除,改采为每一种维基新闻类型设计新图形的方式。目前英文维基新闻似乎就是采取这种方式,仅有“WikiNews”的字样保留在英文维基新闻logo上。
  2. 将图片上的文字由四个字改成两个字,如:“原创报道”改成“原创”、“独家专访”改成“独家”等,以避免争议。

会这样提是因为这样讨论下去还是不会有结果,不如改一种方式,不知道大家意见如何?--眼镜虎 (讨论) 17:38 2006年4月3日 (UTC)

图像上传[编辑]

我们现在好像还不能够上传图像,只能用共享资源已有的文件,那么合理使用的图像该怎么办?这个运动会标志这篇文章英文版有着合理使用注明共享资源好像不能接受合理使用注明,难道我们就不能用了吗?我们也不是用它来赚钱,仅仅是为了描述一段新闻。更何况,真正的(赚钱的)报纸不也是随意地运用很多注册商标吗。 --Shibo77 15:04 2006年3月16日 (UTC)

目前好像除了英文版,其他语言版本都不能上传图片到本地。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想保证新闻的自由度(版权)。我想,全部使用自由版权协议的图片也可以算作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吧。不清楚如果想在本地上传,应该如何办理?我想至少应该经过社群的充分讨论。必须解决著作权上的疑虑才可以--Shizhao 01:38 2006年3月17日 (UTC)
其实真正的报纸也不全都随意运用商标的,最少就美国的情况而言。很多时候是商标持有人发放所谓“媒体包”(press kit),里面有供新闻媒体有条件、有限度使用的商标;要是没法取得媒体包的话,就要在合理的环境下拍照,然后才可以说明照片(内容不仅是该商标)是自己的作品,自己拥有著作权。(要麦当劳公司的标志,但无法取得媒体包的话,就要跑到麦当劳餐厅门外拍一张照片。)
要是要我从新闻图片和商标中选择其一,我大概是会选用图片的。拍得好的照片能传达文字不能及的意境,这一点是商标是做不到的,除非新闻主题刚好是关于一个标志。
不过中国境内媒体的作法,我也不大了解,是游学太久了...-Chunshek 06:35 2006年3月22日 (UTC)

IRC[编辑]

我们是否也应该建立#zh.wikinews的IRC频道,用来作为及时反映新闻和报告事件的通道,另外,还有wikinewszh-l邮件列表--Shizhao 09:29 2006年3月17日 (UTC)

这蛮重要的,像昨(3月16日)晚有匿名用户大量破坏页面,就求助无门不知道要找谁封禁IP。--Ellery 10:04 2006年3月17日 (UTC)

全形符号表[编辑]

建议编辑页再摆回全形符号表,就像中文维基百科那样子 。--Ellery 10:01 2006年3月17日 (UTC)

现在中文维基百科这样子,是我从英语维基字典抄过来的,有以下两个档案要改:MediaWiki:Monobook.js, MediaWiki:Edittools, 另外新增一个叫MediaWiki:Standard.js --Hello World! () 16:15 2006年3月17日 (UTC)

Cat stomper news[编辑]

Hola. I don't know if this story is too strong or indignant to be posted, although the Spanish-language version has it. What do you think? Does somebody know more details about the "blogger hunt" to this woman? Julián Ortega Martínez --168.176.160.15 16:47 2006年3月17日 (UTC)

这是很不错的新闻啊。--Orion 04:59 2006年3月18日 (UTC)

有没有成立维基新闻的官方正式新闻稿?[编辑]

可以拿去四处广告用。 还有看有没有主流媒体愿意报道。--Orion 04:57 2006年3月18日 (UTC)

对于大纪元报的立场[编辑]

应该可以开始考虑了。以后一定有引用自大纪元的新闻。--Orion 06:39 2006年3月18日 (UTC)

我觉得没有问题啊,只要wikinews的立场中立,就不会担心引用大纪元会引起立场问题了。--Demos 10:47 2006年3月18日 (UTC)

但是,大纪元的新闻是中立的吗?

也许上面那位的意思是,维基新闻的立场是中立的,所以引用大纪元时报等具有偏见性的内容时需要将其中有偏见的内容进行中立化,这样一来就不会引起争议了吧?讨论后请用~~~~签名--218.82.205.17(w:zh:User:卡库拉迪)06:09 2006年3月19日 (UTC)
我觉得如果与法轮功、中国民运、吐糟共产主义、中共“黑幕”等有关的,最好不要引用大纪元的,而应引用如BBC、RFA等较客观的来源。--Wrightbus 09:48 2006年3月19日 (UTC)
我认为对特定媒体进行排除才是真正违反了维基的中立原则。以此意见,报道对大陆中共不利的消息,就不能引用新华社的消息了?—自由主义者  2006年03月19日23:20 (UTC+8 07:20)
应该尽可能的多方引用, 会比较能中立.--Ellery 10:46 2006年3月19日 (UTC)
有特定立场的媒体仍然是可以引用的,我想新闻来源是提供读者“可验证性”,应该多多益善才是。可验证性的意思是“是这个来源讲了这样的话。”不是编者自己发明的,也不是匿名放话。至于该报道可信度够不够,我们不一定都能确认,读者自有判断。--Fauzty 11:05 2006年3月19日 (UTC)

我认为引用任何人的文章,都会存在立场问题。没有任何一家媒体能够是无立场的。想要中立,只能是引用多方观点,包括一些官方媒体。我个人感觉BBC的新闻比RFA,VOA的新闻更趋进与中立。 [[user:Dnwk|dnwk]

个人以为大纪元这种有特定目的的新闻机构,其立场甚至较中国内部的报纸更为不客观,尤其是涉及到中国内部消息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言论自由而去引用一些显然存在着偏见的东西,正如不能以同样的理由引用纳粹的宣传一样。221.234.206.13 04:26 2006年3月21日 (UTC)
把大纪元视同偏见、视同为纳粹仅是你个人的意见,我看不出“比中国内部的报纸更为不客观”来,虽然我也讨厌其偏激的立场。至少,你这种明确地排除引用,已违反了维基的中立原则。—自由主义者  2006年03月21日13:39 (UTC+8 21:39)
同意第一句话,但对BBC的意见暂时无法苟同,从某些报道来看,BBC也只不过是个政府工具而已。StimetCross 14:40 2006年3月21日 (UTC)
报道不过是报道罢了, 对于不清楚的事, 应该自己查证--LCM 07:06 2006年3月28日 (UTC)

关于时间[编辑]

新闻上的“xx讯”的时间应该是发稿时间,而不是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Shizhao 14:44 2006年3月18日 (UTC)

吾人一直以为是要填写新闻发生时间,建议shizhao兄在编辑框里面说明得清楚些,免除事后修改之累。--Ellery 17:17 2006年3月18日 (UTC)
还有,是采用UTC还是UTC+8,是否有规范?--Demos 21:26 2006年3月18日 (UTC)
我也一直认为是事件发生本地时间(即:北京时间),如果要是新闻发稿时间那我们为什么不用:
<includeonly>{{date|{{<includeonly>subst:</includeonly>CURRENTYEAR}}年{{<includeonly>subst:</includeonly>CURRENTMONTHNAME}}{{<includeonly>subst:</includeonly>CURRENTDAY}}日}}</includeonly>
? --Shibo77 03:53 2006年3月19日 (UTC)
事件发生时间有可能在未来,比如即将举行的事件,或可能不确定时间,比如还未侦破的犯罪案件,所以应该以发稿时间为准。如果是写上的是发生时间,读者可能以为那是前几天的“旧闻”。--Fauzty 10:56 2006年3月19日 (UTC)
既然是发稿时间,就有可能不是自行填写而是程序自动生成。这既省去手工填写的麻烦,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地球发动机 03:45 2006年3月20日 (UTC)
我已经修改了相应的文章template。感谢Shibo77,其实我早就想这样,只是我一直不知道可以通过这些代码实现这个功能--Shizhao 06:20 2006年3月20日 (UTC)

中文新闻热线[编辑]

什么时候也能够开放一个中文新闻热线? 或者几个志愿者公布一下手机号。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再开个精华版、有声版。 或者干脆开个网络电台,读新闻就好了--Dnwk

赞成网络电台。做起来不困难,尤其是用podcasting的话。--Mingwangx 15:52 2006年3月19日 (UTC)
台湾的wikimedia Taiwan如果成立,倒是应该提供一个台湾地区的中文新闻热线--Shizhao 06:23 2006年3月20日 (UTC)
大家想一点网络电台怎么做?做个新闻类的。不过Wikinews能提供音频服务器吗?--lin 14:20 2006年3月23日 (UTC)

管理员[编辑]

刚刚开始几天,就遇到了几次破坏。我们是不是应该先选出一批管理员?建议使用特别的规则:

凡是在任何wikimedia计划上有账号,并参与编辑1个月以上的用户,并且在中文wikinews上有用户页的用户都可以参选。

该规则1个月以后失效,使用现有管理员选举的规则。

这样变通一下如何?--Shizhao 06:29 2006年3月20日 (UTC)

我赞成,始终没有管理员很麻烦。--Syaoran 10:54 2006年3月20日 (UTC)
赞成。-- Tonync 16:04 2006年3月20日 (UTC)
赞成,可以委任或自荐维基中文百科的现任管理员作为临时管理员应急,稍后再根据规则选出正式管理员。Cmlau 13:10 2006年3月26日 (UTC) --->已见有关临时管理员的安排

小问题[编辑]

茶馆是确定的名称了吗?还是有要跟互助客栈同名?:)--春日 13:03 2006年3月20日 (UTC)

才透过上面的提新问题按钮点击这里提出新的问题,就遇上问题:[6]

香港申办维基年会的新闻[编辑]

香港成功申办2006年中文维基年会的新闻中有关郑斌彬和李卓贤的话在中文维基百科因为放在新闻稿中可能会有争议,在w:Wikipedia:新闻稿/香港成功申办2006年中文维基年会中目前已经被删除(详见w:Wikipedia talk:新闻稿/香港成功申办2006年中文维基年会#新闻稿的缺失),中文维基新闻和英文维基新闻是否要比照办理?--眼镜虎 讨论 03:44 2006年3月21日 (UTC)

想知道有新闻封锁的问题吗? 国内的读者可以看到吗?

新闻和新闻稿不同。在新闻中完全可以引用相关人士的话,无论这个人说的话对错如何,都是一种观点。另外,wikinews和其他项目在中国大陆都不能访问,但是可以通过订阅首页新闻的RSS浏览--Shizhao 06:44 2006年3月21日 (UTC)

消息来源[编辑]

上面讨论的是有些消息来源是否可用。我这里想讨论的是,每条新闻中的消息来源是否应该至少有两个不同来源的消息?(不包括原创新闻啦)否则只是来自一个来源的消息,只是转述新闻而已,失去了wikinews的特色(不同观点的综述),别人又何必看你的新闻呢?而至少有两个不同来源的消息,那么别人看这篇新闻的时候,相当于看了至少两个不同观点的新闻,这不正是我们的长处吗?--Shizhao 06:50 2006年3月21日 (UTC)

是个好提议,支持。-- Tonync 22:09 2006年3月21日 (UTC)
很好的反思--只是,消息来源多寡并不一定就能对新闻真实提供保证;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查证。查证新闻的工作,对公民新闻学的发展与乎自由新闻源的社群来说,更是关键问题所在。我们似乎值得讨论新闻查证工作如何在维基新闻中形成制度? -- iRight Tseng

关于标题[编辑]

看到en:Wikinews:Style guide里面说新闻的标题要:Use comma, not 'and' or '&' - Often the word 'and' may be substituted with a comma ','. Example: "Powell and Annan set international goals for aid" could be written: "Powell, Annan set international goals for aid" ,这一点在中文维基新闻中需要有类似的规定么,比如尽量不用“和”、“与”,而用“、”?另外新闻的标题是“一句话”还是“两句话、中间以空格分开”,还是两者都可以呢?--Gene吉恩 (说) 04:48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觉得都可以。两句话、中间以空格分开应该是从对联中学来的吧?这可是中文媒体的一个特色呢--Shizhao 05:18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正在译写中文版的Wikinews:样式指南,个人有点意见;英文的样式指南里有不少项目是不符合中文的写作手法的,我觉得不必盲目跟从啊。关于该用“和”、“与”、“、”的问题,很多时候中文媒体的新闻标题是三者都不用,干脆写成“中美两国就贸易逆差进行会谈”或“连宋选举失利”的,这在英语不会用到的("U.S., China establish trade agreement" 总不能写成 "UC establish trade agreement" 吧!)。-Chunshek 05:39 2006年3月22日 (UTC)
中文标题应否避免便用“,”呢?但很少在新闻大标题上见到逗号。?_?--Simon Shek 05:07 2006年3月27日 (UTC)
同意,中文标题不用“,”;但需有“:”藉以直接引述当事人说法,做为标题。--iRight Tseng

分类的繁简转换[编辑]

目前,分类似乎不支持繁简转换?--Shizhao 08:03 2006年3月22日 (UTC)

关于我们的方针[编辑]

目前我们中文维基新闻的全套“方针”都是英语维基新闻原搬过来的,我们还需不需要进行一次讨论或者投票,得出适用与我们的方针;还是直接默认英语维基新闻的方针也是我们的方针?--Gene吉恩 (说) 12:18 2006年3月22日 (UTC)

这我想要视乎情况吧,虽然全套方针搬过来,某些部分的确未必适用于中文版,但是有一套方针总比没有方针好。你想出跟原英文方针有抵触的事情,就拿出来讨论啊!
我自己是希望能有一套有效并迅速处理人名地名的译名问题,新闻一类文章,不同的外语译名很容易对读者造成困扰;新闻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能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啊,总不能动不动就要求用户跑到维基百科查证译名的。-Chunshek 13:19 2006年3月22日 (UTC)

频道:国际?[编辑]

有两点我不太懂,请各位老大指点:

  1. 中文维基新闻是不是要“避免中国中心”呢?频道是指“国外”吗,还是指“涉及多于一国”的新闻?我现在身在美国,“国外”是包括中国,不包括美国的啊。(正因为我们都住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我想所有维基新闻的文章都可以算是“国际”吧...)
  2. 不是在维基百科决定了不用汉字做名字空间的吗?怎么会有“频道:”的情况出现呢?

-Chunshek 03:25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个人认为国际是指“涉及多于一国”的新闻事件,而不是指国外。--Gene吉恩 (说) 03:57 2006年3月23日 (UTC)
对,比如关于联合国的一些新闻,很难把它仅分类于某个国家--Shizhao 07:53 2006年3月23日 (UTC)
国际的意思就是国与国之间,国际比赛就是国家间的比赛,国际频道不是国外频道而是对外频道,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CTV国际频道等等。--还没注册呢

一个错别字[编辑]

http://zh.wikinews.org/w/index.php?title=Special:Booksources 外书源~

这是MediaWiki的老问题了,只有管理员才有权限修改--Yoshi 15:22 2006年3月23日 (UTC)

不单止这个。刚才设定语言时,发现画面出现了什么“点子邮件”。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那是“电子邮件”打成了国语的同音字。--石添小草 10:13 2006年3月30日 (UTC)
已经更正,大家继续踊跃寻找错别字或者翻译不恰当之处。--Gene吉恩 (说) 11:46 2006年3月30日 (UTC)

快100篇了[编辑]

我们以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100篇新闻了!以且质素亦都很好,看来不用一年我们就可以达到1000。--者尺 (talk) 09:17 2006年3月23日 (UTC)

其中有许多是这样的入口,本质上不应该算作新闻--Shizhao 09:34 2006年3月23日 (UTC)
3月的目录进去看目前有75篇新闻,也算是不错了,不过目前有些被列入删除请求了,删除后就变少了。--Yoshi 15:32 2006年3月23日 (UTC)

“注意”[编辑]

繁简转换好像把“注意”对应到“注意”了,可否将其列为例外情形? (刚看了其他的讨论,好像Wikinews的繁简转换有存在其他问题吗?看来只得暂时自己强制转换了。)(抱歉忘了签名)

这未免是“陈日君”中心[编辑]

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升任枢机主教举行仪式这个条目。

依小的意见,应该改为本笃十六世册封十五名枢机主教会比较NPOV。并附上其他新任枢机的简介,这样会比较好。--Flamelai 14:39 2006年3月24日 (UTC)

你说的那又是一个新闻了--Shizhao 14:45 2006年3月24日 (UTC)
哈!这样也好,一方报道陈日君,另一方报道册封枢机的消息,这样就不会衡突了。--Flamelai 14:49 2006年3月24日 (UTC)

请求新闻[编辑]

现在已经有请求新闻的空间了吗?如果有人不想自己写新闻想请其他人帮忙撰写,应该到哪里请求?谢谢。--KaurJmeb 11:15 2006年3月25日 (UTC)

维基新闻,你也可以撰写的自由新闻源![编辑]

"维基新闻,你也可以撰写的自由新闻源!"建议加上"参与"两字, 语句比较通顺. "维基新闻,你也可以参与撰写的自由新闻源!"

语言标准化问题[编辑]

是不是要对新闻中使用的语言进行标准化? 比如“香港打吡大赛由何鸿燊爱驹胜出” 这篇报道中的“打吡大赛”因该是通过粤语转换过来的,对于不懂粤语的人,就很难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大家看看对于这类问题怎么处理。--lin 16:52 2006年3月26日 (UTC)

个人认为应以国语或普通话为标准。—自由主义者  2006年03月27日01:09 (UTC+8 09:09)
但是这是其比赛的名字喔。不是作出来,为什么一定要改呢?见:w:香港打吡大赛[7]。不知你们说的是什么问题。--Simon Shek 03:03 2006年3月27日 (UTC)
新闻是以最能使读者明白的写法为最合适。打吡大赛对香港人都很熟悉,换成国语译法会使事发当地读者不知所云,而且也不准确,单是这一点就也经失去了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发放及时准确的讯息,这跟标准不标准无关);另一方面,其他地区的中文读者不会明白何谓“打吡大赛”,不知道是赛马,同样使报道失去传达易懂讯息的目的。标题可以写成“香港赛马打吡大赛由何鸿燊爱驹胜出”,算是一个比较体贴各地读者的妥协。-Chunshek 15:53 2006年3月27日 (UTC)
可以写为"香港赛马界的"打吡大赛"由何鸿燊的爱驹胜出....."这样至少让其他地方的读者之道这是香港赛马的比赛且又保留了该比赛的专有名称, 另外新闻里面最好在后面简单说明一下"打吡大赛"是什么. 一般报纸都会有个小方块解释某新闻内所提到的专有名词. --Ellery 15:46 2006年3月30日 (UTC)

Wikinews:每周国家中的世界行政区图有错误[编辑]

File:Wikinewscountryoftheweek.PNG中,海南岛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没有标注为同一颜色,显然是不正确的。--Pubuhan 03:39 2006年3月27日 (UTC)

有人破坏首页[编辑]

见首页历史中210.77.18.128和203.218.108.84的更改,被充满不宜的图片。请考虑制定措施。—自由主义者  2006年03月27日10:47 (UTC+8 18:47)

过量的维基连结[编辑]

我觉得如哥伦比亚豪雨至少造成34人死亡7人失踪科学家首次发现动物以RNA干扰机制抗击病毒的现象等文章的内容,实在有太多与新闻内容无特别关系的维基百科连结了(如“降雨”、“动物”等)。这些连结都是常识性或技术性的,并不属于“背景资料”,这点我在译写样式指南时注意到。希望作者们能关注,加入连结前想一下,这是否背景资料,连到维基百科后是否会加深读者理解,否则无需加入。记得维基新闻不是百科全书 (Wikinews is not an encyclopedia)。-Chunshek 19:04 2006年3月27日 (UTC)

同意--Shizhao 01:11 2006年3月28日 (UTC)
  • 明白了,下次注意。--Pubuhan 02:27 2006年3月28日 (UTC)

可否增加按钮[编辑]

在编辑状态中,链接到维基百科和增加新闻来源的提示都在编辑区下面,点击起来非常不方便,能否做成按钮和别的编辑按钮放在一起?--Pubuhan 02:27 2006年3月28日 (UTC)

俄新社中文网站上的版权声明为:

“本网站在公开版面刊登的俄罗斯新闻社及俄罗斯新闻社属下媒体单位的各种新闻﹑信息和资料(图片除外),均为俄罗斯新闻社版权所有,可以在未经俄罗斯新闻社书面授权情况下使用,但必须注明“来源:俄新网”或“来源:俄新社”;而在互联网上使用上述材料时,除注明来源外,还必须附该材料在俄新网的原始链接地址。”

其中包括“可以在未经俄罗斯新闻社书面授权情况下使用”字句,可否理解为俄新社这个声明是类似于“保留部分权利”的协议?可否认为它在形式上与CC-by相容?可否理解为可以在其声明的前提下,将其文字内容发布到维基新闻中?--Gene吉恩 (说) 06:53 2006年3月28日 (UTC)

这应该相当于是:w:Template:CopyrightedFreeUseProvidedThat或者w:Template:EU image这样的声明。和cc-by并不一样--Shizhao 07:41 2006年3月28日 (UTC)

我也知道,这显然和CC-By不同,但是他这份声明明确允许不经许可在互联网网站站上使用其新闻报道内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呢?(还是我们其实可以用?)--Gene吉恩 (说) 08:38 2006年3月28日 (UTC)
我觉得我们不能用。因为我们是一个协作系统,任何人都可以修改。他的版权声明只是说了“允许使用”,但是并没有说允许任意修改。原文复制并保持原文的内容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在我们这里随意修改,恐怕不行吧?以上只是我的认识,不知道对不对--Shizhao 09:11 2006年3月28日 (UTC)
就我的认识来说的确是这样的。CC授权的优点是明确抛弃了一些权利,而在维基新闻这里的CC授权明确抛弃了改作权以及著作财产权,所以任何人是可以拿来修改,从事衍生著作以及商业出版的。相对来说,一些新闻网站对内容以大C保留所有权利之余,会增加一些类似使用许可授权的简单条文。但这些条文不够周延详尽,也不够清晰明确,所以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在此之外,他们也没有抛弃了在改作与商业方面的权利,所以维基这里基本上是不宜使用的。--企鹅 14:26 2006年3月28日 (UTC)
嗯,的确,它仅仅是将使用权放弃,但其他方面的权利并没有放弃,而维基新闻中的内容是允许自由修改的,看来在维基新闻中使用的确不太适宜。--Gene吉恩 (说) 02:05 2006年3月29日 (UTC)

存档[编辑]

根据Wikinews:存档常规Wikinews:2006年/3月/14日的新闻可以考虑被保护了。--Fauzty 22:54 2006年3月28日 (UTC)

已经存档--Shizhao 07:39 2006年3月30日 (UTC)

引用来源一定要用url吗?[编辑]

有些媒体没有网站的, 可以像这样吗(来源:都市日报2006/3/30 第10版)?--LCM 01:17 2006年3月30日 (UTC)

这样子可以, 建议最好加注该报纸的发行地区(因为有可能是地方版才有) --Ellery 15:48 2006年3月30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