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新闻:茶馆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重定向自Wikinews:茶館
一边喝茶,一边聊
一边喝茶,一边聊
檔案室
2006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07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08年 1-6月7-9月10-12月
2009年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2014年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21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欢迎来到茶馆,此處用於討論维基新闻的技术问题、政策方针及工作運營。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2023年度有关完善中文维基新闻稿件审核與發稿程序的改进提案 16 6 Kitabc12345 2024-04-25 01:33
2 預設關閉目錄 5 3 Kitabc12345 2024-03-23 17:35
3 一些想法&提議Wikinews:編輯精選成為維基新聞的指引 4 2 Kitabc12345 2024-05-04 17:23
4 首頁頭條不應有數量限制 8 6 Ou0430 2024-05-03 21:37
5 安装NewUserMessage插件 6 3 Kitabc12345 2024-04-25 03:43
6 中文維基新聞專題報導起名招標 6 4 Kitabc12345 2024-03-23 17:00
7 專訪文章閱讀障礙 1 1 Kitabc12345 2024-03-23 16:46
8 俄語維基新聞的多語言新聞報道傳媒服務在中文維基新聞本地化構想 1 1 Kitabc12345 2024-03-23 17:43
9 Main lead 無圖可用的應對 11 4 Kitabc12345 2024-05-04 00:41
10 完整的運動章程草案等待您在元維基上審核 1 1 RamzyM (WMF) 2024-04-04 13:22
11 地震用詞的地區詞轉換 6 4 Kitabc12345 2024-04-25 03:33
12 提議將 Wikinews:新聞價值 升級為正式指引 11 3 Kitabc12345 2024-04-19 03:21
13 Wikinews:内容声明 7 3 Kitabc12345 2024-04-25 01:29
14 Wikinews:礼仪升格為正式方針 3 2 Kitabc12345 2024-04-20 02:55
15 提請修訂 Wikinews:樣式指南 5 2 Kitabc12345 2024-05-02 20:17
16 有關Wikinews:管理員投票章節不統一的問題 11 7 Ericliu1912 2024-05-03 21:40
17 關於稿件審閱及新聞報道的分享 5 3 Kitabc12345 2024-05-03 03:43
18 現在投票選出第一屆《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成員 1 1 RamzyM (WMF) 2024-04-26 04:20
19 台灣分會2024年4月對話時間 1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24-04-26 04:28
20 建议增设评论区以提高读者参与度和本站活跃度 3 3 Kitabc12345 2024-05-02 20:14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2023年度有关完善中文维基新闻稿件审核與發稿程序的改进提案[编辑]

提議:

  • 完善站內審稿發稿機制
    • 設立一個專門的用戶組,僅給予該用戶組內用戶修改新聞狀態權限(例如將{review}修改為{publish})其他普通用戶限制修改新聞狀態(例如只能將{editing}修改为{review})。
    • 修改新聞條目內{publish}模板顯示狀態,例如新聞條目在未加掛{publish}模板狀態下會在頂部特別提醒,避免誤認。
    • 設置防濫用過濾器,防止無權限者修改新聞狀態。
  • 改進發稿流程
    • 在事件發生後,先在维基新闻各平台設立的帳號以最快速度將消息以文字(或文字+圖片)之形式發出,待站內稿件編輯完畢後再加掛鏈接。

--Talimu0518留言2023年6月30日 (五) 12:46 (UTC)[回复]

這個提案是在我用戶頁寫的,另外還有一個關於改進速刪的,各位如果有修改意見可以轉到那邊去。 Talimu0518留言2023年6月30日 (五) 12:48 (UTC)[回复]
關於發稿方面,現在編輯小組內部有成員給出了新方案:
目前本站發稿流程是事件發生後先在站內編輯新聞稿件,在編輯工作結束並通過審核後方可將文章改掛{{publish}},同時編輯 lead article 模板,最後才是站外各渠道發稿。
新方案即為事件發生後,先在维基新闻各平台設立的帳號以最快速度將消息以文字(或文字+圖片)之形式發出,待站內稿件編輯完畢後再加掛鏈接。 Talimu0518留言2023年10月18日 (三) 15:32 (UTC)[回复]
我本人(+)支持這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實際上在來茶館提出之前已經在本站的telegram頻道實驗了幾個月時間,效果也很好,可以設立為正式方案。 Talimu0518留言2023年10月18日 (三) 15:35 (UTC)[回复]

(!)意見1.引进巡查员角色,只有巡查员和管理员可以{publish}文章,但是巡查员和管理员不能{publish}自己所写的文章。如果用户违反规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封禁1天,第三次封禁三天,第四次永久封禁。

2.同意设置防濫用過濾器。

3.巡查员和管理员要对经己手发布的新闻负责。

4.适当提高巡查员的门槛,必须得50%以上的管理员认同其贡献才可以成功当选。巡查员在当选时保证自己秉公办事等。Assifbus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0:29 (UTC)[回复]

第四點可能後續需要在茶館作進一步討論,不過本人(+)支持第二和第三點。 Talimu0518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5:25 (UTC)[回复]
我就意見如下:
  1. 在MediaWiki軟件層面不能開設一個沒有實際權限的用戶組。在本站層面,實施此項的方法,似乎直接在防濫用過濾器加入限制式條件比較可取。
  2. 要想想如何做頂部特別提醒。MediaWiki軟件層面似乎也未必可以做到在某一模板不存在的情況下加入另一個模板。
  3. 濫用進階用戶組權限的用戶,應當被解除權限,而非直接封禁。解除權限後,用戶就已經不能執行上述違規行為。封禁是最後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封禁以外,其實也可以採取限制編輯的方式,例如只禁止編輯主命名空間。
  4. 管理員只是社群共識的執行人,如果委任巡查員都需要管理員達成共識才能委任,似乎其門檻分分鐘比起由社群投票選出管理員程序更難。
HW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18:02 (UTC)[回复]
(✓)同意,如果第一步就採取封禁,那未免過於殘酷了些,可以先警告後再除權。並且如果需要「至少50%管理員認同其貢獻」,那麼問題會更大,本站做不到一次性拉那麼多管理員過來投票,並且認可個人貢獻與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Talimu0518留言2023年7月3日 (一) 16:27 (UTC)[回复]
同意HW君,謝謝你的想法~ Kitabc12345留言2023年8月25日 (五) 12:26 (UTC)[回复]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預設關閉目錄[编辑]

預設主頁面目錄:Default closed menus on Vector (2022) for zhwikinews main pages. Is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feasible?

我查閱了俄羅斯維基新聞或者其他語言的維基新聞,他們的新版皮膚在瀏覽新聞報道的時候,目錄會關閉,我認為這個適合部署在本站當中,因為維基新聞的新聞報道頁目無需要目錄,另外就算有目錄也可以用相關的模板代替,不需要開啟這個目錄可以預設隱藏,可以讓更加顯示方便報道文字出來,不需要顯示這個多餘的目錄,因為現時所有報道目錄,也只是只有消息來源,然後就沒有了,其實是沒有什麼用途,而且舊版當中這種情況下也不會顯示任何目錄任何目錄。在一個強而有力的理由就是隱藏這個左邊的目錄,可以顯示更加多的文字內容,讓新聞體驗更加豐富,而且在iPad或者電腦等平台上會更加有好的瀏覽體驗,而不需要顯示這個多餘的東西阻礙介面的佔比,因為所有新聞報道只有消息來源這個標題在目錄當中;就算新聞報道有標題也不需要特意有標題左則欄(新版皮膚)來顯示他,另外也有目錄模版,可以代替因為這個相當阻礙新聞報道的瀏覽體驗,這個目錄的設計只適用於維基百科,新聞報道不需要這樣,新聞報道很少會使用目錄內點擊,通常分標題也只是單純顯示出,不需要有個目錄點擊它。但是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他是怎樣實行的,現在徵求大家的意見。我表示支持。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13日 (六) 05:29 (UTC)[回复]

另外我希望有技術可以更加方便填寫消息來源的模板,因為大多數新聞網站其實很容易拿到標題和這個他是來自於什麼機構,其實或許開發可以有工具可以讓他填寫得更加快?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13日 (六) 05:34 (UTC)[回复]
(+)支持在所有皮肤下关闭目录。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2月5日 (一) 13:06 (UTC)[回复]
Some discussion and further questions at T355878#9525307. Hope we can help! Cscott留言2024年2月8日 (四) 16:23 (UTC)[回复]
@CscottIt's sad to discuss what we should do after the silence.🥲🥲🥲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35 (UTC)[回复]

一些想法&提議Wikinews:編輯精選成為維基新聞的指引[编辑]

本人建議在維基新聞的語言類別頁面中使用DynamicPageList按日期顯示最新的新聞頁面。認為創建新的類別頁面時,應該加入DynamicPageList,以按日期顯示類別的最新新聞,使資訊更易獲取。

本人指出,由於維基新聞是新聞網站而不是維基百科,類別頁面應該以日期排序為佳,以展示給讀者。認為類別頁面應該展示最新的新聞,以吸引本地社群本人並提升其活躍度。

本人希望在維基新聞的類別頁面上能夠使用DynamicPageList來自動顯示按日期排序的新聞,並推薦一些優秀報道。

另外我希望有技術可以更加方便填寫消息來源的模板,因為大多數新聞網站其實很容易拿到標題和這個他是來自於什麼機構,其實或許開發可以有工具可以讓他填寫得更加快?

此外,本人還提到希望能夠在可視化編輯器中自動添加{{source}}模板的標題或媒體名稱,以減輕維基新聞編輯的工作負擔。

本人還提供了新聞專題頁面的鏈接,並強調了該建議的原因。

本人提議Wikinews:編輯精選成為維基新聞的指引:

本人還提議引入其他維基新聞語言版本的優秀報道評選,以獎勵積極參與的維基新聞編輯。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1:32 (UTC)[回复]

  • 日期显示没意见,不太清楚技术实现(
  • 类似维百Provelt那样的小工具?可能要请js佬来写个小工具,确实会方便些。题外话,现在首页创建页面的preload模板,sourse模板里面预填的参数应当注释掉或者{{blank}}掉,直接填入还是方便些,预填的来源1网址、来源标题之类的要是替换漏了就不太好了(
  • 新闻专题和优秀报道均(+)支持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2月5日 (一) 12:53 (UTC)[回复]
    @ZhuofanWu謝謝閣下!希望社群踴躍參與本地的優秀報道fa構想。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31 (UTC)[回复]
    個人不想說設立太高的標準,就算字數不多,也是一個優秀的新聞報道,我認為一些報道如果是非常好的,其實都應該獲得提名,這些只是個人找到的第一批,應該還有更加多的:
    維基新聞2008年大事回顧
    2022年新聞大事回顧
    李克強結束十年中國總理任期 告別講話提「人在幹天在看」
    專題:前路不明 港人憂港府月月放煙花
    數千名河南村鎮銀行儲戶鄭州維權 現場爆發警民衝突
    机场空管未允许海上保安厅飞机进入跑道
    陳水扁座機取消過境美國
    教宗強烈譴責中國任命兩名主教
    白宮歡迎胡錦濤儀式上法輪功記者喧場
    兩會專題:中國總理記者會中斷 30年慣例告終
    中國公開國安警察證
    維基新聞2020年香港大事回顧
    據報山東日照年初一有槍擊案 逾十人死傷
    買激素比買毒藥難 中國跨女掀自殺潮
    維基新聞2020年原創報道回顧
    維基新聞新聞專題:美團外賣背後的問題
    「我覺得這只是個夢」:母子從烏克蘭逃到俄羅斯
    香港區議會選舉2023「泛民派全無僅存建制」:投票率首次史上最低
    升學考試:中國有中學阻止成績差學生參加中考
    聯合國會議:中國代表就性少數議題發言時發笑
    香港反送中四年:由示威伊始走到社運沒落
    維基新聞新聞專題:中國老師眼中的中考和「被拋棄的孩子」
    維基新聞新聞專題:中國中考背後不為人知的隱藏問題
    ​據報《人民日報》漏印「習近平」 疑全部緊急銷毀不准外流
    「編程隨想」阮曉寰案:妻揭被捕和審判真相
    嚴寒下收集簽名 維基新聞專訪前俄總統候選人
    中國年輕人不滿新年紅包壓力
    中國央視疑封殺梅西
    王毅接替秦剛重掌中國外交部
    ​港警引國安法懸紅百萬通緝八人
    ​維基新聞專題:被忽視的群體 兩岸三地殘障人士
    維基新聞新聞專題:北陸新幹線延伸在即 沿線的機遇、麻煩和迷茫
    維基新聞新聞專題:中國整頓網遊行動為何衝擊市場?
    中國網遊新規草案致遊戲股暴跌
    維基新聞專題:盲搶鹽 中國民眾對日本排放核廢水反應激烈
    中國食安黑幕 烤澱粉腸街販生意減半
    農夫山泉陷「辱華」風波 掀抵制+舉報潮
    維基百科有編輯遭恐嚇後 多名中國大陸編輯被封禁
    香港遭遇「五百年一遇」暴雨
    北韓逐漸升高的情勢:維基新聞專訪 Scott Snyder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生一起客機墜毀事故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逝世
    河北程式設計師被控翻牆 沒收105萬人民幣
    中國擬修法 處罰「傷民族感情」行為
    哈馬斯武裝組織突襲 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
    李克強:中國六億人人月均收入只僅一千元
    习近平倡“共同富裕”
    南早:習核心班底蔡奇成新「網絡沙皇」
    ​清明節下悼念李克強 遭高壓維穩
    ​馬英九與習近平在北京舉行馬習二會
    馬英九時隔九年再晤習近平
    習近平要求官方清史符合「正確歷史觀」
    專題:中國軍事迷能否迷軍事?
    東航MU5735事故調查初步報告發佈
    香港政府民政局長徐英偉因疫情派對醜聞辭職
    所羅門群島連日示威 焚毀唐人街建築內發現三具遺體
    北韓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
    烏東四地正式入俄
    中國將審議《愛國主義教育法》
    香港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今日投票,唯一候選人李家超以1416票當選
    中文维基百科古罗斯历史系列条目被指造假 在站内站外引发轩然大波
    「留守兒童」悲劇 中國河北13歲學生遭3名同窗殘忍殺害
    揭發中國愛滋疫情「吹哨人」:流亡醫生高耀潔逝世 享耆壽95歲
    臺灣宣佈與洪都拉斯正式結束82年外交關係
    臺灣總統蔡英文將出訪中美洲友邦,期間過境訪問美國
    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逝世,享年78歲
    中國「SARS非典吹哨者」蔣彥永逝世 享耆壽92歲
    美國海洋之門「泰坦」號潛水器被認為內爆 艇內五人全部遇難
    習近平全票通過連任中國國家主席,開啟第三任期
    臺灣前總統馬英九將訪問中國,是為七十四年以來首次前總統訪中
    「摩爾定律」之父:Intel共同創辦人摩爾辭世,享年94歲
    臺灣慶祝中華民國112週年國慶
    2021年Apple秋季新品發佈會:iPhone 13系列等新產品上市
    貨船撞斷巴爾的摩大橋 7人墜水
    日本音樂大師阪本龍一逝世,享年71歲
    馬雲重返中國 曾在海外生活超過一年
    捷克眾議院代表團訪臺,強調深化捷臺關係
    蘇聯末代領導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逝世,享耆壽91歲
    以色列總理因大規模示威壓力 推遲司法改革
    北京地鐵列車追尾 車廂脫軌分離
    香港公民黨通過清盤解散
    圖瓦盧親臺總理選舉失議席 新政府對臺關係或將生變
    中國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在陝西西安開幕
    特朗普被起訴刑事罪行,或影響再選:歷史首次起訴前總統
    特朗普鼓勵俄入侵未繳錢北約盟國被批
    被举报学术不端 华中农业大学解聘黄飞若教授
    江西火災波及培訓機構教室 釀39死
    京都動畫縱火案被告青葉真司被判死刑
    第37屆物理競賽決賽結束 國家集訓隊地域分佈引爭議
    輝瑞疫苗在多國出現接種者死亡事件
    宏都拉斯尋求與中國建交,臺灣呼籲宏國「謹慎審酌」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見Apple公司CEO庫克
    中美外交高層在會談上針鋒相對
    中國網民抵制拒用新疆棉的服裝品牌
    上海多間超市涉濫用人面識別獲檢方關注
    維基新聞專題:盲搶鹽 中國民眾對日本排放核廢水反應激烈
    重考DSE考生:人生這場遊戲要有大起大落才好玩
    升學考試:中國有中學阻止成績差學生參加中考
    西安動漫遊戲文化節
    Steam被中國防火長城封鎖 已被列入違法網站黑名單
    萌娘百科處理米哈遊編輯組違規行為引發站內大地震
    英文維基新聞資深編輯John Shutt逝世
    富氫大氣中的生命:專訪麻省理工教授塞格博士
    嚴寒下收集簽名 維基新聞專訪前俄總統候選人
    ​維基新聞專題:被忽視的群體 兩岸三地殘障人士
    嚴寒下收集簽名 維基新聞專訪前俄總統候選人喬根森
    俄語維基新聞記者接受了「衛星V」疫苗注射
    普京的表弟創立「沒有腐敗的俄羅斯」政黨
    有線新聞記者名單爭議_維基百科在媒體條目撤下記者列表
    維基百科上大批帶有「武漢肺炎」的別名重新導向頁面被刪除
    香港天文台日間發出紅雨警告 有學生要除鞋上課
    中國網民翻牆上維基百科被處罰
    維基記者觀察電影「花木蘭」在中國大陸的評價
    紅雨生效 香港多區雷暴
    事實查核:《花木蘭》報道少見於大陸主流媒體?真相並非如此
    「恒馳汽車」狂賣電視廣告被人嫌煩
    香港學生「停課後復課又停課」 同學:令人匪夷所思
    iPod製造商福是康違反勞動法剝削員工
    2008台灣自行車日 以實際行動 達成環保目標
    街機音遊進入新格局 業者:創意決定生命週期
    維基記者獨家採訪星塵計劃負責人
    陳水扁進行向人民報告電視答辯
    國民黨尋求罷免總統陳水扁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發生黎克特制7.7級地震
    台灣立法院總統罷扁案未過關
    美報告稱中國軍力改變軍事平衡
    八名中國學者欲參加國際文革紀念研討會受阻
    陳水扁下放總統權力朝野褒貶不一
    地球之眼—哈勃太空望遠鏡失明
    沙塵天氣今年第八次襲擊北京
    馬英九發表電視講話回應陳水扁
    世界佛教論壇在中國浙江杭州開幕
    中國汕頭市潮陽區波美村發生嚴重警民衝突
    6.3級地震襲擊爪哇島數千人死亡
    中國軍機墜毀成員全數罹難
    香港數萬人參加六四燭光晚會
    黑山共和國公投脫離塞爾維亞
    中國環保人士獲世界環保最高榮譽
    台灣立法院舉行臨時會議討論罷免案
    三峽移民維權人士遭毆打致殘
    中国大陆外用户访问国内带有敏感词的网页可能会被重置连接
    中國指責達賴喇嘛煽動拉薩寺廟騷亂
    英國發佈不明飛行物調查報告
    布殊對伊朗表態作出積極回應
    《不可能的任務3》可能無緣在中國大陸上映
    中國譴責靖國神社漢語版宣傳冊
    中國山西被困礦工仍未救出
    中國民運人士魯德成抵達加拿大
    中国南方暴雨持续,多处古桥梁遭冲毁
    香港主權移交20年 民陣發起七一遊行
    中文維基百科條目被大量破壞 五星紅旗變成青天白日
    曾俊華公佈政綱 提出23條立法採白紙草案
    百度百科抄袭军东山再起
    策馬揚鞭與時俱進 中文維基新聞瀏覽量超英文版
    國民黨擬編修維基百科 維基編輯怎麼看
    維基媒體基金會全站再遭中國政府封鎖
    六四前夕,北京當局封鎖木樨地地鐵站
    英媒看維基百科:多過新聞
    金正恩提修憲列南韓為頭號敵國
    浙江龙港“市管社区”拟法条化 为中国大陆首创
    中共二十大今日開幕
    富士康深陷疫情 勞動者紛紛返鄉
    中国近期调整多地县级行政区划
    中國全國多地為新冠肺炎逝者哀悼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
    31省區市明確返校時間 部分地區公佈暑假時間
    湖北多地為疫情進行交通管制
    中國各地慶祝中共百年黨慶
    前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被「雙開」 通報:與資本勾連,支持資本無序擴張
    6月1日起,上海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專家:90天內中國人口60%或世界人口10%將感染新冠,並有數百萬人染疫死亡
    聯合國審查美國禁止酷刑紀錄
    2020年高考第二天 多地發生意外事件
    2020年高考正式开考
    一列车在贵州榕江撞上泥石流脱线
    回顧安倍晉三政壇生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
    多国共产党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四川一位在酒吧打零工的COVID-19感染者引發争议
    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_两岸政坛反应各异
    南京银行三则独立事件引出金融流言
    河南多地普降大暴雨 已造成嚴重經濟社會損失
    雲南昭通發生6.5級地震
    中國又一架戰機墜毀
    半島電視台播出最新拉登錄音帶
    中國大陸許多民眾無法使用谷歌國際網站
    本篤十六世首次發表復活節致詞
    美國人民抗議活動波及全球
    明尼苏达州一非裔美国人被警方暴力致死_全美多地爆发抗议
    中国宣布其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
    中國對拜登勝選美總統大選態度「政冷媒熱」
    全球電影產業受疫情衝擊遭遇寒冬 中國大陸已有28部電影撤檔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領導人江澤民逝世 享年96歲
    北京冬奧會昨夜開幕
    馬航17號班機在烏克蘭境內墜毀
    Nintendo Switch版《動物之森》新作在中國大陸被下架
    維基新聞2020年原創報道回顧
    拜登時代將開始_特朗普時代將結束
    台灣摔角界:基層體育若要興起,觀念必須被導正
    半導體展外一章 西門子自動化之城 展現企業形象
    兩岸政治立場不同 2008北京奧運聖火確定不到台灣
    2007年WCG總決賽 中華民國國旗惹衝突
    2009年遊戲之星選拔賽 中華英雄Online展神威 神諭之戰評審最青睞
    自行車環台賽進軍八卦山 捷安特出奇制勝成最大贏家
    維基新聞訪問電器公會 探究台北音響影視展變革
    維基新聞專訪:淺談街機音遊新趨勢─實體競賽
    維基新聞專訪:街機音遊與電競社團 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
    嚴寒下收集簽名 維基新聞專訪前俄總統候選人
    維基新聞專題:被忽視的群體 兩岸三地殘障人士
    ​「我覺得這只是個夢」:母子從烏克蘭逃到俄羅斯
    ​重考DSE考生:人生這場遊戲要有大起大落才好玩
    ​一個常識性的提議:維基新聞採訪奧克拉荷馬州的大麻合法化倡議活動總監
    ​富氫大氣中的生命:專訪麻省理工教授塞格博士
    維基新聞就Rocky Linux的新計劃專訪CentOS項目的Gregory Kurtzer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紅帽將重點從CentOS轉移到Stream 維基新聞專訪CentOS團隊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維基新聞專訪瑞典海盜黨領袖裏卡德·福爾克文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維基新聞專訪澳洲2020年地方選舉補選候選人克雷格·法誇森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維基新聞專訪澳洲2020年地方選舉補選候選人桑德拉·傑弗科特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史提芬·沃德:人們開始生活在虛假的現實中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維基新聞採訪美國團結黨總統候選人布萊恩·卡洛爾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維基新聞採訪墨爾本市長候選人曾偉煌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GitHub封鎖了公眾對Youtube-dl的訪問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維基新聞採訪美國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喬·喬根森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維基新聞採訪美國統一黨總統候選人比爾·漢蒙斯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維基新聞採訪美國禁酒黨總統候選人菲爾·柯林斯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維基新聞採訪美國憲法黨總統候選人布蘭肯希普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8月競選活動
    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7月競選活動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獨家採訪伊朗棋手多爾薩·德拉赫克夏尼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6月競選活動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北韓逐漸升高的情勢:維基新聞專訪 Scott Snyder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維基新聞專訪:淺談街機音遊新趨勢─實體競賽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維基新聞專訪:街機音遊與電競社團 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街機音遊進入新格局 業者:創意決定生命週期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台中資訊月未來走向 公會:地方特色仍應優先考量
    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2008年台北電腦應用展 檢測動作頻繁 為展覽品質把關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WiMAX未來怎麼演變 資安、網絡業者雙贏
    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台灣摔角界:基層體育若要興起,觀念必須被導正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2008台北車電展:資訊業風向球 大廠未必進軍COMPUTEX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愛地雅科技:自行車應擺脫傳統 朝健身機能發展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維基新聞訪問電器公會 探究台北音響影視展變革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台北市電腦公會 資訊展覽推手的關鍵角色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酷文話百科 影響網絡文化與年輕族群發展的新局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HiNet WCG WGT 三合一 玩家廠商兩樣情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半導體展外一章 西門子自動化之城 展現企業形象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2008國際自由車環台賽 禮儀小姐服裝設計 讓頒獎典禮更國際化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專訪香港著名足球評述員馬啓仁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亞洲籃球電玩市場 NBA系列遊戲仍有伸展空間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把超頻當成樂趣 Shamino:做之前請培養正確觀念!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4日 (六) 09:23 (UTC)[回复]

首頁頭條不應有數量限制[编辑]

本人還提議將四個模板合併為一個,並指出首頁的排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左右長度不一樣,放出合理數量的新聞頭條即可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其實放越多,也是絕對不是一件沒有必要,或者是不好的事情,反而越好:

維基新聞首頁展示方式的建議和觀點,以改進和提升本人體驗:

本人建議維基新聞的首頁不應該只顯示四條新聞,而是應該展示更多的推薦好報道,給讀者提供更多的資訊。本人認為維基新聞應該盡力展示優秀的報道,包括比其他媒體更優秀的文章。本人表示所有小媒體的頭條都應該放置很多推薦在該新聞平台的新聞。他們認為首頁應該有足夠的空間(首頁的排版左右長度不一樣,這樣就可以解決這項問題)展示維基新聞的努力,而不是限制只顯示四個新聞。本人認為沒有限制數量,可以靈活地展示更多或更少的新聞才符合媒體的作法。本人認為有價值的新聞不應該因為時間過去就不能顯示,特別是優秀的報道或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本人認為過去很多時候都超過四篇新聞,快速更新並適當控制數量是合理的,但沒有硬性規定要顯示的數量。本人認為限制只顯示四個新聞是不合理的,有價值的新聞不應該因為數量限制而不能在首頁列出。本人認為讀者主要關注首頁和要聞,因此應該展示更多本地的好報道,無需設定數量限制,這對維基新聞沒有益處。本人強調新聞網站的推薦頭條稿件應該盡量多展示讀者優秀的新聞故事,這是新聞媒體首頁的目的,是有意義的。

首頁展示的推薦頭條應該盡力展示質量好的維基新聞報道,而不受數量限制。本人認為維基新聞作為新聞媒體的任務是提供更多有新聞價值的報道,而不應該限制數量。本人強調控制到合理範圍內,而不是固定只顯示四個頭條。本人認為展示維基新聞的報道價值是首頁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數量。本人認為重要的新聞或新聞故事應該被展示,而不受數量限制。本人指出只放出四個頭條對維基新聞沒有益處,首頁應該展示更多全面且廣泛的頭條報道,多元化展現給讀者。本人認為首頁的推薦新聞報道頭條應該有合理的數量彈性,並且放置好的頭條新聞不應該受到數量限制。本人認為首頁應該展示媒體在近期全面寫的有價值資訊的優秀報道,而不應該限制數量,這樣才能更完整地展現維基新聞的影響力和新聞價值。本人認為首頁應該根據新聞頭條本身的考量進行展示,而不是基於數量的考量。本人指出限制只展示四個頭條會導致重要的資訊和有價值的內容被缺失,而實際上維基新聞是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內容的。

對維基新聞首頁的展示方式提出的觀點。本人認為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限制首頁頭條的數量增加了讀者的資訊負擔,因為他們需要從其他版塊或來源中尋找更多的新聞和報道,以獲取更全面的資訊。本人指出四個頭條的數量限制導致新聞媒體的首頁頭條內容對讀者沒有提供直接的服務,因為頭條本身已經經過篩選。本人認為不限制首頁頭條的做法可以提供價值給新聞媒體,而不會使界面變得混亂。本人認為不設頭條數量限制可以突出重點,強調新聞媒體的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新聞故事,以引導讀者關注和理解重要的事件。本人認為首頁應該根據新聞頭條本身的考量進行展示,而不是基於數量的考量。

本人指出限制只展示四個頭條會導致重要的新聞報道被遺漏,有限的展示空間甚至只有四個,導致重要的新聞資訊沒有被安排到頭版的位置,讓這些重要的報道資訊沒有提供給讀者。本人認為首頁的價值應該是展現更多全面的頭條,讓讀者廣泛地吸納更多的頭條資訊,但也需要合理的數量安排,而不是限制在四個頭條上。本人認為維基新聞應該放在首頁的頭版位置展現出來。

對於維基新聞的頭條新聞數量限制,本人認為這樣的限制不應該存在。新聞媒體一直以來都沒有限制頭條新聞的數量,因為他們在一個新聞週期內會推出多個頭條新聞。即使在這段時期沒有很多新聞頭條,如果有大量的重要新聞頭條存在,也不應該因為數量限制而忽略它們。所有新聞頭條都應該被平等對待,並且提供更多的頭條對讀者來說更好。作為一個新聞機構,維基新聞的目標是提供有價值的新聞,而不是渲染藝術效果。本人強調並不是指放置許多無價值的頭條,而是應該展示專業的頭條,不應該被數量限制所忽略。此外,本人認為維基新聞應該提供豐富多樣的頭條新聞,以展示自身的價值成果,並避免讓讀者只能選擇四個頭條來瀏覽。一個新聞機構不應該因為頭條新聞的數量限制而限制自己應該展示的重要頭條新聞。維基新聞應該提供有價值的頭條新聞,並傳遞其新聞價值,而頭條數量不應該是有限的。限制只提供四個頭條的空間無法應對複雜多樣的資訊,且不符合新聞機構的價值。總的來說,本人主張維基新聞應該提供更多有價值的頭條新聞,而不是受到數量限制,以展示其新聞價值並讓讀者能夠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新聞資訊。

另外如果有新用戶想要長期加入維基新聞,歡迎電郵聯絡我,我們設有一個telegram的群組

鑑於目前事實上有空間,而且實際情況首頁左右長度不一樣,我會實行這種方式「放上合理數量的新聞首頁頭條,新聞首頁頭條不應有數量限制,新聞媒體首頁數量,應該彈性處理」解決這種問題,因為這樣的操作符合新聞工作的展示必要性,而且實際情況首頁左右長度不一樣。一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頭條模版可能會包括多則新聞,我會使用「----」(一段線,這個是目前的做法)來區別每一個標題。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1:30 (UTC)[回复]

根據先前經驗,通常各位編輯在更新首頁模板時均只會更新 Lead Article 模板,導致大量舊聞被擱置,故此(+)支持合併四個模板為一個,方便編者單次更新。 Talimu0518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2:17 (UTC)[回复]
  • (+)支持:在頭條文章多於四條或少於四條時都有作用。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1月26日 (五) 08:55 (UTC)[回复]
    @78-Yellowcat@MyronRance@Talimu0518@ZhuofanWu 感謝各位參與討論。目前的四個首頁模板實際上違反人性常理,浪費時間並使简单更換頭條的工作事情變得複雜化,同時增加新聞的排版和分類的複雜性。若要更改首頁的新聞,我們需要進行四次編輯和發佈和等待發佈編輯的時間,這樣的操作並不常見,而且非常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造成嚴重的時間浪費。而且我們需要在大腦當中思考何種新聞是放在第一到第四頭條當中,編輯的時候為免撈亂,只能在大腦當中想像。考慮到目前首頁是一個模板能實現四個模板的效果,除非我們更更換全新的首頁設計,而需要將四個模板分開處理,否則我認為可以將四個模板合併,由管理員處理。如果我們希望實現四個模板分開的區分效果,只需在一個模板中輸入——wiki分隔線即可解決,或者直接取消這條分隔線即可。主要程度是時間和工作簡化以及節省等待編輯發佈時間上的考量。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29 (UTC)[回复]
(+)支持。现时维基新闻首页往下拖左边会有不少空位,虽然这个也跟历史新闻展示有关,但是首页4个新闻目前看来可能还是有些少。一些新编者写的好新闻上首页,还可以鼓舞新编者,增加留下来的概率。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1月31日 (三) 07:50 (UTC)[回复]
(+)支持:4條新聞實在太少了。==78Cat📒📞 2024年1月31日 (三) 10:21 (UTC)[回复]
這項規則已經得到社群支持共識,已經在我們的行政編輯流程上已經得到實踐。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30 (UTC)[回复]
剛才改完main lead模板,改完之後發現和lead模板一樣了。因此參考了it.wikinews的方式,微調了首頁,把次要、第三、第四頭條刪除。只留下頭條區域,並參考Kitabc12345方式,以「----」區別每一個標題,可參考我的初版:User:Ou0430/singleheadnews。未來頭條新聞沒有數量限制,並且都集中在一處方便修改。 — 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37 (UTC)[回复]

安装NewUserMessage插件[编辑]

其實我在想有沒有機會可以有新用戶歡迎機械人,我一直以來做這個操作,以前不覺得浪費時間,但是覺得次數越來越頻密,似乎可以自動化比較好,因為很多時候人手都會有遺留,很多發現時候在本地有編輯,但是討論頁都沒有歡迎模板,一直從2008年以來都會這樣。Enwikinews 有。--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11日 (一) 13:57 (UTC)[回复]

@Waihorace不知閣下是否有空處理?非常感激,多謝。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33 (UTC)[回复]
本站沒有啟用這個擴展程式。如果本地社群有共識,請提報Phab,啟用擴展功能後才能再作設置。 HW留言2024年4月3日 (三) 17:49 (UTC)[回复]
感覺可以。但需要啟用簽名列表嗎?—— Eric Liu留言 2024年4月10日 (三) 07:29 (UTC)[回复]
@Ericliu1912 請問簽名列表是怎樣的用途?對不起,本人不太了解,感謝。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43 (UTC)[回复]
社群共識,暫時我一個提名人票,加E君一票。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41 (UTC)[回复]

中文維基新聞專題報導起名招標[编辑]

中文維基新聞目前正在進行專題報導起名事項,現向各位讀者朋友與記者同仁徵求意見,具體細節要求為:

名稱需具有原創性,不得直接照搬其他媒體採用的名字,字數控制在2-6字內,與維基新聞有聯繫。

如有相關創意或提案煩請在下方或我的討論頁投稿,感謝諸君幫助!

--Talimu0518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6:06 (UTC)[回复]

另外關於本站名稱縮寫一事,Eric君在站外提出的建議是不應使用「維聞」二字作為簡稱,因其並非本站正式簡稱。目前站內尚未其他可供使用之簡稱,我想提議將該稱呼升級為正式簡稱,以在專題報導名稱中使用。 Talimu0518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6:10 (UTC)[回复]
我不覺得需要更名,大可沿用「專題報導」一詞。雖然普通,但廣為使用,一目瞭然,也容易辨識。本站沒必要與其他大眾媒體追逐「標新立異」。—— Eric Liu留言 2024年3月14日 (四) 18:09 (UTC)[回复]
那Eric君覺得站內簡稱用「維聞」一詞如何? Talimu0518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8:10 (UTC)[回复]
我暫時不知道我的意向,我嘗試總結一下之前大家在其他地方的討論吧。
專題主打比較長篇的分析或探討類報道,英文叫 feature,Kit 在搞專案的時候起名叫「新聞透視」,但因為「新聞透視」這個名也在被一個著名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使用,所以暫時改叫新聞專題,直到想出正式名字為止,但是我不了解「維基新聞新聞專題」八個字的用法的來歷。
加上當時改叫「專題」之後,編者內部有意見認為用「專題」這個詞會和「某一特定範疇的頁面的集滙」的定義混淆。恰逢近日議題被重新提起,就順便提到了原本想到的給專題起一個正式的名字解決這個問題。
頭腦風暴時想出的名字有「維聞燈塔」、「顯微鏡」、「聚焦」、「維基深度」、「維基鏡」等,然後還有 Eric 提到的繼續沿用「專題報道」。
但是我暫時沒有覺得任何一個名字較好的傾向,希望其他同僚可以提供一下其他的意見。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8:36 (UTC)[回复]
個人認為目前的使用仍然在標題上面添加「維基新聞新聞專題」仍然是一個冗字,故目前的版本仍需更改。我雖然不是非常喜歡Wikinews:新聞透視稱呼為「維聞專題:」(75 %喜愛)但我認為其中的「維聞」可以作為中文維基新聞項目的正式简稱。 分類:新聞專題其他報道請參閱。另外,個人認為添加根據目前做法,以及覺得需要添加「新聞專題:」(20%喜愛)四字在標題上的論點,其實是比較沒有Meaningful的,還不如不要添加,因為事實上如果是專題的話,其實也不需要特別強調是「維基新聞專題」了,所以我認為不應該使用「維基新聞專題:」六字(10%喜愛)或者「專題報道:」(10%喜愛)這些冗余字眼在標題上,或者「維聞專題:」(75 %喜愛)或者「專題:」「聚焦:」「顯微鏡:」(80%喜愛)其實更加會好,更加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因為字數這樣其實是真的太長,因為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不加簡單一點「專題:」(80%喜愛)可能就足夠或者是「聚焦:」(80%喜愛)或者是「顯微鏡:」(80%喜愛)等等。傳媒針對專題欄目起名是既定做法,不是標新立異,包括國際傳媒在內,以及中文媒體在內的所有媒體。所有當中,燈塔(10 %喜愛)為最沒有目前新聞專題所報道的範疇理念的背後含意。個人非常認為有些編輯對於專題的原意有所偏差。在傳媒中,我們有時將系列專題視為一種類似新聞系列報道的形式,將相關內容歸納在一個專題頁面上。然而,我們並不將這些稱之為專題報道。實際上,根據詞典的定義,專題並不代表這種意思,該名用戶指出的只是專題頁面,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維基新聞的分類頁面,或者無線新聞網站上的「新聞追縱」,或者國際傳媒在主頁上會列出的系列新聞報道。例如俄烏戰爭,其實那些叫專題(分類)頁面,而不是專題報道。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00 (UTC)[回复]

專訪文章閱讀障礙[编辑]

我希望與大家討論手機版界面的文字顯示問題。我注意到手機版上的文字顯示量較少,無法充分利用整個頁面,可能對閱讀造成困擾,使閱讀變得困難;因為{{Aquote}}引號大幅佔用頁面的左右空間。我希望能夠縮小這些空間,以改善手機版的閱讀體驗。我想提出以下建議,以改善手機版界面的文字顯示:

  • 調整引號的佔用空間:請檢查手機版界面的引號設計,看看是否有機會將它們的空間佔用縮小,以在手機屏幕上顯示更多的文字。確保手機版界面所使用行距適合手機屏幕的顯示,提高閱讀的舒適度,同時容納更多的文字。
  • 最大化頁面利用率:檢查手機版界面的版面設計,確保每個元素充分利用空間,以最大化頁面的文字顯示量。避免不必要的空白區域或過多的裝飾元素,將重點放在提供足夠閱讀內容上。

希望以上建議能對改善手機版界面的文字顯示有所幫助。請求技術人員優化,謝謝。--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8:46 (UTC)[回复]

俄語維基新聞的多語言新聞報道傳媒服務在中文維基新聞本地化構想[编辑]

任何發布的俄語新聞都可以直接在俄語維基新聞中擁有英語及其他歐亞洲少數語言版本。中文版也可以有類似亞洲方言或語言,例如廣東話福建話日文馬來語英文,孵化器再培養其他類似廣東話這種的中文其他語言的維基新聞是太難了,其他中文的地區,例如閩東語語言,在技術層面來審視,其實最好的就是放在我們中文版,是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法,去讓他們在孵化器階段避免沉寂而有所成功實踐,然學習俄羅斯語這樣的多語言報道模式,放置這些包括英文廣東話閩語吳語文言馬來文少數民族日文語言版本或者是有需要或者是我們能夠提供的語言就可以放置這些語言在我們中文維基新聞上實踐,他們這個報道也指出其實英文維基新聞有些時候不是對其他語言的維基新聞上面可以進行詳細的報道,所以這種模式發展一些例如英文的國際語言對於身在大中華地區,或者是中文新聞系統的傳媒的英文讀者是比較有所幫助,例如南華早報,其實就是面向中文地區的英文讀者,或者可以理解為中文傳媒的英文版/廣東話服務其實都是非常有必要和有市場的。--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43 (UTC)[回复]

Main lead 無圖可用的應對[编辑]

現在維基新聞的首頁頭條分為 main lead 和 lead 兩種格式。lead 的代碼有一個 if image 的判斷條件,使得使用 lead 的 template 時,可以在不加圖片的時候整個留白。

但如果使用的是 main lead,在不加圖片時,會顯示模板的文字。

由於新聞眾多,加上維基新聞的引用圖片版權政策,無事件對應圖片,亦無適合的示例圖片或資料圖片的情況經常出現。若直接使用「維基新聞」的 logo 作為 placeholder,似乎又顯得過於霸佔版面。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比較適合的解決方案?我傾向也為 main lead 的 template 加入如果前設無圖片就留空白的處理。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3月27日 (三) 11:15 (UTC)[回复]

修改 main lead 的模板代碼,加入類似 lead 模板中的 if image 條件判斷。如果沒有指定圖片,就不顯示圖片區塊,只顯示文字內容。考慮在沒有圖片時,適度調整 main lead 的版面配置,例如增加留白或調整文字區塊的寬度,以維持版面的平衡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製作一些通用的主題圖片或圖示,在沒有特定新聞圖片時作為預設圖。但這需要仔細設計,避免過度重複使用影響美觀。希望這些建議對找到一個兼顧美觀與實用的 main lead 顯示方案有幫助。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7日 (三) 11:18 (UTC)[回复]
(+)支持:另外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研究一下可以如何調整首頁版面在手機版上的顯示。比如現在 main lead 採取橫向圖片採取建議的 200px 時在電腦上效果很好,但在手機上會變成顯示到每行只有四個字,實在不好看。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7:35 (UTC)[回复]
支持。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9 (UTC)[回复]
請求技術人員留意!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9:28 (UTC)[回复]
通用圖片可以參考現有的Wikinews:新闻图片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2日 (四) 21:17 (UTC)[回复]
我明白,我們都一直都有使用它,但不知道能不能幫忙看看怎樣修改 修改 main lead 的模板代碼,加入類似 lead 模板中的 if image 條件判斷。如果沒有指定圖片,就不顯示圖片區塊,只顯示文字內容。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3日 (五) 06:37 (UTC)[回复]
類似這樣嗎?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02 (UTC)[回复]
對的,非常好。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3日 (五) 16:41 (UTC)[回复]
我認為如果新聞無法提供配套圖片,通常就不應該登上頭條。—— Eric Liu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38 (UTC)[回复]
同意,通常能上頭條的都是大事件,或是突發新聞。基本上都找得到相應的圖片。 — 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42 (UTC)[回复]

完整的運動章程草案等待您在元維基上審核[编辑]

您可以在元維基上找到這則訊息其他語言的翻譯。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大家好,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的完整草案已發佈在元維基上供您審閱。

為什麼您要關心維基媒體運動憲章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非常重要。這將是落實維基媒體運動2030策略建議的重要文件。參與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討論意味著您確保在塑造維基媒體運動的未來時您的聲音被聽到,並代表您的利益。

社群參與 – 4月2日至4月30日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MCDC)誠摯邀請維基媒體運動的每位成員分享對維基媒體運動憲章完整草案的回饋。

請透過在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討論頁面上以任何語言分享您的回饋,讓人們聽到您的聲音, 參加社群會議,或發送電子郵件至movementcharter@wikimedia.org.

請閱讀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的最新更新以獲取更多資訊。

謝謝。

僅代表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

RamzyM (WMF) 2024年4月4日 (四) 05:22 (UTC)[回复]

地震用詞的地區詞轉換[编辑]

由報道台灣花蓮地震衍生的問題:

原本的版本在「不轉換」之下,第一段有一個「芮氏7.2級」和「芮氏規模7.2級」,兩個都是不正確的搭配,但在修改時嘗試把兩者各自改為使用「芮氏7.2」和「黎克特制7.2級」,發現了問題。

以「不轉換」之下,第一段的「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和第二段「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為例,經過四地轉換的預期寫法如下。

  • 大陆简体、新加坡简体:台湾花莲发生里氏7.2级地震、台湾花莲外海发生里氏7.2级地震
  • 香港繁體: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
  • 台灣正體: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

但目前實際的轉換是:

  • 大陆简体:台湾花莲发生里氏7.2地震、台湾花莲外海发生里氏地震规模7.2级地震
  • 香港繁體: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
  • 新加坡简体:台湾花莲发生里氏7.2地震、台湾花莲外海发生里氏7.2级地震
  • 台灣正體: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2級地震

四個版本中有三個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如台灣的格式是「芮氏規模7.2」,後面不帶「級」字;其他地區後面帶一個「級」。我不懂得寫轉換,希望其他同僚可以找到正確轉換的方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4日 (四) 13:54 (UTC)[回复]

@Waihorace@Kanashimi@Peacearth@Ericliu1912 請求技術人員處理,多謝,若然有空的話。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5:49 (UTC)[回复]
或可引進百科的地震規模表示模板。—— Eric Liu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9:43 (UTC)[回复]
(+)支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3日 (六) 20:59 (UTC)[回复]
有相關連結可參考一下嗎?另外,是打算放進全站字詞轉換表內? HW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04:22 (UTC)[回复]
@MyronRance@Ericliu1912 想要處理一下「相關的連結」事宜,是指E君或可提供一下百科的地震規模表示模板?M君已經提及了報道link在標題。亦都想問,後者做法兩位怎樣考慮。看看我們怎樣處理。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33 (UTC)[回复]

提議將 Wikinews:新聞價值 升級為正式指引[编辑]

已完成翻譯,並在結合中文維基新聞的情況對原指引提到的案例作講解,現提請將 Wikinews:新聞價值 升級為正式指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5日 (五) 05:51 (UTC)[回复]

(+)支持將該翻譯版本轉為正式方針。 Talimu0518留言2024年4月5日 (五) 18:15 (UTC)[回复]
@Talimu0518@MyronRance 重要也不代表一定具有新聞價值。中文來說主流媒體報道的事件很多時未必符合新聞價值概念,但有些符合新聞價值概念的也卻可能沒有大幅度主流媒體報,例如香港入境處禁錮遣返跨性別人士以及個人認為符合合格線的紅色夏令營,因為有些小事就算不被世人所關注,但是他應該理論上也符合新聞價值,指引沒有詳細解釋新聞解釋的要素。結合不少搜尋結果,新聞價值的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幾點:
重要性(Significance):新聞事件或信息對社會或讀者群的影響程度。例如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時效性(Timeliness):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通常越新鮮越有新聞價值。
接近性(Proximity):新聞事件發生的地理位置與讀者群的接近程度,越近越有新聞價值。
人性化(Human Interest):新聞事件涉及人類感情、生活經歷等内容,越能引起讀者共鳴越有新聞價值。
異常性(Unusualness):新聞事件具有罕見、特殊、有趣的特點,越不尋常越有新聞價值。
衝突性(Conflict):新聞事件涉及各方利益矛盾、對立情緒,越有衝突性越有新聞價值。
著名性(Prominence):新聞事件涉及著名人物、機構、事件,越有知名度越有新聞價值。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00 (UTC)[回复]
目前的版本其實有一段:「主流媒體是否有報道事件?如果沒有,那麼可能——但不總是這樣——象徵著事件不算對足夠多的人重要,就算在本地層面上亦如此。但也有相反情況: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體報道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們的標準下『一定』有足夠的新聞價值,應該再考慮事件影響多少人,和與多少人有關。」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11 (UTC)[回复]
但後面用的是純粹人數考量,可能要加個「等等」,感覺上排除了其他的例外情況。這樣的話,指引基本沒有問題。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17 (UTC)[回复]
按照英文版的思路,「if a story is being covered by many news sources, that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that the story must be newsworthy enough for our standards. In this case, one should apply the impact/relevancy question described above」,人數主要是舉一個「主流媒體有報道不代表一定符合維基新聞對新聞價值的定義」的反例吧。其後的車禍測試、地震等反而是比較主要的依照,正如「輕微車禍」已經是一個影響幾百或者更少人但剛過新聞價值合格線(英文:the very lowest end,此處採取比較形象的解釋方式,是否用這種翻譯方法需進一步討論)的例子,本身就用來描述不一定和人數掛鈎?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26 (UTC)[回复]
嗯嗯,對呀,個人認為加上一個等字,就可以日後避免有誤解,因為這樣寫的話就有點會傾向人數的方面發展,變成很多事情符合新聞價值但是並不重要就沒有報。所以我打算加上一個等字,不知道而閣下如何?因為我也明白他只是其中一個判斷標準。修葺完這個問題之後我同意他成為正式指引。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35 (UTC)[回复]
我同意用線的方式,很多事情沒有二元之分,用一條線感覺容易解釋,有長、有短、有中間、有60%、有40%,在中文版同意用這種中文容易理解的常規語言,也符合平時的新聞記者工作時的判斷。我非常同意並感謝閣下提出的這種概念。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38 (UTC)[回复]
已將「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體報道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們的標準下『一定』有足夠的新聞價值,應該再考慮事件影響多少人,和與多少人有關。」修改為:「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體報道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們的標準下『一定』有足夠的新聞價值,著手時應該再仔細考慮,如事件影響多少人,和與多少人有關等。」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44 (UTC)[回复]
(+)支持升級為正式指引。強力(+)支持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7:20 (UTC)[回复]
在頗長的一段時間未見到有反對意見,我認為這個升級提案初步取得社群的支持,因為我們的社群是比較偏小的。我們尚待需要等候是最嚴謹的做法,雖然。歡迎社群踴躍投票。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21 (UTC)[回复]

Wikinews:内容声明[编辑]

Wikinews:内容声明我留意到英文版有:

提議的嘗試初步版本:維基新聞報道內容有別於傳統傳媒/主流新聞服務。其涵蓋範圍零散,視義務撰稿記者喜好及意願而定。讀者不應以維基新聞報道評斷題材輕重,亦不宜僅因有相關文章斷言該事重要。

第二提議的初步版本:維基新聞涵蓋一般新聞所缺乏的議題,但報導範疇參差,取決於義工撰稿人/記者的喜好。讀者不應根據維基新聞的報導判斷議題輕重,亦不應僅因有相關文章便斷定該議題重要。

Wikinews contains news reports that would not be covered in a conventional news service. Wikinews's coverage of subjects is patchy, based on the whims of its volunteer contributors. Readers should not judge the importance of topics based on their coverage in Wikinews, or assume that a topic is important merely because it is the subject of a Wikinews article.

直接翻譯:「維基新聞包含一般正式新聞服務所未有報道的新聞報道。維基新聞的報道範圍是不均勻的,取決於義務參與者的喜好。讀者不應根據維基新聞的報道來判斷主題的重要性,也不應假設某個主題是重要的,只因為它是一篇維基新聞的文章的題材。」

我提議加入這段,翻譯的用句各位可以修改,尤其是第一句應該採用何種方式表達到:維基新聞包含傳統新聞服務不會涵蓋的新聞報道最好;或者直接採用它。其應屬16年前翻譯遺漏內容。希望大家討論一下怎樣寫出中文版,最好地想出什麼適合中文維基新聞的語句。--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8:36 (UTC)[回复]

Wikinews:风险声明Wikinews:医学声明剛剛已翻譯。因應最近香港的23條立法,最好也要出一個相關的免責聲明使我們的記者不受任何的困擾,例如明報的做法。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10 (UTC)[回复]
很多傳媒都會寫一個,為什麼你可以信任我們?例如你為什麼可以信任南華早報?有些時候我們可以寫一下這個頁面,並加入在網站的最下方。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18 (UTC)[回复]
(+)支持:略調整翻譯:「維基新聞包含一般媒體未報道的新聞。維基新聞的報道範圍不均勻,取決於志願者的想法。讀者不應根據維基新聞的報道來判斷主題的重要性,也不應只憑一件事是維基新聞稿件的題材而假設事件重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6:01 (UTC)[回复]
(+)支持閣下版本。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8:58 (UTC)[回复]
同意的。 HW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04:20 (UTC)[回复]
@Waihorace 感謝。不知道閣下能否添加?透過申請修訂保護頁面/或再等待社群共識?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9 (UTC)[回复]

Wikinews:礼仪升格為正式方針[编辑]

Wikinews:礼仪,一直沒有成為正式方針,我認為其應該成為正式方針。我支持並提議。--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16 (UTC)[回复]

(+)支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1:51 (UTC)[回复]
en:Wikinews:Never assume常理規則來說還要建立一下這個頁面,我覺得英文版也寫得不錯,中文版也可以進行自己的修改,在中文實踐將指引升級之前,因為第一個「善意假定」相關內容連結到百科全書,但不是維基新聞的規則,應該要先完成這個步驟,一開頭沒有留意,不好意思。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8:55 (UTC)[回复]

目前中文維基新聞的樣式指南是翻譯自英文維基新聞 2006 年的樣式指南,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內容已經不合時宜。結合中文維基新聞的實際情況、傳媒的慣常做法和英文維基新聞對指南的修訂,現提議以下更改:

「來源引用」章節[编辑]

修改「數字形式的註釋」部分[编辑]

整段修改為:

維基新聞一般不使用學術風格的數字形式註釋,請在「消息來源」章節列明來源。

修改「外部連結」部分[编辑]

整段修改為:

儘量不在新聞中添加外部連結,除非有着特別的必要。

在連結一個網站時,請連結到他的中心或者最相關的頁面。用儘量少的外部連結數目表現觀點,不要列出可能全部的相關網上頁面。讀者可以通過搜尋引擎得到同樣目的。

使用外部連結的場合包括在原創報道中引用受訪者的網站,或連結到本身作為新聞事件焦點的具爭議頁面。

修改說明[编辑]

目前的樣式指南和翻譯的原版,即英文維基新聞 2006 年的版本都缺少對不同形式的來源模板的使用場合的指引,使起草者在內的不同編者都曾表示困惑。修改借鑑了英文維基新聞 2013 年對引用外部連結指引的修訂,列明必要的使用「外部連結」的場合,並指明不適用數字形式的註釋。

「樣式細節問題」章節[编辑]

日期與時間[编辑]

增加「昨日、今日、明日或星期幾」部分[编辑]

新增如下文本:

如果事情是在撰寫文章當天發生,可以使用「今日」。如果是前一天的事情,可用「昨日」。若是即將在第二日發生的事,可用「明日」或「翌日」等具類似含義的詞。例如:

  • 台灣花蓮外海昨日發生強烈地震,死亡人數今日上升至十人,當局預計明日開始拆除倒塌的天王星大樓。

若要描寫的時間在七日內,可使用星期幾。若超過七日,請註明實際日期。假如今日是4月12日星期五:

  • 中美元首2日通電話後,美國財長耶倫3日展開訪華行程,星期二返回美國;中國外長王毅今日又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
修改說明[编辑]

現有樣式指南並未提到可以使用「昨日」、「今日」、「明日」,只寫出用日期,嚴重限制撰寫稿件時的表達。修改參照了英文維基新聞 2007 年新增的要求,使時間表達更靈活。

修改「日期」部分[编辑]

修改「維基新聞樣式是以數字寫出月份及日份,前面也可以加上年份」為「維基新聞樣式是以數字寫出日期,前面可加上月份和年份」,並在「1月3日」前添加「3日」一項,刪去「不要只用『3日』等不完整的日期。」

修改後的文本如下:

維基新聞樣式是以數字寫出日期,前面可加上月份和年份。僅有個位的月份及日份前面不加零,如:

  • 3日
  • 1月3日
  • 2005年1月3日
修改說明[编辑]

「不要只寫日份」的要求沿襲自英文的習慣,不符合中文的實際表達。修訂根據中文的使用情況,提議容許出現只寫日份的寫法,以避免每次提到日期時都要提月份,使稿件變得累贅。

修改「使用名稱縮寫或簡稱」部分[编辑]

將首句「首次提及有縮寫或略寫的人物或機構時,使用維基百科裡的全名,並連結至維基百科。」修改為「首次提及大眾不熟悉、又確實有需要提及的確切名字時,使用全稱」,並將「要是您希望文章以後能用縮寫」改為「如果是外文簡稱」。

將「拉丁字母縮寫標準是全部大寫」改為「拉丁字母縮寫的大小寫取決於每個縮寫的實際情況,一般情況下是全大寫」。

並加上「如果機構的縮寫和略寫已經成為通用稱呼,可以直接使用簡稱。如果是只在某個領域或某個地區通行,並未在全球多地主流報道中常見的縮寫,一般不使用。」

提供的案例詳見修改後文本。

修改後的文本如下:

首次提及大眾不熟悉、又確實有需要提及的確切名字時,使用全稱。

  •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表報告……(請不要第一次提及就使用「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簡稱)

如果是外文簡稱,在全名後寫出縮寫。拉丁字母縮寫的大小寫取決於每個縮寫的實際情況,一般是全大寫。

  •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

隨後可繼續使用縮寫。

  •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表示……
  • CNN的報道指……

如果縮寫和略寫已經成為通用稱呼,第一次提及時就可以使用簡稱。

  • NBA常規賽即將落幕……(無需寫「美國職業籃球聯賽」)
  • 巴黎奧運將在7月開幕……(請不要寫成「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7月開幕」)

如果是只在某個領域或某個地區通行,並未在全球多地主流報道中常見的縮寫,一般不使用。

  • 社交平台Threads星期三大規模死機……(不使用「TR」)
  • 馬英九星期五抵達桃園機場……(不使用「桃機」)

如果本身並不需要提及確切名字,請直接寫大眾使用的通用稱呼。詳見WN:新聞報道的常見處理

  • 北韓領袖金正恩提出修改憲法……(請不要寫成「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提出修改《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
修改說明[编辑]

原本關於名稱縮寫使用的要求是沿襲自英文維基新聞對於「首字母縮略詞」的使用要求,但是「簡稱」的範圍實際上比「首字母縮略詞」廣泛,兩者的習慣並非完全互通,故調整規定以更契合中文對簡稱的使用習慣,並在案例中反映社群早前對使用通用稱呼的共識

修改「出版物或文稿名稱」部分[编辑]

刪除「,外文名稱則用斜體」,並在「不要在文章裏加入網址。」後加入「電視台、通訊社等機構即管本身可能擁有出版物,但機構本身並非出版物,因此不要為名字加上書名號。如《南華早報》需要加上書名號,但不應為CNN或路透加上書名號。」

修改後的文本如下:

出版物及文稿(包括網頁)的中文名稱請加書名號《》,不要在文章裏加入網址。電視台等機構即管本身可能擁有出版物,但機構本身並非出版物,因此不要為名字加上書名號。如《南華早報》需要加上書名號,但不應為CNN或路透加上書名號。

修改說明[编辑]

現在把書名號濫用於非出版物的機構名的情況越發嚴重,參照書名號的用法,將英文維基新聞樣式指南關於斜體的使用規定本地化為書名號的使用要求。

希望各位同僚可以踴躍提供意見。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5:54 (UTC)[回复]

強烈支持,非常(+)支持,我認為可以成為指引。 另外date模版應加入星期幾,英文版有相關技術,中文版我見正常也可以做。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8:53 (UTC)[回复]
@MyronRance由於相關頁面並不是正式指引,我認為閣下可以自行加入相關內容。長時間未見到有反對聲音。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6 (UTC)[回复]
才發現還不是正式指引……如果提請升級,意向如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5日 (四) 13:39 (UTC)[回复]
我強烈支持,並盡量增加中文版特色。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2:17 (UTC)[回复]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有關Wikinews:管理員投票章節不統一的問題[编辑]

我想討論一下有關投票章節的問題,我見到申請頁面有三個章節,分別是:「申请成为管理员」、「正在进行的申請」以及「申请成为行政员」,我認為這樣會造成混淆,我建議將管理員和行政員投票固定在「正在进行的申請」章節裡開放,不如各位意下如何? ==78Cat📒📞 2024年4月22日 (一) 09:24 (UTC)[回复]

(+)支持Talimu0518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09:39 (UTC)[回复]
(+)支持:簡潔一點比較好。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10:13 (UTC)[回复]
(+)支持ChasingAir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12:10 (UTC)[回复]
支持這個做法,因為其完全為重複部份,而且正在進行的申請竟然是(無)。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7 (UTC)[回复]
我調整了一個初步的版本,還請大家給予意見。 — Ou0430 (留言) 2024年4月27日 (六) 03:05 (UTC)[回复]
@Ou0430:這個User:Wikinews為啥要放進去? ==78Cat📒📞 2024年4月27日 (六) 08:34 (UTC)[回复]
借用Wikinews拿來當個範例模擬,不過我稍微修改一下了。 — Ou0430 (留言) 2024年4月27日 (六) 12:53 (UTC)[回复]
(+)支持改為Ou0430的版本。 ==78Cat📒📞 2024年4月27日 (六) 13:17 (UTC)[回复]
支持改為Ou0430的版本。多謝閣下。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8:37 (UTC)[回复]
建議待近期申請告終以後再行修改,避免歷史混亂。—— Eric Liu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40 (UTC)[回复]

關於稿件審閱及新聞報道的分享[编辑]

各位同事:最近,我處理了M君已審閱過的三個稿件,非常感謝他抽空處理本站繁忙的新聞工作,相當感激!佩服閣下的工作能力,我再二次審閱,歷時45分鐘。經反思,部分近期新聞報導存在值得關注的問題。首先,雖然是鐵路花絮,但影響有限。有時或難免流於為鐵路宣傳,欠缺新聞價值。其次,我們記者各有專長報道的領域,應互相尊重。然而,我認為仍應專注於更具影響力/有新聞價值的鐵路專業新聞,勿淪炒稿。總的來說,我希望大家審慎評估新聞價值和影響,提供更深度報道,履行專業傳媒責任。讓我們共同提升新聞專業水平。祝工作順利!--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28 (UTC)[回复]

(✓)同意:有一篇我自己覺得不好判斷的是姊妹線路那個,所以我沒有 review 那篇。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5日 (四) 13:41 (UTC)[回复]
亂逛看到,不知閣下的意思是否為要重大鐵路事故才可收錄,例如:首爾車站列車追撞出軌西安地鐵追撞1死2傷 一度隱瞞不報等,一般新聞不適合?
抱歉剛嘗試加入維基新聞,還在摸索中。-- 🚊鐵路Railway 2024年4月25日 (四) 16:51 (UTC)[回复]
我自己覺得是通車、改名、新線路甚至是換新型號列車這種比較特別,且對日常乘客、大眾有一定影響的一般鐵路新聞也都算有 newsworthiness 吧。其他的可能還是要具體個案去看,有一些不算太特別或者有點瑣碎的事情,有時候很難把握。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5日 (四) 17:57 (UTC)[回复]
@鐵路1完全同意User:MyronRance的每一個字。我來逐個解釋這些新聞的價值。我之前的分析可能給人一種只有重大鐵路事故才適合收錄的印象,這並不完全正確。一般的鐵路新聞,即使不是特別重大事故,只要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和話題性,也都是值得收錄的。
1. 「臺北捷運民權西路站有人跳軌」- 這則新聞報導了一起捷運站有人跳軌的事件,這是一起較為嚴重的意外事件,會引起大眾關注,所以新聞價值較高。
2. 「花蓮大雨土石崩落臺鐵和仁至崇德雙向不通」- 這則新聞報導了颱風天/地震造成的鐵路中斷,影響到當地交通,屬於較重大的交通事故/主題背景,新聞價值較高。
3. 「菲律賓盼美日接手前一帶一路援建鐵路」- 這則新聞涉及到國際政治和基礎建設合作,有較高的政治和經濟意義,新聞價值較高。
4. 「西安地鐵追撞1死2傷 一度隱瞞不報」- 這則新聞報導了地鐵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且涉及隱瞞不報的問題,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
5. 「中國鐵路推新熊貓觀光列車」- 這則新聞報導了新的鐵路產品,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話題性,新聞價值中等。
6. 「臺鐵藍皮解憂號與JR四國藍吉野川觀光小火車締結姊妹車」- 這則新聞報導了兩個鐵路公司之間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但相對其他新聞較少關注。
7. 「JR九州亮相新觀光列車」- 這則新聞報導了鐵路公司推出新產品,新聞價值中等。
8. 「臺北車站大雨淹水10公分」- 這則新聞報導了天氣導致的小型交通事故,傳統上新聞價值較低,但若屬於當地新聞頭條,可以通過新聞價值的認證,可以令他達到中等。
9. 「首爾車站列車追撞出軌」- 這則新聞報導了一起鐵路事故,新聞價值較高。
10. 「花蓮強震 臺鐵普悠瑪列車擦撞落石出軌」- 這則新聞報導了自然災害導致的鐵路事故,新聞價值較高。
11. 「駕駛員睡意襲來 山手線列車開過頭」- 這則新聞報導了鐵路工作人員的疏忽造成的事故,新聞價值中等。
12. 「阿里山鐵路耗15年修復 7/1全線通車」- 這則新聞報導了鐵路基礎設施的修復,新聞價值中等。
13. 「枋寮車站高架化工程料九年完成」- 這則新聞報導了一個鐵路建設項目,新聞價值中等。
從上述分析可見,大部分新聞都與鐵路交通相關,反映了近期鐵路運輸領域發生的各類事故和動態,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其中,與人員傷亡、重大交通中斷、國際合作等相關的新聞價值最高,而一些小型事故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新聞價值相對較低。整體來看,這些新聞對了解近期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狀況和安全情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上述 12 則新聞中,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則具有較強宣傳性質的新聞: (並沒有每一個都列舉)
「中國鐵路推新熊貓觀光列車」這則新聞宣傳了中國鐵路推出的新型觀光列車產品,帶有一定的宣傳性質。
「臺鐵藍皮解憂號與JR四國藍吉野川觀光小火車締結姊妹車」這則新聞報導了兩家鐵路公司之間的合作,可能帶有一定的宣傳目的。
「阿里山鐵路耗15年修復 7/1全線通車」這則新聞重點介紹了阿里山鐵路修復工程的完工情況,有一定的宣傳意味。
相比之下,其他如人員傷亡、交通中斷等新聞,則更偏向客觀報導事實,不太帶有明顯的宣傳訴求。
在評估新聞價值時,我會特別注意是否存在明顯的宣傳成分,適當降低其新聞價值的評判。同時也會結合新聞的客觀性、獨特性等因素,給出更全面的評估。
我來更詳細地解釋判斷新聞價值的標準。通常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估:
1. 事件重大程度:
- 是否造成了人員傷亡、嚴重的交通中斷等重大後果
- 涉及面是否較廣,影響範圍是否較大
- 是否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2. 事件的新穎性和話題性:
- 是否為較罕見、突發的事件
- 是否包含了一些新信息或趨勢
- 是否與最近的熱點話題相關
3. 事件的意義和影響:
- 事件是否對社會、經濟、政治等層面產生較大影響
- 是否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政策、規則或機構
4. 報導的獨特性和深度:
- 新聞報導是否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或深度的分析
- 是否能提供一些難以在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
5. 讀者群體的關注度:
- 該新聞是否能引起讀者的普遍關注和興趣
- 是否能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
- 是否能滿足鐵路新聞領域讀者的信息需求
綜合上述標準,我對上述12則新聞的價值判斷如下:
1. 高價值 - 涉及人員傷亡,引發公眾高度關注
2. 高價值 - 造成重大交通中斷,影響範圍較廣
3. 小至高價值 - 涉及國際政治經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4. 高價值 - 涉及嚴重事故且隱瞞不報,有較強的話題性
5. 小至中等價值 - 新產品發佈,具有一定話題性
6. 小至中等價值 - 企業間合作,影響較小
7. 小至中等價值 - 新產品發佈,具有一定話題性
8. 小至中等價值 - 小型交通事故,因為是台灣的報紙頭條,新聞價值受到地域因素而判斷,所以他亦符合新聞價值,對於台灣的新聞,即使在全國層面影響較小,但對當地民眾來說仍然很有話題性和關注度。
9. 高價值 - 涉及嚚重事故,引發關注
10. 高價值 - 自然災害導致重大事故,引發關注
11. 中等價值 - 工作人員疏忽引起的事故
12. 小至中等價值 - 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影響面有限
在評估這些新聞的價值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
事件的重大程度和影響範圍 - 比如人員傷亡、重大交通中斷等事故,都屬於較為重大的新聞。
事件的新穎性和話題性 - 一些罕見的事故、重要政策或合作等,都可能引發較強的公眾關注。
報導的深度和獨特性 - 新聞是否能提供獨特的視角和有價值的分析,也是考量的一個因素。
希望這個更詳細的解釋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任何疑問,歡迎繼續問我。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9:43 (UTC)[回复]

現在投票選出第一屆《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成員[编辑]

您可以在元維基上找到這則訊息其他語言的翻譯。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各位好,

我在此通知您,《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英文簡稱為:U4C)的投票期現已開放,截止日期為 2024 年 5 月 9 日。請閱讀元維基上的投票頁面以了解有關投票和選民資格的更多資訊。

《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英文簡稱為:U4C)是一個致力於公平地和一致地實施《通用行為準則》的全球性組織。社群成員受邀提交《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候選人申請。如需了解更多資訊和《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的職責,請查看《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的章程

請與您的社群成員分享此訊息,以便他們可以參與是次投票。

謹代表《通用行為準則》專案團隊,

RamzyM (WMF) 2024年4月25日 (四) 20:20 (UTC)[回复]

台灣分會2024年4月對話時間[编辑]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2024年4月的對話時間
訂於台灣時間4/29 (一) 19:00舉行,
參與連結為 https://meet.google.com/qiv-ctih-sse

想跟更多台灣維基人互動嗎?方才自柏林歸來的Wikimedia Summit心得收穫與感想、以及即將截止的COSCUP議程軌報名,本次對話時間將針對上述兩項活動進行討論,歡迎一起來聊聊!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4月25日 (四) 20:28 (UTC)[回复]

建议增设评论区以提高读者参与度和本站活跃度[编辑]

鉴于维基新闻社群长期以来的活跃度,可以参考俄语版维基新闻设立评论区的做法Викиновости:Комментарии,虽然维基新闻只是一个松散的新闻内容社群,不过允许读者评论也是其他大多数新闻网站都拥有的基本功能。在此提议增设评论区,请社群审议。重庆轨交18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01:46 (UTC)[回复]

中文維聞社群在站外發文時亦有設立專用之評論群組供讀者評論,站內可以效仿其他語言版本之經驗設立。 Talimu0518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03:54 (UTC)[回复]
同意,強烈支持,因為我見到其他語言的經驗,多年來實行其實都沒有多大的爭議,新聞為一種互動的性質,維基新聞Collaborative journalism尤其都是相關領域的。以下是英文版的相關頁面:
https://en.wikinews.org/wiki/Wikinews:Commentary_pages_on_news_events
https://en.wikinews.org/wiki/Wikinews:Comment_Space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2:1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