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新聞:茶館

維基新聞,自由的新聞源
一邊喝茶,一邊聊
一邊喝茶,一邊聊
檔案室
2006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07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08年 1-6月7-9月10-12月
2009年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2014年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21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歡迎來到茶館,此處用於討論維基新聞的技術問題、政策方針及工作運營。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2023年度有關完善中文維基新聞稿件審核與發稿程序的改進提案 14 6 ZhuofanWu 2024-02-12 23:05
2 開啟黑暗模式及黑暗模式小工具的核心樣式 5 3 78-Yellowcat 2024-02-16 15:00
3 預設關閉目錄 5 3 Kitabc12345 2024-03-23 17:35
4 一些想法&提議Wikinews:編輯精選成為維基新聞的指引 3 2 Kitabc12345 2024-03-23 17:31
5 首頁頭條不應有數量限制 6 5 Kitabc12345 2024-03-23 17:29
6 提請將Wikinews:校正政策升級為本站正式方針指引 3 3 78-Yellowcat 2024-02-16 14:56
7 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組織章程批准報告公布;現正受理協調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申請登記 1 1 RamzyM (WMF) 2024-03-06 00:25
8 安裝NewUserMessage外掛程式 4 3 Ericliu1912 2024-04-10 15:29
9 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 2024 遴選 1 1 MPossoupe (WMF) 2024-03-13 03:56
10 中文維基新聞專題報導起名招標 6 4 Kitabc12345 2024-03-23 17:00
11 專訪文章閱讀障礙 1 1 Kitabc12345 2024-03-23 16:46
12 俄語維基新聞的多語言新聞報導傳媒服務在中文維基新聞本地化構想 1 1 Kitabc12345 2024-03-23 17:43
13 Main lead 無圖可用的應對 3 2 MyronRance 2024-04-13 01:35
14 台灣分會2024年3月對話時間 0 0
15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草案全文即將公布 1 1 RamzyM (WMF) 2024-03-28 21:48
16 完整的運動章程草案等待您在元維基上審核 1 1 RamzyM (WMF) 2024-04-04 13:22
17 地震用詞的地區詞轉換 4 3 MyronRance 2024-04-14 04:59
18 提議將 Wikinews:新聞價值 升級為正式指引 10 3 Kitabc12345 2024-04-13 01:20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2023年度有關完善中文維基新聞稿件審核與發稿程序的改進提案[編輯]

提議:

  • 完善站內審稿發稿機制
    • 設立一個專門的用戶組,僅給予該用戶組內用戶修改新聞狀態權限(例如將{review}修改為{publish})其他普通用戶限制修改新聞狀態(例如只能將{editing}修改為{review})。
    • 修改新聞條目內{publish}模板顯示狀態,例如新聞條目在未加掛{publish}模板狀態下會在頂部特別提醒,避免誤認。
    • 設置防濫用過濾器,防止無權限者修改新聞狀態。
  • 改進發稿流程
    • 在事件發生後,先在維基新聞各平台設立的帳號以最快速度將消息以文字(或文字+圖片)之形式發出,待站內稿件編輯完畢後再加掛鏈接。

--Talimu0518留言2023年6月30日 (五) 12:46 (UTC)[回覆]

這個提案是在我用戶頁寫的,另外還有一個關於改進速刪的,各位如果有修改意見可以轉到那邊去。 Talimu0518留言2023年6月30日 (五) 12:48 (UTC)[回覆]
關於發稿方面,現在編輯小組內部有成員給出了新方案:
目前本站發稿流程是事件發生後先在站內編輯新聞稿件,在編輯工作結束並通過審核後方可將文章改掛{{publish}},同時編輯 lead article 模板,最後才是站外各渠道發稿。
新方案即為事件發生後,先在維基新聞各平台設立的帳號以最快速度將消息以文字(或文字+圖片)之形式發出,待站內稿件編輯完畢後再加掛鏈接。 Talimu0518留言2023年10月18日 (三) 15:32 (UTC)[回覆]
我本人(+)支持這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實際上在來茶館提出之前已經在本站的telegram頻道實驗了幾個月時間,效果也很好,可以設立為正式方案。 Talimu0518留言2023年10月18日 (三) 15:35 (UTC)[回覆]

(!)意見1.引進巡查員角色,只有巡查員和管理員可以{publish}文章,但是巡查員和管理員不能{publish}自己所寫的文章。如果用戶違反規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封禁1天,第三次封禁三天,第四次永久封禁。

2.同意設置防濫用過濾器。

3.巡查員和管理員要對經己手發布的新聞負責。

4.適當提高巡查員的門檻,必須得50%以上的管理員認同其貢獻才可以成功當選。巡查員在當選時保證自己秉公辦事等。Assifbus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0:29 (UTC)[回覆]

第四點可能後續需要在茶館作進一步討論,不過本人(+)支持第二和第三點。 Talimu0518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5:25 (UTC)[回覆]
我就意見如下:
  1. 在MediaWiki軟體層面不能開設一個沒有實際權限的用戶組。在本站層面,實施此項的方法,似乎直接在防濫用過濾器加入限制式條件比較可取。
  2. 要想想如何做頂部特別提醒。MediaWiki軟體層面似乎也未必可以做到在某一模板不存在的情況下加入另一個模板。
  3. 濫用進階用戶組權限的用戶,應當被解除權限,而非直接封禁。解除權限後,用戶就已經不能執行上述違規行為。封禁是最後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封禁以外,其實也可以採取限制編輯的方式,例如只禁止編輯主命名空間。
  4. 管理員只是社群共識的執行人,如果委任巡查員都需要管理員達成共識才能委任,似乎其門檻分分鐘比起由社群投票選出管理員程序更難。
HW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18:02 (UTC)[回覆]
(✓)同意,如果第一步就採取封禁,那未免過於殘酷了些,可以先警告後再除權。並且如果需要「至少50%管理員認同其貢獻」,那麼問題會更大,本站做不到一次性拉那麼多管理員過來投票,並且認可個人貢獻與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Talimu0518留言2023年7月3日 (一) 16:27 (UTC)[回覆]
同意HW君,謝謝你的想法~ Kitabc12345留言2023年8月25日 (五) 12:26 (UTC)[回覆]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開啟黑暗模式及黑暗模式小工具的核心樣式[編輯]

en:w:Wikipedia:Dark mode (gadget),如題,大家怎看?(須介面管理員)。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4日 (四) 17:16 (UTC)[回覆]

@Talimu0518@78-Yellowcat@MyronRance@J7729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11日 (四) 19:26 (UTC)[回覆]
已加到小工具讓大家先試試看。— HW留言2024年1月24日 (三) 17:05 (UTC)[回覆]
感謝🙏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0:37 (UTC)[回覆]
啊我都忘記有這個東西了,本站終於有黑暗模式啦!==78Cat📒📞 2024年2月16日 (五) 07:00 (UTC)[回覆]

預設關閉目錄[編輯]

預設主頁面目錄:Default closed menus on Vector (2022) for zhwikinews main pages. Is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feasible?

我查閱了俄羅斯維基新聞或者其他語言的維基新聞,他們的新版皮膚在瀏覽新聞報導的時候,目錄會關閉,我認為這個適合部署在本站當中,因為維基新聞的新聞報導頁目無需要目錄,另外就算有目錄也可以用相關的模板代替,不需要開啟這個目錄可以預設隱藏,可以讓更加顯示方便報導文字出來,不需要顯示這個多餘的目錄,因為現時所有報導目錄,也只是只有消息來源,然後就沒有了,其實是沒有什麼用途,而且舊版當中這種情況下也不會顯示任何目錄任何目錄。在一個強而有力的理由就是隱藏這個左邊的目錄,可以顯示更加多的文字內容,讓新聞體驗更加豐富,而且在iPad或者電腦等平台上會更加有好的瀏覽體驗,而不需要顯示這個多餘的東西阻礙介面的佔比,因為所有新聞報導只有消息來源這個標題在目錄當中;就算新聞報導有標題也不需要特意有標題左則欄(新版皮膚)來顯示他,另外也有目錄模版,可以代替因為這個相當阻礙新聞報導的瀏覽體驗,這個目錄的設計只適用於維基百科,新聞報導不需要這樣,新聞報導很少會使用目錄內點擊,通常分標題也只是單純顯示出,不需要有個目錄點擊它。但是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他是怎樣實行的,現在徵求大家的意見。我表示支持。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13日 (六) 05:29 (UTC)[回覆]

另外我希望有技術可以更加方便填寫消息來源的模板,因為大多數新聞網站其實很容易拿到標題和這個他是來自於什麼機構,其實或許開發可以有工具可以讓他填寫得更加快?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13日 (六) 05:34 (UTC)[回覆]
(+)支持在所有皮膚下關閉目錄。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2月5日 (一) 13:06 (UTC)[回覆]
Some discussion and further questions at T355878#9525307. Hope we can help! Cscott留言2024年2月8日 (四) 16:23 (UTC)[回覆]
@CscottIt's sad to discuss what we should do after the silence.🥲🥲🥲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35 (UTC)[回覆]

一些想法&提議Wikinews:編輯精選成為維基新聞的指引[編輯]

本人建議在維基新聞的語言類別頁面中使用DynamicPageList按日期顯示最新的新聞頁面。認為創建新的類別頁面時,應該加入DynamicPageList,以按日期顯示類別的最新新聞,使資訊更易獲取。

本人指出,由於維基新聞是新聞網站而不是維基百科,類別頁面應該以日期排序為佳,以展示給讀者。認為類別頁面應該展示最新的新聞,以吸引本地社群本人並提升其活躍度。

本人希望在維基新聞的類別頁面上能夠使用DynamicPageList來自動顯示按日期排序的新聞,並推薦一些優秀報導。

另外我希望有技術可以更加方便填寫消息來源的模板,因為大多數新聞網站其實很容易拿到標題和這個他是來自於什麼機構,其實或許開發可以有工具可以讓他填寫得更加快?

此外,本人還提到希望能夠在可視化編輯器中自動添加{{source}}模板的標題或媒體名稱,以減輕維基新聞編輯的工作負擔。

本人還提供了新聞專題頁面的鏈接,並強調了該建議的原因。

本人提議Wikinews:編輯精選成為維基新聞的指引:

本人還提議引入其他維基新聞語言版本的優秀報導評選,以獎勵積極參與的維基新聞編輯。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1:32 (UTC)[回覆]

  • 日期顯示沒意見,不太清楚技術實現(
  • 類似維百Provelt那樣的小工具?可能要請js佬來寫個小工具,確實會方便些。題外話,現在首頁創建頁面的preload模板,sourse模板裡面預填的參數應當注釋掉或者{{blank}}掉,直接填入還是方便些,預填的來源1網址、來源標題之類的要是替換漏了就不太好了(
  • 新聞專題和優秀報導均(+)支持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2月5日 (一) 12:53 (UTC)[回覆]
    @ZhuofanWu謝謝閣下!希望社群踴躍參與本地的優秀報導fa構想。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31 (UTC)[回覆]

首頁頭條不應有數量限制[編輯]

本人還提議將四個模板合併為一個,並指出首頁的排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左右長度不一樣,放出合理數量的新聞頭條即可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其實放越多,也是絕對不是一件沒有必要,或者是不好的事情,反而越好:

維基新聞首頁展示方式的建議和觀點,以改進和提升本人體驗:

本人建議維基新聞的首頁不應該只顯示四條新聞,而是應該展示更多的推薦好報導,給讀者提供更多的資訊。本人認為維基新聞應該盡力展示優秀的報導,包括比其他媒體更優秀的文章。本人表示所有小媒體的頭條都應該放置很多推薦在該新聞平台的新聞。他們認為首頁應該有足夠的空間(首頁的排版左右長度不一樣,這樣就可以解決這項問題)展示維基新聞的努力,而不是限制只顯示四個新聞。本人認為沒有限制數量,可以靈活地展示更多或更少的新聞才符合媒體的作法。本人認為有價值的新聞不應該因為時間過去就不能顯示,特別是優秀的報導或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本人認為過去很多時候都超過四篇新聞,快速更新並適當控制數量是合理的,但沒有硬性規定要顯示的數量。本人認為限制只顯示四個新聞是不合理的,有價值的新聞不應該因為數量限制而不能在首頁列出。本人認為讀者主要關注首頁和要聞,因此應該展示更多本地的好報導,無需設定數量限制,這對維基新聞沒有益處。本人強調新聞網站的推薦頭條稿件應該盡量多展示讀者優秀的新聞故事,這是新聞媒體首頁的目的,是有意義的。

首頁展示的推薦頭條應該盡力展示質量好的維基新聞報導,而不受數量限制。本人認為維基新聞作為新聞媒體的任務是提供更多有新聞價值的報導,而不應該限制數量。本人強調控制到合理範圍內,而不是固定只顯示四個頭條。本人認為展示維基新聞的報導價值是首頁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數量。本人認為重要的新聞或新聞故事應該被展示,而不受數量限制。本人指出只放出四個頭條對維基新聞沒有益處,首頁應該展示更多全面且廣泛的頭條報導,多元化展現給讀者。本人認為首頁的推薦新聞報導頭條應該有合理的數量彈性,並且放置好的頭條新聞不應該受到數量限制。本人認為首頁應該展示媒體在近期全面寫的有價值資訊的優秀報導,而不應該限制數量,這樣才能更完整地展現維基新聞的影響力和新聞價值。本人認為首頁應該根據新聞頭條本身的考量進行展示,而不是基於數量的考量。本人指出限制只展示四個頭條會導致重要的資訊和有價值的內容被缺失,而實際上維基新聞是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內容的。

對維基新聞首頁的展示方式提出的觀點。本人認為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限制首頁頭條的數量增加了讀者的資訊負擔,因為他們需要從其他版塊或來源中尋找更多的新聞和報導,以獲取更全面的資訊。本人指出四個頭條的數量限制導致新聞媒體的首頁頭條內容對讀者沒有提供直接的服務,因為頭條本身已經經過篩選。本人認為不限制首頁頭條的做法可以提供價值給新聞媒體,而不會使界面變得混亂。本人認為不設頭條數量限制可以突出重點,強調新聞媒體的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新聞故事,以引導讀者關注和理解重要的事件。本人認為首頁應該根據新聞頭條本身的考量進行展示,而不是基於數量的考量。

本人指出限制只展示四個頭條會導致重要的新聞報導被遺漏,有限的展示空間甚至只有四個,導致重要的新聞資訊沒有被安排到頭版的位置,讓這些重要的報導資訊沒有提供給讀者。本人認為首頁的價值應該是展現更多全面的頭條,讓讀者廣泛地吸納更多的頭條資訊,但也需要合理的數量安排,而不是限制在四個頭條上。本人認為維基新聞應該放在首頁的頭版位置展現出來。

對於維基新聞的頭條新聞數量限制,本人認為這樣的限制不應該存在。新聞媒體一直以來都沒有限制頭條新聞的數量,因為他們在一個新聞週期內會推出多個頭條新聞。即使在這段時期沒有很多新聞頭條,如果有大量的重要新聞頭條存在,也不應該因為數量限制而忽略它們。所有新聞頭條都應該被平等對待,並且提供更多的頭條對讀者來說更好。作為一個新聞機構,維基新聞的目標是提供有價值的新聞,而不是渲染藝術效果。本人強調並不是指放置許多無價值的頭條,而是應該展示專業的頭條,不應該被數量限制所忽略。此外,本人認為維基新聞應該提供豐富多樣的頭條新聞,以展示自身的價值成果,並避免讓讀者只能選擇四個頭條來瀏覽。一個新聞機構不應該因為頭條新聞的數量限制而限制自己應該展示的重要頭條新聞。維基新聞應該提供有價值的頭條新聞,並傳遞其新聞價值,而頭條數量不應該是有限的。限制只提供四個頭條的空間無法應對複雜多樣的資訊,且不符合新聞機構的價值。總的來說,本人主張維基新聞應該提供更多有價值的頭條新聞,而不是受到數量限制,以展示其新聞價值並讓讀者能夠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新聞資訊。

另外如果有新用戶想要長期加入維基新聞,歡迎電郵聯絡我,我們設有一個telegram的群組

鑑於目前事實上有空間,而且實際情況首頁左右長度不一樣,我會實行這種方式「放上合理數量的新聞首頁頭條,新聞首頁頭條不應有數量限制,新聞媒體首頁數量,應該彈性處理」解決這種問題,因為這樣的操作符合新聞工作的展示必要性,而且實際情況首頁左右長度不一樣。一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頭條模版可能會包括多則新聞,我會使用「----」(一段線,這個是目前的做法)來區別每一個標題。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1:30 (UTC)[回覆]

根據先前經驗,通常各位編輯在更新首頁模板時均只會更新 Lead Article 模板,導致大量舊聞被擱置,故此(+)支持合併四個模板為一個,方便編者單次更新。 Talimu0518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2:17 (UTC)[回覆]
  • (+)支持:在頭條文章多於四條或少於四條時都有作用。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1月26日 (五) 08:55 (UTC)[回覆]
    @78-Yellowcat@MyronRance@Talimu0518@ZhuofanWu 感謝各位參與討論。目前的四個首頁模板實際上違反人性常理,浪費時間並使簡單更換頭條的工作事情變得複雜化,同時增加新聞的排版和分類的複雜性。若要更改首頁的新聞,我們需要進行四次編輯和發佈和等待發佈編輯的時間,這樣的操作並不常見,而且非常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造成嚴重的時間浪費。而且我們需要在大腦當中思考何種新聞是放在第一到第四頭條當中,編輯的時候為免撈亂,只能在大腦當中想像。考慮到目前首頁是一個模板能實現四個模板的效果,除非我們更更換全新的首頁設計,而需要將四個模板分開處理,否則我認為可以將四個模板合併,由管理員處理。如果我們希望實現四個模板分開的區分效果,只需在一個模板中輸入——wiki分隔線即可解決,或者直接取消這條分隔線即可。主要程度是時間和工作簡化以及節省等待編輯發佈時間上的考量。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29 (UTC)[回覆]
(+)支持。現時維基新聞首頁往下拖左邊會有不少空位,雖然這個也跟歷史新聞展示有關,但是首頁4個新聞目前看來可能還是有些少。一些新編者寫的好新聞上首頁,還可以鼓舞新編者,增加留下來的機率。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1月31日 (三) 07:50 (UTC)[回覆]
(+)支持:4條新聞實在太少了。==78Cat📒📞 2024年1月31日 (三) 10:21 (UTC)[回覆]

提請將Wikinews:校正政策升級為本站正式方針指引[編輯]

提請將Wikinews:校正政策升級為本站正式方針指引,我表示(+)支持。--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1:41 (UTC)[回覆]

(+)支持並公示七日。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2月5日 (一) 12:44 (UTC)[回覆]

此頁面翻譯完成前,我會(-)傾向反對。==78Cat📒📞 2024年2月16日 (五) 06:56 (UTC)[回覆]

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組織章程批准報告公布;現正受理協調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申請登記[編輯]

您可以在元維基上取得此訊息之其他語言版本; 請協助翻譯成您使用的語言

您好:

目前,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U4C)之《組織章程》批准評論報告已經公布。此外,自即日起至4月1日止,將受理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申請登記。

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致力於公正執行《通用行為準則》(UCoC)之規定。我們歡迎社群成員申請登記為協調委員會委員候選人。有關委員會職責及其他資訊,詳見組織章程頁面。

依《組織章程》規定,通用行為準則協調委員會置委員16人,其中有8人由全體社群成員選出,另有8人按地區分配選出,以確保協調委員會有效反映社群多元組成。

有關候選人申請登記辦法及其他具體細節,詳見元維基頁面

謹代表《通用行為準則》專案團隊,

RamzyM (WMF) 2024年3月5日 (二) 16:25 (UTC)[回覆]

安裝NewUserMessage外掛程式[編輯]

其實我在想有沒有機會可以有新用戶歡迎機器人,我一直以來做這個操作,以前不覺得浪費時間,但是覺得次數越來越頻密,似乎可以自動化比較好,因為很多時候人手都會有遺留,很多發現時候在本地有編輯,但是討論頁都沒有歡迎模板,一直從2008年以來都會這樣。Enwikinews 有。--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11日 (一) 13:57 (UTC)[回覆]

@Waihorace不知閣下是否有空處理?非常感激,多謝。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33 (UTC)[回覆]
本站沒有啟用這個擴展程式。如果本地社群有共識,請提報Phab,啟用擴展功能後才能再作設置。 HW留言2024年4月3日 (三) 17:49 (UTC)[回覆]
感覺可以。但需要啟用簽名列表嗎?—— Eric Liu留言 2024年4月10日 (三) 07:29 (UTC)[回覆]

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 2024 遴選[編輯]

您可以在元維基上找到此訊息的其他語言翻譯版本。

大家好,

今年,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的四名由社群和維基媒體自治體選出的理事會成員的任期將會結束[1]。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邀請整個維基媒體運動參與今年的選拔過程並投票填補這些席位。

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選舉委員會將在維基媒體基金會工作人員的支持下監督這一過程[2]。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治理委員會從無法參與 2024 年由社群和維基媒體自治體選出的理事會成員遴選過程候選人的理事會成員中成立了一個理事會遴選工作小組,由Dariusz Jemielniak,Nataliia Tymkiv,Esra'a Al Shafei,Kathy Collins,和 Shani Evenstein Sigalov 組成[3]。該小組的任務是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監督 2024 年理事會成員選擇流程,並向理事會通報情況。請參閱此處以了解有關選舉委員會、理事會和工作人員角色的更多詳細資訊 [4]。

以下是已計劃的主要日期:

  • 2024 年 5 月:徵集候選人和問題
  • 2024 年 6 月:維基媒體自治體投票選出 12 名候選人入圍名單(如果只有 15 名或以下候選人申請,則不設入圍名單)[5]
  • 2024 年 6 月至 8 月:競選活動期間
  • 2024 年 8 月底/9 月初:為期兩週的社群投票期
  • 2024 年 10 月至 11 月:已獲選候選人的背景調查
  • 2024 年 12 月舉行的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會議:新理事會成員就任

請在此元維基頁面上了解有關 2024 年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選舉流程的更多信息,包括詳細的時間表、候選流程、競選規則和選民資格標準,並制定您的計劃。

選舉志願者

參與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 2024 選舉過程的另一種方式是成為選舉志願者。選舉志願者是選舉委員會與其各自社群之間的橋梁。他們幫助確保他們的社群得到代表並動員他們投票。請在此 元維基頁面 上了解有關該計劃以及如何加入的更多資訊。

此致,

Dariusz Jemielniak (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治理委員會主席、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選舉工作小組)

[1]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Special:MyLanguage/Wikimedia_Foundation_elections/2021/Results#Elected

[2] https://foundation.wikimedia.org/wiki/Committee:Elections_Committee_Charter

[3] https://foundation.wikimedia.org/wiki/Minutes:2023-08-15#Governance_Committee

[4]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edia_Foundation_elections_committee/Roles

[5] 儘管理想的人數是 12 名候選人競選 4 個空缺席位,但如果超過 15 名候選人參選,就會觸發入圍名單流程,因為被剔除的 1 至 3 名候選人可能會感到被排斥。對於維基媒體自治體來說,只從候選人名單中剔除 1 至 3 名候選人的入圍名單程序將是一項繁重的工作。

MPossoupe_(WMF)2024年3月12日 (二) 19:56 (UTC)[回覆]

中文維基新聞專題報導起名招標[編輯]

中文維基新聞目前正在進行專題報導起名事項,現向各位讀者朋友與記者同仁徵求意見,具體細節要求為:

名稱需具有原創性,不得直接照搬其他媒體採用的名字,字數控制在2-6字內,與維基新聞有聯繫。

如有相關創意或提案煩請在下方或我的討論頁投稿,感謝諸君幫助!

--Talimu0518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6:06 (UTC)[回覆]

另外關於本站名稱縮寫一事,Eric君在站外提出的建議是不應使用「維聞」二字作為簡稱,因其並非本站正式簡稱。目前站內尚未其他可供使用之簡稱,我想提議將該稱呼升級為正式簡稱,以在專題報導名稱中使用。 Talimu0518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6:10 (UTC)[回覆]
我不覺得需要更名,大可沿用「專題報導」一詞。雖然普通,但廣為使用,一目瞭然,也容易辨識。本站沒必要與其他大眾媒體追逐「標新立異」。—— Eric Liu留言 2024年3月14日 (四) 18:09 (UTC)[回覆]
那Eric君覺得站內簡稱用「維聞」一詞如何? Talimu0518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8:10 (UTC)[回覆]
我暫時不知道我的意向,我嘗試總結一下之前大家在其他地方的討論吧。
專題主打比較長篇的分析或探討類報導,英文叫 feature,Kit 在搞專案的時候起名叫「新聞透視」,但因為「新聞透視」這個名也在被一個著名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使用,所以暫時改叫新聞專題,直到想出正式名字為止,但是我不了解「維基新聞新聞專題」八個字的用法的來歷。
加上當時改叫「專題」之後,編者內部有意見認為用「專題」這個詞會和「某一特定範疇的頁面的集滙」的定義混淆。恰逢近日議題被重新提起,就順便提到了原本想到的給專題起一個正式的名字解決這個問題。
頭腦風暴時想出的名字有「維聞燈塔」、「顯微鏡」、「聚焦」、「維基深度」、「維基鏡」等,然後還有 Eric 提到的繼續沿用「專題報導」。
但是我暫時沒有覺得任何一個名字較好的傾向,希望其他同僚可以提供一下其他的意見。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3月14日 (四) 18:36 (UTC)[回覆]
個人認為目前的使用仍然在標題上面添加「維基新聞新聞專題」仍然是一個冗字,故目前的版本仍需更改。我雖然不是非常喜歡Wikinews:新聞透視稱呼為「維聞專題:」(75 %喜愛)但我認為其中的「維聞」可以作為中文維基新聞項目的正式簡稱。 分類:新聞專題其他報導請參閱。另外,個人認為添加根據目前做法,以及覺得需要添加「新聞專題:」(20%喜愛)四字在標題上的論點,其實是比較沒有Meaningful的,還不如不要添加,因為事實上如果是專題的話,其實也不需要特別強調是「維基新聞專題」了,所以我認為不應該使用「維基新聞專題:」六字(10%喜愛)或者「專題報導:」(10%喜愛)這些冗餘字眼在標題上,或者「維聞專題:」(75 %喜愛)或者「專題:」「聚焦:」「顯微鏡:」(80%喜愛)其實更加會好,更加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因為字數這樣其實是真的太長,因為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不加簡單一點「專題:」(80%喜愛)可能就足夠或者是「聚焦:」(80%喜愛)或者是「顯微鏡:」(80%喜愛)等等。傳媒針對專題欄目起名是既定做法,不是標新立異,包括國際傳媒在內,以及中文媒體在內的所有媒體。所有當中,燈塔(10 %喜愛)為最沒有目前新聞專題所報導的範疇理念的背後含意。個人非常認為有些編輯對於專題的原意有所偏差。在傳媒中,我們有時將系列專題視為一種類似新聞系列報導的形式,將相關內容歸納在一個專題頁面上。然而,我們並不將這些稱之為專題報導。實際上,根據詞典的定義,專題並不代表這種意思,該名用戶指出的只是專題頁面,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維基新聞的分類頁面,或者無線新聞網站上的「新聞追縱」,或者國際傳媒在主頁上會列出的系列新聞報導。例如俄烏戰爭,其實那些叫專題(分類)頁面,而不是專題報導。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00 (UTC)[回覆]

專訪文章閱讀障礙[編輯]

我希望與大家討論手機版界面的文字顯示問題。我注意到手機版上的文字顯示量較少,無法充分利用整個頁面,可能對閱讀造成困擾,使閱讀變得困難;因為{{Aquote}}引號大幅佔用頁面的左右空間。我希望能夠縮小這些空間,以改善手機版的閱讀體驗。我想提出以下建議,以改善手機版界面的文字顯示:

  • 調整引號的佔用空間:請檢查手機版界面的引號設計,看看是否有機會將它們的空間佔用縮小,以在手機屏幕上顯示更多的文字。確保手機版界面所使用行距適合手機屏幕的顯示,提高閱讀的舒適度,同時容納更多的文字。
  • 最大化頁面利用率:檢查手機版界面的版面設計,確保每個元素充分利用空間,以最大化頁面的文字顯示量。避免不必要的空白區域或過多的裝飾元素,將重點放在提供足夠閱讀內容上。

希望以上建議能對改善手機版界面的文字顯示有所幫助。請求技術人員優化,謝謝。--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8:46 (UTC)[回覆]

俄語維基新聞的多語言新聞報導傳媒服務在中文維基新聞本地化構想[編輯]

任何發布的俄語新聞都可以直接在俄語維基新聞中擁有英語及其他歐亞洲少數語言版本。中文版也可以有類似亞洲方言或語言,例如廣東話福建話日文馬來語英文,孵化器再培養其他類似廣東話這種的中文其他語言的維基新聞是太難了,其他中文的地區,例如閩東語語言,在技術層面來審視,其實最好的就是放在我們中文版,是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法,去讓他們在孵化器階段避免沉寂而有所成功實踐,然學習俄羅斯語這樣的多語言報導模式,放置這些包括英文廣東話閩語吳語文言馬來文少數民族日文語言版本或者是有需要或者是我們能夠提供的語言就可以放置這些語言在我們中文維基新聞上實踐,他們這個報導也指出其實英文維基新聞有些時候不是對其他語言的維基新聞上面可以進行詳細的報導,所以這種模式發展一些例如英文的國際語言對於身在大中華地區,或者是中文新聞系統的傳媒的英文讀者是比較有所幫助,例如南華早報,其實就是面向中文地區的英文讀者,或者可以理解為中文傳媒的英文版/廣東話服務其實都是非常有必要和有市場的。--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43 (UTC)[回覆]

Main lead 無圖可用的應對[編輯]

現在維基新聞的首頁頭條分為 main lead 和 lead 兩種格式。lead 的代碼有一個 if image 的判斷條件,使得使用 lead 的 template 時,可以在不加圖片的時候整個留白。

但如果使用的是 main lead,在不加圖片時,會顯示模板的文字。

由於新聞眾多,加上維基新聞的引用圖片版權政策,無事件對應圖片,亦無適合的示例圖片或資料圖片的情況經常出現。若直接使用「維基新聞」的 logo 作為 placeholder,似乎又顯得過於霸佔版面。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比較適合的解決方案?我傾向也為 main lead 的 template 加入如果前設無圖片就留空白的處理。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3月27日 (三) 11:15 (UTC)[回覆]

修改 main lead 的模板代碼,加入類似 lead 模板中的 if image 條件判斷。如果沒有指定圖片,就不顯示圖片區塊,只顯示文字內容。考慮在沒有圖片時,適度調整 main lead 的版面配置,例如增加留白或調整文字區塊的寬度,以維持版面的平衡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製作一些通用的主題圖片或圖示,在沒有特定新聞圖片時作為預設圖。但這需要仔細設計,避免過度重複使用影響美觀。希望這些建議對找到一個兼顧美觀與實用的 main lead 顯示方案有幫助。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7日 (三) 11:18 (UTC)[回覆]
(+)支持:另外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研究一下可以如何調整首頁版面在手機版上的顯示。比如現在 main lead 採取橫向圖片採取建議的 200px 時在電腦上效果很好,但在手機上會變成顯示到每行只有四個字,實在不好看。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7:35 (UTC)[回覆]

台灣分會2024年3月對話時間[編輯]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2024年3月的對話時間
訂於台灣時間3/30 (六) 14:00舉行,
參與連結為 https://meet.google.com/mvd-jwng-brh

想跟更多台灣維基人互動嗎?不知道台灣有個維基協會,或知道協會但不知道他們平常都在幹嘛嗎?本次對話時間將針對鼓勵提高台灣社群參與度進行討論,歡迎一起來聊聊!

-- Wikimedia Taiwan 2024年3月28日 (四) 10:02 (UTC)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草案全文即將公布[編輯]

您可以在元維基上找到這則訊息其他語言的翻譯。 請協助翻譯成您使用的語言

各位好,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很高興地宣佈,維基媒體運動憲章的完整草案將於 2024年4月2日發佈。這將展開4月2日至4月22日的社群參與期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是一份建議文件,旨在定義維基媒體運動所有成員和實體的角色和責任,包括設立一個新的維基媒體運動治理全域委員會。

維基媒體運動的每位成員均被邀請就完整版的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草案分享意見——這是在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草案更新以進行2024年6月批准投票之前提供反饋的最後機會。

如何分享您的意見

請閱讀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的最新更新以獲取更多資訊。

僅代表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

RamzyM (WMF) 2024年3月28日 (四) 13:48 (UTC)[回覆]

完整的運動章程草案等待您在元維基上審核[編輯]

您可以在元維基上找到這則訊息其他語言的翻譯。 請協助翻譯成您使用的語言

大家好,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的完整草案已發佈在元維基上供您審閱。

為什麼您要關心維基媒體運動憲章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非常重要。這將是落實維基媒體運動2030策略建議的重要文件。參與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討論意味著您確保在塑造維基媒體運動的未來時您的聲音被聽到,並代表您的利益。

社群參與 – 4月2日至4月30日

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MCDC)誠摯邀請維基媒體運動的每位成員分享對維基媒體運動憲章完整草案的回饋。

請透過在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討論頁面上以任何語言分享您的回饋,讓人們聽到您的聲音, 參加社群會議,或發送電子郵件至movementcharter@wikimedia.org.

請閱讀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的最新更新以獲取更多資訊。

謝謝。

僅代表維基媒體運動憲章起草委員會,

RamzyM (WMF) 2024年4月4日 (四) 05:22 (UTC)[回覆]

地震用詞的地區詞轉換[編輯]

由報導台灣花蓮地震衍生的問題:

原本的版本在「不轉換」之下,第一段有一個「芮氏7.2級」和「芮氏規模7.2級」,兩個都是不正確的搭配,但在修改時嘗試把兩者各自改為使用「芮氏7.2」和「黎克特制7.2級」,發現了問題。

以「不轉換」之下,第一段的「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和第二段「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為例,經過四地轉換的預期寫法如下。

  • 大陸簡體、新加坡簡體:台灣花蓮發生里氏7.2級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里氏7.2級地震
  • 香港繁體: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
  • 台灣正體: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

但目前實際的轉換是:

  • 大陸簡體:台灣花蓮發生里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里氏地震規模7.2級地震
  • 香港繁體: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製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黎克特製7.2級地震
  • 新加坡簡體:台灣花蓮發生里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里氏7.2級地震
  • 台灣正體: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2級地震

四個版本中有三個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如台灣的格式是「芮氏規模7.2」,後面不帶「級」字;其他地區後面帶一個「級」。我不懂得寫轉換,希望其他同僚可以找到正確轉換的方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4日 (四) 13:54 (UTC)[回覆]

@Waihorace@Kanashimi@Peacearth@Ericliu1912 請求技術人員處理,多謝,若然有空的話。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5:49 (UTC)[回覆]
或可引進百科的地震規模表示模板。—— Eric Liu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9:43 (UTC)[回覆]
(+)支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3日 (六) 20:59 (UTC)[回覆]

提議將 Wikinews:新聞價值 升級為正式指引[編輯]

已完成翻譯,並在結合中文維基新聞的情況對原指引提到的案例作講解,現提請將 Wikinews:新聞價值 升級為正式指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5日 (五) 05:51 (UTC)[回覆]

(+)支持將該翻譯版本轉為正式方針。 Talimu0518留言2024年4月5日 (五) 18:15 (UTC)[回覆]
@Talimu0518@MyronRance 重要也不代表一定具有新聞價值。中文來說主流媒體報導的事件很多時未必符合新聞價值概念,但有些符合新聞價值概念的也卻可能沒有大幅度主流媒體報,例如香港入境處禁錮遣返跨性別人士以及個人認為符合合格線的紅色夏令營,因為有些小事就算不被世人所關注,但是他應該理論上也符合新聞價值,指引沒有詳細解釋新聞解釋的要素。結合不少搜尋結果,新聞價值的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幾點:
重要性(Significance):新聞事件或信息對社會或讀者群的影響程度。例如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時效性(Timeliness):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通常越新鮮越有新聞價值。
接近性(Proximity):新聞事件發生的地理位置與讀者群的接近程度,越近越有新聞價值。
人性化(Human Interest):新聞事件涉及人類感情、生活經歷等內容,越能引起讀者共鳴越有新聞價值。
異常性(Unusualness):新聞事件具有罕見、特殊、有趣的特點,越不尋常越有新聞價值。
衝突性(Conflict):新聞事件涉及各方利益矛盾、對立情緒,越有衝突性越有新聞價值。
著名性(Prominence):新聞事件涉及著名人物、機構、事件,越有知名度越有新聞價值。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00 (UTC)[回覆]
目前的版本其實有一段:「主流媒體是否有報導事件?如果沒有,那麼可能——但不總是這樣——象徵著事件不算對足夠多的人重要,就算在本地層面上亦如此。但也有相反情況: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體報導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們的標準下『一定』有足夠的新聞價值,應該再考慮事件影響多少人,和與多少人有關。」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11 (UTC)[回覆]
但後面用的是純粹人數考量,可能要加個「等等」,感覺上排除了其他的例外情況。這樣的話,指引基本沒有問題。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17 (UTC)[回覆]
按照英文版的思路,「if a story is being covered by many news sources, that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that the story must be newsworthy enough for our standards. In this case, one should apply the impact/relevancy question described above」,人數主要是舉一個「主流媒體有報導不代表一定符合維基新聞對新聞價值的定義」的反例吧。其後的車禍測試、地震等反而是比較主要的依照,正如「輕微車禍」已經是一個影響幾百或者更少人但剛過新聞價值合格線(英文:the very lowest end,此處採取比較形象的解釋方式,是否用這種翻譯方法需進一步討論)的例子,本身就用來描述不一定和人數掛鉤?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26 (UTC)[回覆]
嗯嗯,對呀,個人認為加上一個等字,就可以日後避免有誤解,因為這樣寫的話就有點會傾向人數的方面發展,變成很多事情符合新聞價值但是並不重要就沒有報。所以我打算加上一個等字,不知道而閣下如何?因為我也明白他只是其中一個判斷標準。修葺完這個問題之後我同意他成為正式指引。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35 (UTC)[回覆]
我同意用線的方式,很多事情沒有二元之分,用一條線感覺容易解釋,有長、有短、有中間、有60%、有40%,在中文版同意用這種中文容易理解的常規語言,也符合平時的新聞記者工作時的判斷。我非常同意並感謝閣下提出的這種概念。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38 (UTC)[回覆]
已將「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體報導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們的標準下『一定』有足夠的新聞價值,應該再考慮事件影響多少人,和與多少人有關。」修改為:「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體報導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們的標準下『一定』有足夠的新聞價值,著手時應該再仔細考慮,如事件影響多少人,和與多少人有關等。」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44 (UTC)[回覆]
我支持升級為正式指引。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7:2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