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專題:中國學生遭強制愛國主義教育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5月2日讯】

中國一所中學要求全校學生集體舉拳宣誓效忠國家,有學生向維基新聞表達抗拒,另感受到政治審查、篩選學生「忠誠程度」。

中國某校於「國家安全日」,強制全校學生集體舉拳宣誓效忠「愛國主義教育」,引發部分學生強烈不安。就讀該校的學生漓韜稱,此乃該校首次以如此大規模形式進行此類活動,往年「憲法日」活動則相對輕鬆。

中國國安教育日 學生行集體宣誓

4月15日為中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有學校首次以集體宣誓方式,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漓韜稱,學校當日特意把全校師生拉到操場上,由一名代表學生在眾人面前高舉右拳,宣讀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誓詞。

誓詞特別提到,學生要「不被煽風點火」、不在社交平台「擅自發表言論、影片、圖片」等。這或會限制學生的言論自由及網上表達,尤其包括中國審查在內的敏感議題等。

這種強制性的集體宣誓活動,是該校首次舉行。過往幾年,這間學校也會在「憲法日」時組織相關宣誓活動,但規模較小,通常只派少數師生代表參與。今年的「國安日」集會,全校師生一同參與,規模陣仗空前龐大。

獨家:學校強制性愛國教育引學生不安

學生漓韜稱,是次宣誓活動氣氛嚴肅,令他感到無所適從及受迫害壓力。漓韜及部分同學選擇全程肅立,未受校方處分。他稱,強制性「愛國主義教育」或會適得其反。

漓韜坦言,大部分學生只是「走個流程」應付此類活動,無太大抗拒情緒。漓韜坦言自己有抗拒情緒,但認為作為中國學生,他們不太可能真的完全抗拒。他和另外兩個朋友選擇在宣誓過程中全程肅立,但並未受到班主任處分。

漓韜稱,他個人感覺這種做法帶有強迫成分,學校通過校規和扣分制度來施壓,讓學生必須配合。他稱,學校已對學生的「忠誠程度」進行分類,把學生劃分為「群眾」、「入團積極份子」和「團員」三類,顯然已經依據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政治審查和分級。

維基新聞
維基新聞

維基新聞《新聞專題》記者:有沒有學生喜歡這種活動?
漓韜 :這種就是「小粉紅」那一類(族群)了……

有分析認為,「小粉紅」群體的愛國情操更多源於學校中國官媒的灌輸,並非出於自發。

獨家:學生感受無所適從與被迫害

漓韜擔心,學校就學生「愛國程度」進行審查或涉及政治審查嫌疑。他認為,強制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可能適得其反,加深學生反感情緒及對政府的不信任感。他呼籲政府和學校在推動愛國教育時,應採自願方式,避免引發學生抗拒情緒。

有其他學生對維基新聞記者指,在當前的嚴峻政治氛圍下,類似對學生進行思想分類的做法或將在校園中普遍化。《新聞專題》記者採訪時擔心,這種分類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因「忠誠」程度高低可成判斷學生的重要標準。

漓韜透露,他最近在街頭多次遭黑警查問身份,要求除口罩、拍大頭照,深感困擾及受辱。前段時間,他在街上漫步時,不知何故總遭警員盤查身份證件和家人聯絡方式。警員要求他停下靠邊站立,除下口罩,並禁止使用手機。他遵照警員指示,全程配合。

漓韜先前因「翻牆」事被警方「喝茶」,或為致其身份頻遭盤查的緣由之一。然而,他認為警方無權僅憑此案查閱其手機。警車突然自後方急駛逼近,隨即停駐當街下車盤問,已令漓韜極感羞辱,當街受查更使其顏面無存。

新聞專題》記者發現,中國政府長期輿論管控下,學生難以形成獨立客觀思考,反映出近年內地輿論的單一取向。漓韜稱,像昆明火車站恐襲和烏魯木齊七五騷亂等,05後和10後一代能獲取的資訊較少,可能導致對這些重大事件缺乏全面瞭解。

漓韜稱,由於2021至2023年入學的中學生,大多缺乏獲取資訊的管道,除非能翻越網絡封鎖或有親友提供,否則他們所掌握的資訊相當有限。以巴衝突的立場問題為例,漓韜先前已瞭解家人多傾向支持以色列一方。

漓韜補充稱,在當前的嚴峻政治氛圍下,他個人及家人對一些重大事件,比如2014年昆明火車站恐襲、2009年新疆七五騷亂等,均存在一定的陰影和偏頗看法。他稱,時至今日,昆明火車站恐襲依然鮮為人知,僅極少數人有所瞭解,更遑論新疆七五騷亂。

漓韜母親恰巧目睹2014年昆明火車站恐襲慘劇,深感陰影。漓韜母親稱,恐襲令普通民眾更支持對新疆實施嚴格管控,她的同學同事亦流傳笑言:「不聽話就抓你去見陳全國。」當時新疆管理者陳全國為「教育」新疆人和暴恐分子,建立「學習營」。

正如漓韜所言,自2014年昆明火車站事件後,社會氛圍逐漸收緊,加之近年對新疆嚴管,部分中國人對維吾爾族產生偏見和戒心。《新聞專題》記者擔心,此種單一輿論導向或影響年輕人對國際問題的客觀認知。

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有嚴重恐怖襲擊,釀成29死130傷。肇事者為新疆分離分子,事後政府嚴懲並加強新疆反恐。2009年7月5日,新疆騷亂,釀成197死1700傷。事件源於兩族衝突,最終演變為維吾爾族民眾大規模襲擊漢族民眾。

陳全國先前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被視為推行嚴厲鎮壓政策的「鐵腕」領導者。2016至2019年,他主導在新疆興建大量再教育營,被指涉嫌侵犯人權。調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後,雖不再直接管轄新疆事務,其政策仍得以延續,由其他官員負責具體實施。

2021年,陳全國遭西方國家制裁,指其於新疆實施系統性種族滅絕及反人類罪行。據新聞評論家高新指,陳全國提早退休相信與「絕密新疆文件」外洩有關,該等文件詳述新疆大規模拘禁維吾爾人等措施,對中國政府新疆政策造成重大打擊及國際壓力。

本集維基新聞《新聞專題》記者發現,內地中學生所遭遇的強制性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政治審查,已引發學生強烈不滿;目前大多數中學生受到長期輿論管控,難以形成獨立客觀的思考。

有評論指出,現有政治環境下,此類強制性愛國教育和針對學生的政治審查或將持續升級,令年輕人感受生活受到過度管控。

中國愛國主義教育政策詳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六四事件後制定並推動一系列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體的教育宣傳活動。此政策旨在用民族主義取代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鞏固中共的執政正當性。

江澤民於1989年上任後力推愛國主義教育。他強調工人應當透過教育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來激發民族自尊。1990年5月,江澤民更指出社會主義與愛國主義「本質上是同一的」。這些聲明反映六四事件後中共由階級民族主義轉向國家民族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的愛國主義教育。

習近平大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習近平自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更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主張,並立法規範。2019年,中共頒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綱要》,取代舊有政策。

愛國主義教育透過建立教育基地、重大紀念活動、宣揚儀式禮儀等方式推行。教材內容時常弘揚英雄事蹟,但學者指出存在「弄巧反拙」的現象。不少異議人士批評愛國主義教育實為「打着愛國旗幟洗腦」,宣揚民族主義,強化共產黨對民意的控制。

中共近年持續在校園推行「愛國主義教育」,試圖從根源上培養學生對黨的忠誠,透過學校課程及宣傳等方式灌輸官方外國思想;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通過歷史、政治等科目灌輸官方認可的愛國思想。
  2. 在重要節日和紀念日組織師生升旗、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
  3. 要求教師和學生簽署「愛國主義教育承諾書」,表態擁護黨的領導。
  4. 限制校園內的言論自由,禁止學生在網上發表與官方立場不符的言論。
  5. 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愛國主義實踐活動,培養愛國情懷。

支持者認為有助培養公民愛國精神;但批評者指其過於強制偏頗,限制批判性思維發展、管控思想。中國自2015年起每年舉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旨在增強公眾的國家安全意識:

  1. 通過宣講、展覽、知識競賽等方式,向公眾普及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
  2. 強調公民對於領土主權、政治安全、社會穩定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3. 鼓勵公眾舉報涉及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
  4. 部分地區要求學校、企業、社區開展國安教育活動。

白紙革命點燃中國年輕人政治覺醒

2022年10月13日,一名男子在北京市中心的四通橋上高舉反習口號橫幅,引發社會震撼。雖然事件迅速被審查部門封殺,但這一非常罕見的公開抗議卻鼓舞許多年輕中國人,促使他們以創意方式散播反習信息。

有來自中國各地的年輕人紛紛在校園、地鐵甚至大使館前高呼「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等口號。他們利用社交媒體廣泛分享抗議照片,互相鼓舞並尋找同路人。一些在海外的中國學生也勇敢張貼反習標語海報,即使備受恐懼。

這些年輕人大多數是第一次涉足政治反抗,但他們已不再安於沉默。他們稱,這次抗議讓他們感到不再孤單,鼓舞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決心。

《紐約時報》指,習近平近年來不斷加強對言論和社會的控制,正引發年輕一代的政治覺醒。雖然風險重重,但這些年輕人正在一步步克服恐懼,為理想而不懼犯險。

「不願為國而戰」論戰擴散 愛國主義不敵民眾不滿

中國年輕人對當前社會政治及經濟環境日益不滿, 去年六月網上出現一股「不願為國而戰」的論戰潮流。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指出,這反映中國普羅大眾的生計考量和對現狀的不滿,已逐步取代官方一直宣導的「愛國主義」。

王教授指出,隨經濟下行、失業率急升,加上防疫政策劇變,民眾的社會安全感急速下降,對政府信任度亦大幅減弱。年輕人尤其受疫情衝擊,失業率更高達20.4%,遠超一般青年水平。令人關注的是,民眾對社會不公平的不滿,已超過對國家的忠誠。

王教授亦指,質疑城管、農管執法、公權力擴張、退休金銳減,社會焦慮情緒高漲,民眾間紛爭不斷,反映政府施政日益未能滿足民眾需求。他認為,這現象可能為日後社會治理埋下隱憂。

自改革開放後,「愛國主義教育」在校內擔任重要角色,旨在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及集體主義精神。具體包括於思政、歷史課強調革命傳統及國家成就,組織愛國實踐活動,鼓勵關注國是並支持政府決策,以及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近年來,中國學校一直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卻引起爭議,指其過度強調集體主義,忽視個人自由及批判性思維培育。此種教學模式過於強制性和集體化,或難真切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反而可能引發學生抗拒,損害師生關係。

作為教育主體,學校應尊重學生基本權利,避免淪為單向灌輸和控制的工具,在培養愛國情懷之餘,亦須維護學生自主及個性發展。

新疆七五騷亂釀百餘死傷 中國反恐力度引國際關切

2009年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爆發大規模騷亂,源於當地維吾爾族人對政府處理旭日玩具廠群體鬥毆事件不滿。事件起初只是和平示威,後演變成維吾爾族人無差別襲擊漢族等非穆斯林群眾、攻擊路人,雙方爆發嚴重械鬥,並有汽車和建築物遭縱火破壞。

事故至少197死1 721傷,大部分為漢族,車輛和房屋亦遭大規模破壞。政府隨即出動武警鎮壓,並展開大規模拘捕行動,1 500名疑犯相繼被捕。至2010年,有400多人因涉嫌暴力行為遭刑事起訴,其中9人被判處死刑。國際社會關切中方或過度使用武力,促請尊重少數族裔權利。

當局事後加強新疆安全管控,部署大量警力、安裝監控探頭,出台相關法律禁止未經批准的集會遊行。但偶有小規模騷亂發生,中國政府長期面臨維穩壓力。當局指責事件由海外維吾爾分離組織策劃,並訓斥世維會主席熱比婭·卡德爾煽動暴力,但她否認指控,指騷亂激化源於警方武力鎮壓。

漓韜為化名 所有時區、幣值為北京時間及人民幣

圖輯

消息來源

原创报导
这篇文章含有维基记者第一手新闻。请参看对话页了解详情。